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欧阳修《秋声赋》赏析

欧阳修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引言:《秋声赋》是欧阳修所写,虽身居高位,然有感于宦海沉浮,政治改革艰难,故心情苦闷,乃以“悲秋”为题,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散文赏析

  文章用第一人称的笔法来写。一开始作者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从静到动,令人悚惊的秋夜奇声,营造了一种悲凉气氛。“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倏然而听之。”作者正在秋夜专心致志地读书,忽听一种奇特的声音从西南方传来。作者惊讶于这样的声音,细听,起初似雨声淅淅沥沥,又似风声潇潇飒飒,忽然又如波涛奔腾翻涌,又似狂风暴雨骤然而至。它接触到物体上,又发出如金铁相撞的鏦鏦铮铮的声音,又好像奔赴敌阵的军队,衔枚迅跑,听不到号令,只听到人马行进之声。

  作者用风声,波涛,金铁,行军四个比喻,从多方面和不同角度,由小到大,由远及近地形象地描绘了秋声状态。用形象化的比喻,生动鲜明地写出了作者听觉中的秋声的个性特点,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

  接着作者引出与童子对话,从浮想联翩,又回到现实,增强了艺术真实感。作者对童子说:“此何声也?如出视之。”童子回答:“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童子的回答,质朴简明,意境优美、含蓄。这里,作者的“悚然”与童子的若无其事,作者的悲凉之感与童子的朴拙稚幼形成鲜明对比,对秋声的两种不同的感受相映成趣,富于意味。作者在第一段通过悬念式的对声音的生动描绘,点明了文章主题即秋声。文章起始,就写得脉络清晰,波澜起伏,摇曳多姿,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作者接着寻根溯源,探究秋声所以形成的缘由?“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胡来哉?’”,自答曰:“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飞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秋声,是秋天的声音,作者从秋之色,容,气,意四个方面把秋天的到来之后万物所呈现的风貌和秋之内在“气质”描绘得具体可感,其色颜容貌似乎呈现眼前,其栗冽之气似乎穿透衣服直刺肌肤,其萧条之意似已围裹全身。这种秋气,是一种肃杀之气,是让人速生冷颤之气。它只要施展它的一点余威,就会使繁茂蓊郁的绿色变色,葱茏的佳木凋零。这样,通过秋声的描绘和感受把“秋”之威力作了形象化的描绘。“秋”何以有这样的威力和会使人产生如此的感受呢?

  接着,作者又从社会和自然两个方面,对秋声进行了剖析和议论。“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即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古代用天地、四时之名命官,如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这是六官。司寇掌刑法。故秋天是古代刑官行刑的季节。在四季中又属阴冷的季节;春夏为阳,秋冬为阴。从五行来分,秋属金,由古代多以秋天治兵,“沙场秋点兵”,所以秋又有战争的象征;这样,秋天对人来说,意味着有悲凉肃杀死亡之气。从自然界来看,天地万物,春天生长,秋天结实,意味着自然界中生命由盛转衰的过程,人与此同,故有对生命将息的悲叹与伤感。又以音乐为喻,古人将五声(宫、商、角、徵、羽)和四时相配,秋属商,又将五行和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相配,秋主西方,秋属于商声,商,伤也,悲伤之意。夷则,是七月的音律,古音分十二律,夷则为十二律之一。将乐律和历法联系起来,,十二律与十二月相配,夷则配七月。《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律中夷则。”夷,是删刈,杀戮之意。万物由繁荣到衰败,则为自然之规律。作者从自然与社会两方面进行了论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又是社会的产物,人与自然、社会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人从个人出发体验感悟自然和社会。这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

  接着作者仍然抓住秋声的主题,通过无情的草木与万物中最有感情,最有灵性的人的对比,抒发议论。作者认为,百般的忧虑和万事的操劳必然损伤着人的身心,内心受到刺激和痛苦,必然损耗精力,更何况是“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呢!这样就容易朱颜易老,乌发变白,“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这是你自己无穷无尽的忧劳伤害了自己,又何必去怨恨秋声的.悲凉呢?这就说明了作者之所以感到秋声之悲凉,其根源不在秋声,主要是当时作者面对国家和自己的处境而产生的忧思所致。当时作者在政治上屡不得志,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因此,心情郁闷。这样的情绪和秋季气息正相统一,触物伤情,有感而发。

  作者蓄积已久的深沉苦闷和悲凉没有人能理解。“童子莫对,垂头而睡。”唯有四壁的虫鸣,与“我”一同叹息。此情此景是何等悲凉:秋风呼号,秋声凄切,长夜漫漫,虫声唧唧,悲愤郁结,无可奈何,只能徒然叹息。

  此文,把写景、抒情、记事、议论熔为一炉,浑然天成。作者叙事简括有法,而议论迂徐有致;章法曲折变化;而语句圆融轻快;情感节制内敛;语气轻重和谐;节奏有张有弛;语言清丽而富于韵律。在这个秋气正浓的季节,不妨打开《秋声赋》,一方面欣赏作者优美的文字所带给你的艺术美感,另一方细细品味秋之色,之容,之气,之意,体验自然和人生。

  拓展阅读

  欧阳修典故轶事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61岁那年奉旨到亳州任州官。这天一早他从颍州乘了一辆马车上路,恰巧有两个赶考的举子也起早搭了这辆马车。车行十里,天尚未明。这时,两位举子闲坐无聊,就作起诗来。一个起句道:“清晨何太早,”另一位续道:“十里尚未明。”接下去呢,两人搜肠刮肚,抓耳挠腮,再也凑不起来了。欧阳修觉得可笑,就说:

  “请问二位举子,在下可以给你们续两句吗?”

  两位举子见这位老人衣衫朴素,以为他是个乡巴佬,为了凑趣,就说:

  “行啊,续得好,老爷有赏!”

  欧阳修续道:“一肚子青菜屎,何必到京城?”

  两位举子一听,大怒,说:

  “好你个糟老头子,竟敢辱骂我们二位老爷,这还了得!”

  他们命车夫转道县衙,让地方官治一治这个该死的老头儿。

  县官听了两位举子的诉说,也很生气,对欧阳修说:

  “同为路人,理应相依为伴,你怎么无故辱骂二位举子?”

  欧阳修微微笑道:“冤枉,我何曾辱骂他们?”

  县官说:“一肚子青菜屎,何必到京城?这不是辱骂是什么?”

  欧阳修说:“我并没有如此说,恐怕是他们听错了吧?”

  县官问:“你原是怎么说的?”

  欧阳修说:“他们作了两句诗,‘清晨何太早,十里尚未明。’想不起下文来了,我就给他凑了两句:‘不见青山石,但闻鸟语声。’这有何不可?”

  县官一听,心想:“这四句诗,前两句又直又平,老人续的这两句则意境优美,可说是‘清晨何太早’的最好注脚!像这样的诗,在当今恐怕也只有欧阳大人能写得上来,”他仔细看看堂前之人,仪表堂堂,举止洒脱,谈吐不俗。便道:

  “子非欧阳修乎?”

  欧阳修一听,心中欢喜,便道:

  “公知修,二位举子不知修(羞)啊!”

【欧阳修《秋声赋》赏析】相关文章:

1.秋声赋原文赏析 欧阳修

2.欧阳修《秋声赋》名文翻译与赏析

3.欧阳修《秋声赋》全文翻译赏析

4.秋声赋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欧阳修

5.欧阳修《秋声赋》

6.欧阳修《秋声赋》文言知识

7.欧阳修《秋声赋》原文

8.欧阳修《秋声赋》全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ouyangxiu/187416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