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晨昏诺日朗》的教案(4)

教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④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穹。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虬劲的枝,枝上持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树皮在寒风中成紫红色,像壮汉羞脸。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着这红日绿松,心中澄静安闲如在涅槃,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此时我只感到山的巍峨与松的伟岸,冬日香山就只剩下这两样了。苍松之外,还有一些松,栽在路旁,冒出油绿的针叶,好像全然不知外面的季节。与松做伴的还有柏树与翠竹。柏树或矗立路旁。或伸出于石岩,森森然,与松呼应。翠竹则在房檐下山脚旁,挺着秀气的枝,伸出绿绿的叶,远远地作一些铺垫。你看他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你看他们头上的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他不因风寒而筒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我奇怪人们的好奇心那么强,可怎么没有想到在秋敛冬凝之后再来香山看看松柏的形象。

  ⑤当我登上山顶时回望远处,烟霭茫茫,亭台隐隐,脚下山石奔突,松柏连理,无花无草,一色灰褐。好一幅天然焦墨山水图。焦墨笔法者舍色而用墨,不要掩饰只留本质。你看这山,她借着季节相助舍掉了丁香的香味,芳草的倩影,枫树的火红,还有游客的捧场。只留下这长青的松柏来做自己的山魂。山路寂寂,阒然无人。我边走边想,比较着几次来香山的收获。春天来时我看她的妩媚,夏天来时我看她的丰腴,秋天来时我看她的绰约,冬天来时却有幸窥见她的骨气。她在回顾与思考之后,毅然收起了那些过眼繁花,只留下这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靠着这骨气,她会争得来年更好的花,更好的叶,和永远的香气。

  ⑥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

  1.作者开篇提到“香山性格的那一面”具体含义是什么?既然香山有“那一面”性格,当然应当有另一面性格,请用一个句子概括香山的另一面性格。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香山冬日表现出来的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必须都有。)

  ②香山春、夏、秋三季的妩媚、丰腴、绰约的美感。

  2.“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寂然不动”显然有违常理,请从两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用来表现作者内心澄静、安闲,天地如同静止了一般的心境。(关键词:“内心”“心境”;“澄静”“安闲”“天地如同静止了一般”)

  ②由于树高大(或参照物不明确单一),因而短时间内难以看出它移动。(关键词:“树高大”或“参照物”;“短时间”或类似词语)

  3.文章第③段,主要是把冬日的香山同春、夏、秋三季的香山作对比,好处是什么?在第④段开头,作者描写松树时,为什么要“与春夏相比”,而不是与春夏秋相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把冬同春夏秋三季比较,是因为春夏秋都能突出冬日香山的“清、静”、“草木去而山石显”的特点;只把春夏与冬比较,是因为只有春夏能突出香山“草木变”而“松柏不变”的特点,而“秋”在这点上与冬相近,不能突出冬日香山的这一特点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提到香山,人们的印象都是它满山的红叶,但这篇散文却选择了冬日香山这一角度来写,说明作者是一个非常喜欢“虚静世界”不喜欢“游客满山”的“人的世界”的人。

  B.全文以作者冬游香山的游踪为线索,把一路所见到的夹道的丁香,层层片片的灌木,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路旁的巨石,不变的松柏,山脚旁的翠竹,茫茫的烟霭,隐隐的亭台慢慢写来,但以对香山巨石的描写作为主体。

  C.作者提到苏轼夜深人静时游承天寺的内容,采用的是类比的方法,让读者十分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冬游香山的那份“神清气朗”的感觉。

  D.文章多次提到“清”“静”,结尾“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与文中的内容呼应,表明文章的中心是表现作者游香山而感受到的“清”“静”之美。

  E.第三段中,作者把过去来时所见的丁香、灌木、绿草和现在所见的丁香、灌木、绿草作对比,从而突出了冬日香山的“草木去而山石显”的特点,为后文作者的感悟作了很好的铺衬。

  解析:A作者认为香山四季各有特点,所以文中香山冬日来写,仅是写作的主题的需要,与作者心理性格无关。B以对香山的山石、松柏的描写为主体,从而表现主旨。D主旨是冬日香山所给人的感受,即铮铮铁骨与浩浩正气。

  答案:CE

  三、语言运用

  在下面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即使书中没有黄金屋、颜如玉,书籍仍旧是精神追求的宠儿,因为读书不仅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性情的愉悦,它如同春日扁舟里的放歌,隆冬炉火旁的倾谈,它是情感的慰藉,,是生命的落脚点。

  解析:这是一道“句式+修辞+续写”的仿写题。答题时,除了要考虑明示要求和与前后句的衔接连贯,还要考虑如下隐含要求:根据上下文,第一二处横线处应填入有关“夏”“秋”的内容,所填内容还要切合“性情愉悦”这一感情基调。根据上下文,第三处应填的内容为:读书给人们带来的心灵精神的益处。就结构形式来说,第一二处应填入偏正式动词短语,第三处应填入判断性动宾短语。

  参考答案:仲夏亭榭里的弄弦深秋枫林里的独步是心灵的依傍

  换换脑筋

  苏小妹

  东坡有小妹,善词赋,敏慧多辩,其额广而如凸。东坡尝戏之曰:“莲步未离香阁下,梅妆先露画屏前。”妹即应声云:“欲扣齿牙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以坡公多须髯,遂亦戏答之,时年十岁耳。  一说云:“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以坡公长颏也。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jiaoan/89381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