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教育技术素质及其培养的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论文摘要】:教育离不开教育技术。然而,现代教育技术却不能为全体教师所接受,其重要原因是对现代教育技术意识、知识、方法和能力上的欠缺所致,从而成为全面推广现代教育技术的制约因素,文章就此进行了阐述。

  【论文关键词】:教育技术;素质;培养

  纵观人类教育发展的历程,科学技术的发展始终是影响教育变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20世纪后期,随着计算机、多媒体、信息网络、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它给教育带来了一场巨大的变革。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过程的优化成为必然。

  然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部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各高校用于购买现代教学设备的投入逐年增加,但将其应用于教学的教师却远未达到理想的数目。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而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知识和能力上的欠缺常常是其制约因素。因此,它对教育技术工作者提出了新课题:教育技术工作者应当承担起传播教育技术和培养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双重责任。

  1何谓教育技术素质

  可以认为,教育技术素质应是将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一种能力和素养,即对教学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促进学习、提高教学效益的能力和素养。教育技术素质应包括教育技术观念、教育技术知识、教育技术能力这三个主要的方面。

  1.1教育技术观念

  观念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确定的认识和看法,与时代的发展密切相关。教育技术新定义明确反映了现代教育观念,即以“促进学习”为目的,从关注教师“教”的过程转向关注学生“学”的过程;从传授知识转向为学生创建有效学习环境及学习资源,以达到促使学生“有效认知”的目的。信息时代为教育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持,基于资源的学习环境得以创建,从而促进了传统教育观念向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技术观念是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现代教育观念,主要表现为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①主张新的教师观。即教师的角色应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向教学资源的选择、开发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学习群体的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者个人的咨询者,学习者品德形成过程的示范者,成长道路的引路人和朋友的多重性转变;

  ②主张新的教学观。即由传递知识向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性、个性和创造性及实践能力转变;

  ③主张新的学习观。即学习过程由被动接受信息刺激向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转变;主张新的教学组织观,即由单一的班组授课制向个别教学、小组学习、协作学习课堂互动式学习等多种形式转变;

  ④主张新的教学评价观。即由单一的知识评价向多元的知识、技能、能力、态度等综合评价转变引。

  1.2教育技术知识

  教育技术知识包括有关教育技术的本质、研究对象、研究的领域和范围;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及教学媒体的理论、功能和使用方法等内容。教育技术基础理论有许多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系统理论和传播学理论。教学设计是在上述理论基础指导下,为优化教学效果而“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教学媒体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传递教育教学信息的载体或中介,是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媒体不但包括黑板、粉笔、幻灯、投影、录像等传统媒体,也包括计算机、信息网络等现代媒体的硬件设施,更重要的是教学软件的开发、设计制作和应用。

  1.3教育技术能力

  掌握教育技术知识的目的是使获得的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的能力。教育技术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是指依据教学设计的原则对所担任的课程进行学习需求分析、阐明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实施教学效果评价的能力。具备教学设计能力,将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对一切教学资源的系统开发和综合利用。

  信息能力包括获取和评价信息、组织和保持信息、传译和交流信息以及使用计算机加工处理信息、创造新信息的能力。信息能力是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也是信息时代重要的生存能力。

  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能力包括选择、使用、维护教学媒体的能力。在这里特别强调运用的能力,是为了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利用教学媒体优化教学环境,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教育技术观念、教育技术知识、教育技术能力构成了教育技术素质的三要素。三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统一体。观念是先导,知识是基础,能力是核心。

  2教育技术素质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指出:“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最全面发展的人,是对新思想和新的.机遇最开放的人。”我国教育界也对此进行了广泛讨论,普遍认为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就是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和造就创造型人才。

  而教育技术恰好在这几个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第一,利用教育技术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以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创新和实践的空间和时间;第二,利用教育技术有助于创设优良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生身处一个充满智慧、快乐和美感的课堂,可以把学生的负担化作学习的愉悦,把学生压力变为学习期待,这样的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从而优化教学质量;第三,教育技术有助于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为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习者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成为可能;第四,教育技术有助于培养学生基于资源的学习能力。信息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不可能指望在学校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让学生学习完有关的知识,而应教育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教会学生如何学习。陶行之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叶圣陶先生也认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英特网、教师、专家等丰富的资源帮助个人进行有效学习,从而使学习者不但学到知识,而且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

  可见,既有现代教育观念又能利用教育技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是实现素质教育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教育技术素质的培养需要学校的教育、环境的熏陶、社会的影响,特别是学生对网络信息计算机的操作应用、互动式教学、学生自制教学课件等教学实践的磨练。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该如何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教育技术素质呢?

  3重视教育技术意识和观念的培养

  人的观念和意识往往决定一个人的思维和行为。重视对学生教育技术意识和教育技术观念的培养是教育技术素质教育的关键_。实践证明,营造一个教育技术的环境有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首先,是教育技术的人文环境。比如教师的教育技术素质将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若教师能在自已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善于运用教育技术组织教学,将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促进教育技术意识和观念的形成。其次,是教育技术的物化环境。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计算机网络条件,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网上资源帮助自己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形成良好习惯,逐步减少或摆脱对教师的过分依赖。

  目前,不少学校已开展网络教学、精品课程等资源共享,利用校园网给学生提供讲课文稿、发通知,网上交作业、提问题、教师解答问题等,这对增强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意识和观念是十分有益的。可见,既有现代教育观念又能利用教育技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是实现素质教育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4加强教育技术知识的培养

  专门开设教育技术的课程是培养学生教育技术素质的主要途径。但是,从一些院校以公共必修课的方式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效果来看,尚存在一些问题:①教育技术尚未形成权威性的体系与内容框架,不能在基本的理论问题上达成共识。从已出版的不同版本、名称相同或相近的教育技术学教材来看,在内容、体系、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还存在很大差异;②不同专业的课程体系有明显区别,比如物理专业,已经开设与计算机应用有关的课程以及电视机原理、音响技术、摄影技术、摄录像技术、网络技术等选修课程,与其它专业的课程体系不一样,因而各专业学生对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需求有明显不同;③教育技术的学习理论在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等课程也有详尽阐述。以上种种,都给作为公共必修课的教育技术课程在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带来困难,若处理不好,将会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建议以选修课的方式开设教育技术课程,或将这门课程与学科教育教法的课程整合。学科教学法课程负责向学生传授本学科教育思想、原则和方法。在教育技术课程中应将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教学设计原则、现代教学媒体论与学科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技能整合到一块,培养学生用教育理论指导学科教学实践,应用现代教育手段来提高学科教学思想的能力。

【关于教育技术素质及其培养的论文】相关文章:

1.谈谈音乐教育对素质培养的影响论文

2.高能素质是播音主持培养的内驱力论文

3.案例教学对师范生教育素质培养的作用论文

4.能力与素质培养的高职考试改革的论文

5.音乐教育对素质培养的影响的论文

6.谈学生作文素质的培养的论文

7.经济管理人才素质及其培养论文

8.分析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教育论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04048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