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鲁班和橹板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篇一:鲁班和橹板教学反思

鲁班和橹板的教学反思

  《鲁班和橹板》这篇课文叙事具体明白,我从“你能说一说橹板和橹板之间的关系吗”导入新课,然后抓住两个主要问题“橹板为什么要发明橹板?鲁班是怎样发明橹板的”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并展开讨论。我利用以下几点,突破了重难点,使学生在具体形象的环境中很快理解了课文。

  一、图文结合,突破重点

  课文第四自然段写鲁班受鸭子拨水滑行的启示,终于造出了摇船的新工具,这一段是文章的重点。可是,我们许多学生根本没见过鸭子,也不知道鸭子的脚有什么特别的。于是,我找来鸭子的图片,并且放大它的脚蹼,让学生观察鸭子的脚有什么特别之处,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脚蹼的作用。然后我又出示鸭子在河里轻快地游泳的动画,让学生观察:鸭子是怎样游泳的?它游得怎么样?此时,把鸭子轻快游泳与老艄公吃力地摇船相比较,让学生产生与鲁班类似的想法:要是能让老艄公摇船也像鸭子一样轻快就好了。站在鲁班的角度体会他的心路历程,更便于理解课文内容。在鲁班发明了橹板后,我又通过简笔画画出橹板的大体形状,又把橹板和鸭子的腿进行了逐一的对照,使学生更清楚地明白鲁班是根据鸭子的什么发明了橹板,体会鲁班的聪明、能干。

  二、前后对比,深入体会

  在鲁班发明了橹板后,我又把前后文联系起来,抓住“十分吃力”、“累得满头大汗”、“一摇……嗬……”、“不光……也……”,进行对比,体会这种新工具给艄公带来的好处,感悟鲁班“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品质。

  三、讲讲故事,拓展积累

  在课文学完后,通过结合上学期《人有两个宝》的学习,以及视频《鲁班发明锯子》理解鲁班的爱思考、爱创造。我又让学生讲讲你还知道关于鲁班或其他人的发明小故事,进一步地体会鲁班等发明家善于观察、善于联想、积极动手尝试的优秀品质。教育学生从小就要养成这样的好习惯。

  篇二:鲁班和橹板教学反思

  《鲁班和橹板》讲述了我国历史上着名的能工巧匠鲁班受鸭子游泳的启示而发明橹板的故事。课文叙事具体明白,通过朗读要让学生感受到鲁班爱观察、勤思考、能创造的优秀品质。 读过课题,分析记忆完“鲁”和“橹”后,我问学生:通过初读课文,你知道鲁班为什么要发明橹板吗?学生很快找到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这样很自然把学生带进课文第一自然里。讲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我提问:你从哪里看出老艄公很吃力?学生找到了关键词“满头大汗”,接着,让学生想象老艄公吃力的样子和鲁班看到后怎样想的?最后指导读好这段话。学生们把十分吃力和满头大汗读得特别到位。从他们的朗读中让我仿佛看到了吃力摇船的老艄公。 在处理第二自然段的时候,我是抓住了“盯”这个字,我先把“盯”换成了“看”,让学生把看放在句子中读一读,感觉一样吗?学生都说不好。为什么?盯是眼睛不眨地看着,看眼睛可以眨一眨。多好的回答,说到这里还要老师讲吗。在指导朗读时就感觉特别省力。 第三自然段主要是抓住两个象声词和“轻快”来理解鸭子滑行的轻松。在这段中我没有讲,把时间全给了学生,我让他们动手画一画鸭子的脚蹼,本想生在城市的孩子没见过鸭子,能画出来吗?出乎我意料的而是,大多数孩子都画得非常像。当问他们怎么画得这么像时,好多孩子都说在电视上看过,在书上看过……就这样不讲,他们也明白了鸭子为什么会在水里轻快地滑行。进而朗读这段,读得特别生动。 当学习到第四自然段,“出神”这个词难住了孩子们,没有一个回答的。我引导他们想象生活中对你感兴趣的事物,你看得怎样?有个学生叫起来:入迷。鲁班在“出神”,那他此时在看什么呢?再回到前文,他又会想些什么呢?说明他想出办法了。我因势利导问:“为什么要马上去做?”“他怕忘记了,想赶快试试行不行?” “老师我知道他为什么找的是粗木棍?因为细的会断,也不好修成鸭子脚蹼的的形状。” 是呀,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作为老师的我们应鼓励他们大胆想象。 最后,为什么称这个工具为“橹板”?学生说得更是精彩。人们为了时刻想着发明它的人,所以起了和人的名字同音的字来命名。这样让不知道的人们都能知道这个工具是鲁班发明的。太好了,教室里立刻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学完了全文,我问他们,你还知道鲁班发明了什么吗?留给他们一个小小的作业,课下收集有关鲁班的故事。

  回想这节课,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了知识。

  篇三:鲁班和橹板教学反思

  《鲁班和橹板》是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2课。它讲述了我国历史上着名的能工巧匠鲁班受鸭子游泳的启示而发明橹板的故事。课文叙事具体明白,通过朗读要让学生感受到鲁班爱观察、勤思考、能创造的优秀品质。

  你读过课题,分析记忆完“鲁”和“橹”后,我问学生:通过课下的初读课文,你知道鲁班为什么要发明橹板吗?学生很快找到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这样很自然把学生带进课文第一自然里。讲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我提问:你从哪里看出老艄公很吃力?学生找到了关键词“满头大汗”,接着,让学生想象老艄公吃力的样子和鲁班看到后怎样想的?最后指导读好这段话。学生们把十分吃力和满头大汗读得特别到位。从他们的朗读中让我仿佛看到了吃力摇船的老艄公。

  在处理第二自然段的时候,我是抓住了“盯”这个字,我先把“盯”换成了“看”,让学生把看放在句子中读一读,感觉一样吗?学生都说不好。为什么?郝子龙马上站起来说:盯是眼睛不眨地看着,看眼睛可以眨一眨。多好的回答,说到这里还要老师讲吗。在指导朗读时就感觉特别省力。

  第三自然段主要是抓住两个象声词和“轻快”来理解鸭子滑行的轻松。在这段中我没有讲,把时间全给了学生,我让他们动手画一画鸭子的脚蹼,本想生在城市的孩子没见过鸭子,能画出来吗?出乎我意料的而是,大多数孩子都画得非常像。当问他们怎么画得这么像时,好多孩子都说在电视上看过,在书上看过,在奶奶家看过……就这样不讲他们明白了鸭子为什么会在水里轻快地滑行。进而朗读这段,读得特别生动。

  当学习到第四自然段,“出神”这个此难住了孩子们,没有一个回答的。我引导他们想象生活中对你感兴趣的事物,你看得怎样?有个学生叫起来:入迷。鲁班在“出神”,那他此时在看什么呢?再回到前文,他又会想些什么呢?学in生说:眼前一亮,说明他想出办法了。我因势利导问:“为什么要马上去做?”田炎生:他怕忘记了,想赶快试试行不行?”胡从政:“老师我知道他为什么找的是粗木棍?因为细的会断,也不好修成鸭子脚蹼的的形状。” 是呀,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作为老师的我们应鼓励他们大胆想象。

  最后,为什么称这个工具为“橹板”?学生说得更是精彩。钟文昊:人们为了时刻想着发明它的人,所以起了和人的名字同音的字来命名。这样让不知道的人们都能知道这个工具是鲁班发明的。太好了,教室里立刻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学完了全文,我问他们,你还知道鲁班发明了什么吗?孩子们小手纷纷举起,他们情不自禁喊出来:伞、钜、云梯、刨子等等。当我问他们怎么知道的时,他们有的说从课外书上,有的说是从网上,有的说是爸爸妈妈告诉他们的。我真为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叫好。最后我又留给他们一个小小的作业,课下收集有关鲁班的故事,下节课我们来交流。看得出他们是喜欢这样的作业。

  回想这节课的得失,遗憾的是读书还少,给孩子的机会还是不能照顾到学习较差的学生。这是我以后应该注意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时刻以《课标》为基准,研读教材,备透学生,把新课程的理念切实用在每一节课上,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fansi/101206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