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遵守公共秩序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教学目的和要求:

遵守公共秩序教学设计

  使学生懂得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们顺利地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保证。知道常去的公共场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教学目标:

  道德认知目标

  1、 知道常去的公共场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

  2、 能举例说明公共场所需要有良好的公共秩序。

  道德情感目标

  1、 感受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必要性,为自觉遵守公共秩序而高兴。

  2、 对不遵守公共秩序的现象有厌恶感。

  道德行为目标

  1、 见到同学有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2、 在公共场所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1、 设问启发:同学们,你们平时除了在学校和家里生活,学习外,你们还到过哪些场所,去干什么?

  2、 评一评(课前活动内容)

  3、 教师小结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 学习课文,激情明理。

  1、 自由读课文,了解内容。

  2、 学习第一个事例:在公共汽车站。

  ① 播放课件1,学生边看边听。

  ② 讨论:在公共汽车站,小飞是怎么做的?小文和小明又是怎样做的?他们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③ 明理:小飞不遵守公共秩序,影响乘客的上下车和汽车的顺利行驶,让大家不满。小文、小明批评、劝阻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做得很对。

  ④ 举一反三:议一议,在火车站,长途汽车站,轮船码头应该遵守哪些公共秩序?

  ⑤ 小操练:模拟公共汽车启动,乘客依次下车、上车。

  3、 学习第二个事例:在电影院里。

  ① 播放课件2,学生边看边听。

  ② 讨论,小文、小明和小飞在电影院里,哪些方面遵守了秩序?哪些方面做得不够?

  ③ 对照检查:你们平时在电影院看电影时哪些地方做得不够?看谁最诚实,敢于自己揭短。

  ④ 设疑:在电影院里,假如出现下列情况,当时你在场,会怎么想?怎么做?

  a.有人站起来吹口哨。

  B.有人抢占了你的座位。

  c.有人在你身旁大声议论。

  4、 学习第3个事例:在动物园里

  ① 播放课件(3)。

  ② 讨论:

  A.三位小朋友在动物园玩得开心吗?每位游客要想在动物园玩得开心,应该怎么做?

  B.三位小朋友愉快地度过了这个星期天,他们有哪些收获?你从他们的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书:

  三、 典型引路,深化认识。

  1、 设疑:有的同学认为遵守公共秩序排队上车就轮不到座位,买东西排队就会耽误时间,买不到满意的商品,总之,认为遵守公共秩序会吃亏,不遵守公共秩序会占便宜。试想,如果人人都这么认为,我们的社会是什么样子呢?

  2、 多媒体播放录相:一个真实的故事《谁是凶手》

  3、 听录音,学榜样。

  4、 表扬本班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同学。

  四、 辨析明理,指导行为。

  1、说一说,在下列公共场所需要遵守哪些公共秩序?为什么需要这样做?

  图(1)卫生院,图(2)集贸市场。

  2、议一议,下面几幅图中谁遵守公共秩序,谁不遵守公共秩序。

  图(1)售票处。图(2)书店收款处。图(3)码头

  五、 总结谈话。

  板书设计:

  9、遵守公共秩序

  自觉遵守-------------à公共秩序

  批评、劝阻----------à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

  教案设计说明

  《遵守公共秩序》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思想品德第七册中的第九课,本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们顺利地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保证,知道常去的公共场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分四步进行。

  一、联系实际,初步感知。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抓拍典型的公共场所,使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公共场所”。通过“评一评”使学生初步知道什么是“公共秩序”,为什么要遵守公共秩序。

  二、学习课文,激情明理。

  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再现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边看录相,边对小文、小飞、小明的行为进行评价,通过看、议、思、小操练、行为对照等不同形式,强化教学目标。

  三、典型引路,深化认识。

  通过设疑、听故事录音《谁是凶手》,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不遵守公共秩序而带来的恶果,进一步认识到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通过听故事录音《学榜样》,再通过表扬本班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同学,来激励学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四、辨析明理,指导行为。

  通过前面的教学,学生已经认识到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知道常去的公共场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以及怎样遵守公共秩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课后习题进行巩固练习,通过辨别、判断对教学目标进行强化,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101453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