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圆的周长》教案

教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圆的周长》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的周长》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圆的周长》教案

  《圆的周长》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知道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并能够利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圆的周长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大头儿子家的圆桌开裂,爸爸想用铁皮将圆桌固定起来的情境,请同学帮忙计算需要多长的铁皮。

  学生根据问题情境不难想到计算需要的铁皮实际是计算圆一圈的长度。

  教师明确,圆一圈的长度即为圆的周长。

  引入课题——圆的周长。

  (二)探索新知

  1、探索发现

  学生活动:同桌之间利用手中的圆形教具,测量圆形教具的周长。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及测量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周长大小与什么有关。

  学生根据圆的特征,不难发现圆的周长与圆的大小有关,圆的大小与圆的半径、直径有关。

  教师明确直径是半径的2倍,可看其中一项即可。

  2、探索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关系

  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8分钟时间,利用手中不同大小的圆形教具,测量其周长及直径,并做好数据记录。观察测量结果,计算数据间的特殊关系。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小组及时给予指导。

  小组汇报分享测量结果,教师板书。

  学生分享计算结果,其中和、差、积无规律,商值在3.1左右。教师鼓励学生再多测量几组数据,并计算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学生汇报通过多次测量计算比值总在3.1左右。

  教师讲解:实际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命名为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并向学生展示其写法和读法。

  给出圆周率的特点:

  (1)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

  (2)我国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将其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

  (3)现在为了方便只要取小数点后两位即可。

  (三)应用新知

  问题:大头儿子家圆桌直径为1米,求需要买多长的铁丝?3.1米够吗?

  教师强调:根据公式需要3.14米,不可四舍五入到3.1米,通过进一法,要买3.2米的铁丝。

  (四)小结作业

  提问:通过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回家找一个圆形,借助直尺测量,计算出周长。

  四、板书设计

  略

  《圆的周长》教案篇2

  教材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不必面面俱到)

  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不仅要思考其他内容对本节内容学习的帮助,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科体系的建立、其他学科内容学习的帮助;还应该思考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学科能力甚至综合素质的帮助,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影响等。

  教材从生活情境入手,通过让学生思考自行车绕圆形花坛骑一圈大约有多少米,引出圆的周长的概念。接着让学生思考:如何求一个圆的周长,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测量几组圆的直径和周长,自主发现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从而引出圆周率的概念,并总结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在本节内容中,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验证猜测等过程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在本教学设计中,对教材内容呈现形式上做了略微的改动。本设计从周长引入本课教学,这样可以加深圆的周长和其他以学图形周长在计算的联系和区别。用直的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求周长是几条直的线段长之和,而圆这个曲线围成的图形的计算方法是化曲为直。

  学情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但不需要格式化,不必面面俱到)

  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即从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经过哪几个环节,最终形成本节课要达到的知识。

  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可能是知识基础不足、旧的概念或者能力方法不够、思维方式变化等。

  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计算。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1、让学生知道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和计算公式的探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综合和主动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

  3、通过探索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结合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倒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流程示意

  (按课时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应能清晰准确的表述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环节的.核心活动内容。因此既要避免只有简单的环节,而没有环节实施的具体内容;还要避免把环节细化,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要环节最好控制在4~6个之间,这样比较有利于教学环节的实施。)

  《圆的周长》教案篇3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对周长的认识,只是研究圆的周长需要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那么,对于圆的周长与直径的这个倍数关系,学生通过测量、计算是能发现的,然后再根据这一倍数关系推导出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时,关键是引导学生能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

  教学目标: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备注:

  创设情境,引起猜想:认识圆的周长

  (一)激发兴趣

  小黄狗和小灰狗比赛跑,小黄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灰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灰狗获胜。小黄狗看到小灰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二)认识圆的周长

  1、回忆正方形周长:

  小黄狗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

  2、认识圆的周长:

  那小灰狗所跑的路程呢?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

  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币、茶叶筒、易拉罐等物品,从这些物体中找出一个圆形来,互相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三)讨论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

  1、我们要想对这两个路程的长度进行比较,实际上需要知道什么?

  2、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那也就是说,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哪部分有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几倍?

  (四)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讨论方法:刚才我们已经解决了正方形周长的问题,而圆的周长呢?

  如果我们用直尺直接测量圆的周长,你觉得可行吗?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手里的圆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来测量它们的周长?

  2、反馈:(基本情况)

  (1)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2)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

  (3)折叠——把圆形纸片对折几次,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4)初步明确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测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3、小结各种测量方法:(板书)转化

  曲直

  4、创设冲突,体会测量的局限性

  刚才大屏幕上小灰狗跑的路线也是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还能进行实际测量吗?那怎么办呢?

  5、明确课题: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五)合理猜想,强化主体:

  1、请同学们想一想,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关系,而且总是边长的4倍,所以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我们能不能像求正方形周长那样找到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小组讨论并反馈。

  2、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你认为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

  向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再看这幅图,猜猜看,圆的周长应该是直径的倍?

  (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相等,直接观察可发现,圆周长小于直径的四倍,因为圆形套在正方形里;而且由于两点间线段最短,所以半圆周长大于直径,即圆周长大于直径的两倍)

  4、小结并继续设疑:

  通过观察和想象,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4倍之间,究竟是几倍呢?你还能想出办法来找到这个准确的倍数吗?

【《圆的周长》教案】相关文章:

1.圆的周长的课件

2.圆的周长教案设计三篇

3.圆的周长课件

4.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5.圆的周长说课稿课件

6.有关《圆的周长》的教学反思

7.圆的周长教学计划

8.圆的周长教学课件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jiaoan/199003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