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题西林壁》说课稿

题西林壁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引言:《题西林壁》是苏轼写的一首哲理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以下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题西林壁》说课稿 ,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

  《题西林壁》说课稿范例 (一)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题西林壁》,

  一、说教材

  《题西林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古诗。这是一首哲理诗,编排在“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中。《题西林壁》是北宋诗人苏轼在1084年游览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诗人紧扣游览庐山的独特感受,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读来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二、说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苏轼及写这首诗的背景。

  2.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四、说教法

  基于自己对古诗教学的理解,本节课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为源头,采用激趣——晓意——明理——提升的四步教学法,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品读诗句,在读中知情,在读中悟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将知识拓展、内化、深化、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升华情感的目的。

  五、说学法

  古诗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词。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我让“读”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悟情悟理,在读中感受古诗优美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六大部分,我先来说第一大部分

  (一)欣赏中激趣

  新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你们都游览过哪些地方?学生可能会说出许多地方。

  我把话题一转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图片,你们仔细观察,看这是那个地方的风景。(出示课件)

  看完前三张图片,学生可能还不太清楚这到底是哪个地方,但当他们看到第四张图片的时候,就会异口同声地说:这是庐山的风景。(我相机板书:庐山。)

  我接着说:庐山的风景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北宋大诗人苏轼也写下了一首引发后人深思的诗,它就是——(板书:题西林壁)

  【设计意图:古诗教学要引领学生入情入境,才能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因此,利用课件播放美丽的庐山画面,可使学生陶醉于庐山的美景之中,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向往之情,进而产生要朗读这首诗的愿望。】

  (二)初读中晓意(课件出示全诗)

  1.首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

  (1)学生第一遍读诗的题目,结合注释理解题意。

  (2)第二遍读诗的题目,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作者及诗的写作背景。

  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我做了一些补充:苏轼在文坛享有盛名,但他的仕途却很坎坷,他由黄州被贬到汝州的途中,在游览庐山时有感而发,在西林寺的墙壁上写下了——《题西林壁》这首诗。

  2.接着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学生自由朗读《题西林壁》,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学生齐读古诗,读完后我纠正读音。重点指导:“侧”“庐”“缘”的读音。

  (3)我读古诗,讲读法。

  一般来说,一句七言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

  (4)学生练习读,再指名读,我相机评价,指导。

  3.最后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1)请学生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先同桌互相说,再指名让学生说。

  (2)我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随机指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明白。(板书:晓意)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通过让学生反复读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的求知欲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在反复自由地读诗的过程中,先领悟诗的大意,初步感悟诗的意境,读到位,意自见,情必悟,为深入感悟做好铺垫。】

  (三)品读中明理

  1.品读前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课件出示诗句)

  (1)我问学生:从这两句诗看,作者站在哪些角度看庐山呢?

  学生可能会说:正面、侧面、远处、近处、高处、低处。

  (2)我接着问:从正面和侧面看,作者分别看到了什么?

  (3)学生可能会说:从正面看,看到了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看到了高耸入云的山峰。

  因为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庐山,这一句诗对他们来说可能比较抽象,我借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出示课件)

  (4)接下来我让学生想象一下,此时我们就身在庐山之中,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的景色会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自由发挥想象,交流完以后,我出示课件

  图片欣赏完以后,我问学生:此时庐山的景色美不美呀?让学生把这两句诗美美地读出来。

  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的景色一样吗?学生肯定回答说:“不一样。”让学生带着这种理解再读读这两句诗。

  【设计意图:以看的角度或者方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品读诗句,在品读中感悟语言。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入境,在想象中悟情,在想象中朗读,想象情境,进而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感情。】

  2.品读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课件出示诗句)

  (1)师:这么美的庐山,诗人为什么有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感慨呢?让学生用诗中的句子回答。

  (3)师:我先让学生用上“之所以……是因为”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4)师:再让学生用上“因为……所以……”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5)请学生说说从这两句诗中知道了什么?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tixilinbi/212703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