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初中观潮优秀教学设计

观潮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初中观潮优秀教学设计

  引导语:初中《观潮》课文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豪情,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下面是整理好的初中观潮教学设计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记重点字词;

  2、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3、熟读课文,准确地翻译课文。

  过程与方法

  1、朗读正确的翻译本文内容,体会本文的创作特点,体会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

  2、学习写景与叙事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豪情,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结构安排、语言组织、白描手法等方面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1、对钱塘潮形成直观整体的印象。

  1、 感受自然之美和传统文化美。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播放有关钱塘江潮的录像,欣赏潮来潮去的恢弘气势,以此引入课文的学习。

  二、探究阅读

  1、初步感知

  ①介绍作者(见教参)

  ②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老师与学生讨论解决)

  ③老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提示学生注意朗读的节奏

  ④学生齐读课文。(老师认真听读,并纠正学生的读音和节奏)

  ⑤分组朗读,要求学生读准读顺课文。

  2、细读课文,指导翻译。

  (1)学生参照注释以及工具书自行翻译。

  (2)由学生举出难以理解的语句,讨论,教师小结。

  (3)抽取部分学生翻译重点语句。

  (4)抽取部分学生翻译段落,一学生翻译全文。

  (5)齐读课文。

  3、梳理文章结构。

  (1)学生思考文章的行文思路及结构安排。

  (2)讨论并抽取几名学生回答。

  a、写海潮的雄伟壮观

  b、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

  c、写弄潮健儿的英姿

  d、写观潮人数之多

  (3)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深入学习

  1 、导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一个初步的印象。这节课我们主要来深入学习本文的内容和写作特色及有关的民风民俗。

  2 、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的掌握情况。

  二、品读鉴赏,自主探究。(要求学生:边默读边思考)

  1、作者在这一段里交代了什么?主要描写了什么?

  (学生应弄懂,交代了观潮的时间──农历八月十八日早晨;观潮地点──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描写了观潮人的心情──急切地等待;观潮的场面──人山人海;潮来前江面的景象──平静、雾蒙蒙。)(这是主要的)

  要求学生抓住主要意思概括段意。

  2、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的?又是从哪几方面来描述的?

  学生自我讨论明确:理解作者由远及近,从声、形、色等方面描述了大潮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与力,激发学生赞美、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课文第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古人又称浙江大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夸张说法吗?为什么?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明确:

  第一句用渲染手法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提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古人称钱塘江大潮“壮观天下无”符合实际,不是夸张,因为这一奇观举世无双。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钱塘江的江口在杭州湾的人海处呈喇叭状,向内逐渐浅狭,海潮倒灌,潮波传播又受到内江狭窄江面的约束,这就形成了波澜壮阔的涌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六至十八日,大潮最盛。其二,是江口有巨大的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强大阻力,潮头当然会掀揭天上。前浪遭遏,后浪又上,波推波,浪迭浪,潮水自然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汹涌而来。潮头高度可达3、5米以上,潮差可达10米。其三,大潮与月亮和太阳引力有关。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钱塘江大潮主要是由海潮倒灌引起的,所以,它也与月亮和太阳引力有关。

  4、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形、绘色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作者从四个方面写观潮:潮来之状,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作者由远而近写“潮来之状”,当它远远地从海口那儿涨起来时,仅仅像一条银白色的横线。后来,越涌越近,像玉雕的城墙、雪堆的山岭,潮头之高能吞天沐日。“演兵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笔,作者生动地描写了南宋水军演习的情景。文章首先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数百条战船摆开的阵势方面,以显示演练水军场面的宏伟,又通过描写水军演练过程的一举一动,表现他们武艺高强。“弄潮之技”更让观众大开眼界, “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猛勇,“出没于鲸波万仞”写弄潮儿的矫健;“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弄潮儿的绝技超凡。最能表现“观潮之盛”的语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长表现观潮场面之大,盛况空前;以“车马塞途”写看客之多;以“虽席地不容闲也”写观潮人拥挤之极。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课文前三段分别描写了钱塘江潮的气势。 操练水军的情况及吴中健儿的突出表现,这些都是正面直接描写。最后一段则是从侧面描写,观潮的人越多,越是说明钱塘江潮气势的壮观,越是说明水军操练及吴中健儿的本领高强,人人都想一睹为快。这样,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对正面描写起了衬托的作用,使文章中心更突出,更具有表现力。)

  5、渲染、烘托和对比是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三种写作手法,请各找一个例句,并说说它的作用。

  “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是渲染钱塘江大潮的“伟观”,增强了艺术效果。烘托又称“衬托”、“映衬”,女口“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是烘托观潮人极多和观潮盛况。“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是对比,突出了吴中健儿弄潮表演技艺超凡。

  6、写作贵奇,奇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满足其好奇心。《观潮》“奇”在何处?

  文章以奇取胜,主要是形奇、神奇、意思奇、文字也奇。作者写江潮涌动时,抓住了形、色、声、力四个特点;写水军演习则主要表现他们武艺高强和动作迅速;写弄潮儿踏潮走浪彩旗不湿,奇在他们个个身怀绝技。至于写观潮场面,侧重写观潮人多得出奇。

  7、《观潮》既描绘了一幅风景画,又描绘了一幅风俗画。找出与其对应的段落。

  第1、2段描绘的是风景画;第3、4段描绘的是风俗画。风景画和风俗画相互交融,丰富了读者的欣赏趣味。风景因风俗而增色,风俗赖风景而添辉,增添了人文内涵和民族特色。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学生自己讨论)针对学生提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交流 。

  1、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与吴中健儿在潮头弄潮?

  [明确]作者在描写了浙江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之后,又花大量的笔墨来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术,使得两者相得益彰。人借水势,水借人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

  这样的描写,使雄伟之上更添雄伟,壮观之上更添壮观;使自然美与人文美相互融合,相互映衬,给读者极其美妙的感受,在身临其境中受到美的熏陶。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作者如此着意刻画出人是自然的精灵,人是自然的主宰,自然风景因有了人的活动而更加精彩美丽,表现了人敢于和自然搏斗的大无畏精神。

  2、据说近几年,有不少人因看钱江涌潮而丧命,是否说明只有古代的人才有如此胆识敢于弄潮争标和大自然搏斗,今人就缺乏这种斗志了?(同学争论)

  [明确]今人用摩托车与大潮赛跑,在大潮中架船张帆,还有更多的挑战极限,征服自然的冒险活动,你能从中举例吗?(生争先恐后的说,象长江漂流、飞跃壶口瀑布以及今年的10月15日的神舟5号飞天都能表明现在的我们更是具有挑战性。)从中激起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更使我们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说明]这一环节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上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感悟自然之美的同时别忘了人是万物的主宰者,宇宙的精灵,我们要有饱满的激情和昂扬的斗志,勇于拼搏。这无疑是人格美的一大体现。

  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在客观上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你对此有何看法?如果你是当地的负责人,在今天,你又将如何利用好这一旅游资源?如何更好的实现它的可持续性发展。(学生可以动手写一写读一读,互相之间交流探讨。)

  四、小结:本文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文章以精炼的笔墨,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和观潮人群,描写的重点又在水军和健儿的水上表演,江潮之盛和观潮者之众,都衬托了重点描写的场面。浙江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众多,观潮者士女骈阗,但在这篇短文中,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结构精巧,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惜墨如金,用语十分简练。本文不仅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而且即便是简洁的白描,也写得十分生动形象。

  五、作业:1、背诵并翻译课文1遍

  2、 课后1、2

  [板书设计] 观潮

  周密

  眼观耳听心悟

  涨潮 (状) 正

  水战 (威) 侧

  弄潮 (技) 结

  观潮 (盛) 合

  教学反思

【初中观潮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初中《观潮》教学设计

2.初中课文《观潮》教学设计

3.观潮教学设计优秀

4.《观潮》的优秀教学设计

5.初中文言文《观潮》教学设计

6.语文课文《观潮》的优秀教学设计

7.观潮周密优秀教学设计

8.《观潮》优秀教学设计参考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guanchao/265682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