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建安诗歌主要形式等相关介绍

诗歌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建安时期的文学作品 ,以诗歌最为突出,建安诗歌是 从汉乐府和“古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

建安诗歌主要形式等相关介绍

  建安诗歌的主要形式

  建安诗歌的主要形式是五言古诗.七子"以写五言诗为主.五言诗是直到东汉后期才兴盛起来的新诗体,桓、灵之世"古诗"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初步成熟.而"七子"的优秀五言之作,写得情采飞扬,变化多致,使五言诗在艺术上更臻于精美.代表作有《七哀》、《蒿里行》、《饮马长城窟行》,《室思》等.代表人物主要是建安七子,“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 建安七子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期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比如曹植的《七哀》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云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建安诗歌介绍

  建安诗歌一方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传统,另一方面又加以发展、改造。

  就继承方面来说,从汉乐府民歌中兴起的五言诗形式,被建安诗人普遍使用,加以发展,并成为整个魏晋南北朝诗歌最基本的形式。乐府民歌的语言风格,对文人诗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而且,采用乐府诗题,沿袭乐府民歌中常见题材的作品,在这一时期的'文人诗中占了很大的比例。

  背景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一般指建安至魏初,即公元196—220年。建安文学以诗歌成就最为显著,此期许多作品从汉乐府民歌中吸取养料,能反映当时社会的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体现了要求国家安定统一的愿望和理想。其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有力,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正如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所言:“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慷慨而多气也。

  发展历程

  就发展和改造方面来说,首先,过去作为诗歌主体的乐府民歌,是一种社会性的集体创作。它们由某些无名作者最初写成以后,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地被加以改造,很少能表现出作者的个性特征。而建安时代,就不大有作品无主名的现象。这些与作者[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作品,常常也和作者个人的特殊经历、情感和独特的审美爱好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促使诗]歌向风格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其次,汉乐府民歌中叙事诗为数较多,因为带有故事趣味的作品容易为普通民众接受,得到广泛流传。而建安文人诗绝大多数是抒情之作,即使采用乐府诗题,也很少具有故事性。

  第三,过去作为文人文学之主体的辞赋的某些特点,也被带到诗歌领域中来。辞赋最显著的特点是语言华丽,而乐府民歌一向是朴实无华的。建安诗人中,不乏作赋的名家,王粲、曹植就是突出的代表。他们的诗,也明[显带有华丽的倾向。而且,在辞赋中较早就被大量运用的骈偶手段,在诗歌领域内,也是由他们率先使用的。这些骈偶(即对仗)诗句,还显示出有意锤炼的痕迹。

  总之,建安文人诗既受了乐府民歌的影响,同时开始向文]人化的精致华美转变。这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上,是一个重大的开端。曹丕说“诗赋欲丽”,正反映了当时普遍的文学观念。不过,建安诗歌虽有趋向华丽的一面,但并没有过分使用典雅深奥的书面语言,也没有过分的繁缛、铺张,以至文句松弛,妨碍情感的表达。一般说来,作品的语言仍然是明朗、浅显、紧凑而富有力度感的。

  特色

  建安诗歌的这种杰出成就和特色,形成后来被称为“建安风骨”的传统,“风骨”,原指人的品格、性格,也是古代文艺理论的一个术语。自建安文学后,亦称能反映社会现实,慷慨悲凉、刚健遒劲的作品有“风骨”。

  评价

  建安时期的独特的时代氛围造就了一批有理想,有追求,有情怀的建安作家。他们的作品体现着一种直面现实人生,执着于理想追求与创作态度和豪迈奔放的创作激情,生动的抒写着他们的“烈士悲心”慷慨悲壮,苍凉沉雄,刚健遒劲,表现出“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的时代特色,被后人誉为“建安风骨”。成为后世反对绮糜文风的旗帜,影响深远。

【建安诗歌主要形式等相关介绍】相关文章:

1.建安诗歌

2.精选建安诗歌

3.2017建安诗歌

4.建安诗歌的由来

5.建安诗歌精选

6.心经 相关介绍

7.建安诗歌是哪个朝代

8.王维相关介绍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hige/177550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