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它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是图形的各部分线段按相同的比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征就是“形状不变、大小改变”。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您。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33耀34页例1、例2、“试一试”和随后的“练一练”,完成练习六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初步理解图形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初步感受图形的放大、缩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性,进一步积累图形运动的经验,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认识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学习过程中,养成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对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学具准备】

  尺子、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初步感知

  1、谈话:我们经常需要下载一些图片,下载后的图片可以放大,也可以缩小。

  2、教师演示:将一张长方形照片拖动电脑鼠标后得到四幅不同的照片。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提问:把变化后的图与原图比,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图A、图B会变形?

  3、揭题:图A、图B变形了,看起来很奇怪。图C、图D和原图相比,大小变了,但形状没变。怎样使它的形状不变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研究的新知识,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教师拖动鼠标放大或缩小照片,容易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激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展开研究的欲望。学生在观察动态的画面、变化的图形中,能体会到一张照片将长边拉长会将图形变扁,将宽边拉长图形变瘦,而只有将长边和宽边同时拉长或拉短,图形才不会变形。通过比较辨析,初步感知生活中放大与缩小和数学意义上的放大与缩小的区别,为进一步研究图形放大与缩小丰富了感性认识。】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谈话:刚才我们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视觉判断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不能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是如何放大和缩小的呢?

  (一)合作探究图形的放大

  1、出示图并提供数据:原图长8cm、宽5cm,放大后长16cm,宽10cm。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2、谈话:老师给了你哪些数据?那我们就从两幅图长的关系和宽的关系入手,好吗?放大后的长与原图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你有什么发现?

  3、指出: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了原来的2倍,放大后与原来长的比是2:1,宽的比也是2:1,可以概括成放大后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我们就说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放大。

  (看着图指一指,自由读一读。)

  4、提问:你是怎样理解对应边长的比是2:1的?2:1前项和后项分别指什么?

  追问:要想把一幅图按3:1放大,怎么做?

  5、交流:还可以继续把这幅图放大吗?可以按几比几放大?表示什么意思?(板书3:1、4:1……)这些放大的比前项和后项都表示什么?

  小结: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了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

  【评析:教师出示原图和放大后的图,先利用给出的数据,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放大后与放大前长的关系、宽的关系,从“倍”的角度和“比”的角度,描述照片的变化,初步认识了图形放大的含义。接着教师强调了放大后与放大前比,并围绕“对应边长的比”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这也是为今后学习相似图形中相似比的确定做铺垫。在这个基础上,教师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即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就是把原来的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还可以继续把这幅图放大吗?可以按几比几放大?”教师在追问中揭示了图形放大的内涵。】

  (二)自主探究图形的缩小

  1、谈话:我们可以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也可以按一定的比缩小。如果要把这幅图按1:2的比缩小,长和宽和原来是什么关系呢?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这里的1:2表示了什么?

  2、1:2前项和后项分别指什么?

  3、还可以继续缩小吗?几比几?(板书:1:3、1:4……)

  4、这些缩小的比,前项和后项都表示什么?

  【评析:在初步认识图形放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自主学习探究图形的缩小的含义,在比较和交流中,理解了把一个图形按1:2的比缩小,这里的1:2表示缩小后图形与缩小前图形对应边的比,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积累了图形变换的经验,增强了探究的意识。】

  (三)比较辨析图形放大与缩小

  1、刚才我们分别把一幅图进行了放大和缩小,请大家分别用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对比,能发现什么?(大小变了,形状没变)

  2、从数学的角度讲怎样才能做到不变形。(指定的比)

  3、小组讨论:比较放大的比和缩小的比,你有什么发现?如果1:1是什么意思?

  教师强调:放大的比和缩小的比相同点是对应边长度比相等;都是大小变了,形状没变;前项都表示变化后,后项都表示原来。不同点是放大的比比值大于1,缩小的比比值小于1。

  【评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明确了两个比的前项都表示变化后图形的长度,后项都表示变化前图形的长度,从而形成了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正确概念,必须是每一条边的长度都按照相同的比变化,且形状不变。初步掌握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本质特征,即只改变图形的大小,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帮助学生理解了数学意义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4、练一练。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1)你能一眼看出几号是1号放大得到的?几号是1号缩小得到的图形吗?

  (2)为什么于号、榆号不是?

  (3)是按怎样的比放大和缩小的呢?要想正确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养成好习惯:数学离不开数。数、标、算)

  小结:放大后与原图对应边长的比是相等的,同样缩小后与原图对应边长的比也是相等的。也就是大小发生了变化,但形状没有变。

  三、操作实践,内化新知

  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对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变化规律已经很清楚了,现在让我们运用刚才学习的知识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独立完成例2的绘图。

  (一)教学出示例2。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1、提问:按3:1的比放大表示什么意思,1:2呢?

  2、你能带上刚才的好习惯去完成吗?同学们按要求独自画在方格图中。

  3、反馈:让学生相互评价,并交流画法。

  4、讨论:观察并比较上面的三个长方形,你有什么发现?

  5、指出:放大后与原图对应边长的比是相等的,同样缩小后与原图对应边长的比也是相等的。也就是大小发生了变化,但形状没有变。

  【评析:在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含义后,放手让学生尝试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按照指定的比放大和缩小,并组织交流汇报,自主归纳和总结将一个简单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让学生在学思结合、手脑结合、说学结合中,深刻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增强了学习能力,提升了学习品质,促进了思维发展。】

  (二)完成练习六第2题。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1、你能快速完成这题吗?完成后和大屏幕对答案。

  2、观察正方形是怎样放大的?边长比是2:1,猜一猜放大后周长、面积和原来比是几比几呢?

  3、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比一比放大后的周长、面积与放大前的周长、面积,你有什么发现?

  (三)试一试:按2:1的比画出直角三角形放大后的图形。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1、你会把一个三角形放大吗?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完成“试一试”吗?(独立完成)

  2、你是怎样算的?把你的思考过程和大家分享一下。

  3、为什么只算直角边就行了?斜边是不是原来的2倍?(量一量,验证)

  小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对应的每一条边的比是相同的。同样,如果图形对应的每一条边的比是相同的,图形不是放大就是缩小。

  四、拓展延伸,巩固内化

  1、独立完成“练一练”。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交流:你是怎样画的?都是这样考虑的吗?为什么从直角边入手?缩小后的斜边也是缩小前斜边的2倍吗?请同学们去量一量。

  追问:为什么缩小后的斜边也是缩小前斜边的一半;通过对三角形的放大,你又有什么发现?

  2、把下列平行四边形按2:1放大。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评析: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观察、思考,感悟知识的生成和变化。学生已经掌握了根据指定的比将一个长方形放大或缩小的操作技能,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将操作的对象从长方形拓展到其他平面图形,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画法。在交流环节中引导学生测量变化后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并与原来的三角形的斜边相比较,发现斜边也是按相同的比缩小的,并由此类推到平行四边形按相同的比放大,两个平行四边形虽然底和高相等,但斜边的长度不等,画法也是不一样的。在自由交流中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让学生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过程,灵活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生活中的应用。

  (1)刚才研究了放大、缩小,生活中的例子有很多,你知道哪些?

  (2)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在生活中的运用。如教师外出旅游时拍下的景点照片、北京世界公园里著名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图片;再如复印文件、房地产沙盘模型、放大镜、显微镜等的功能。

  3、梳理:你对放大和缩小有了怎样的认识?还有什么疑惑?

  【评析: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旨在把问题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明白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进一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感受“相似形”的实际意义,深刻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含义。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学会“数学地思考”。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感受到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141321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