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语文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篇课文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 编著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第五册阅读部分,着重培养理解、分析现代论文和研讨、评析文学作品的能力。第二单元是现代论文,学习重点是融会贯通。同时,本文是一篇文艺理论著作,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所以我们为本课指定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把握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2、领悟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文章内容。

  能力目标

  1、通过扩展,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作品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理解材料与观点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特别是诗歌鉴赏能力。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说 教 法

  课文的标题指出了本文的论述重点: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这“中国艺术”,包括诗歌、戏曲、绘画、书法、建筑、印章、音乐、舞蹈等,主要论述了绘画和戏曲。“虚和实”,指中国艺术中表现空间上的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实际上,课文重点论述的是:中国绘画、戏曲艺术空间表现方面的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这篇课文难度较大,学生在阅读中,不可能完全读懂,总有相当部分似懂非懂、半懂不懂。碰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例子。这就是,尽量运用旧知去求新知,尽量融会贯通地去把握课文精髓。有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今后的生活和阅读中,慢慢寻求问题的答案。

  为了便于教学,可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有关彩色插图。如有条件,制作多媒体CAI课件,将与课文有关的艺术作品,如马远名画《寒江独钓图》等等在需要时尽可能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还要作到触类旁通,用课文观点阐明其他问题。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观赏经验和阅读经验来理解课文。可以说,学生大都听过戏,看过画,看过书法作品,参观过建筑,欣赏过音乐,诗歌朗诵得更多,所有这一切,都应该与理解课文联系起来。学生的这些经历大大有助于更快更好地把握课文。(难点的解决)

  说 学 法

  在学习中,为了把握课文内容,将全文内容融会贯通,第一要理清全文的思路。第二把课文中所引的文言文弄懂,有助于领悟材料与观点的关系,把握课文内容。这些引文,包含了作者倾向和观点。课文的不少内容,都是对这些引文的解释、发挥和分析。弄懂了这些引文,就基本上读懂了课文。(重点的解决)

  教 学 程 序 设 计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点

  1、明确课文论述的重要问题。

  2、把握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3、领悟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毕,上课)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简单地说,这首曲子是由声音的高低、快慢构成的。那大者,金鼓齐鸣,万乐齐奏,势若排山倒海,惊天动地。小到一两声笛鸣,犹如林间细雀低低絮语,或是弦乐轻轻弹奏,私微风吹拂,牵起丝丝涟漪。甚至于有时音响全无,成为空白,给人以无限遐想。所谓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就是这声音的高低起伏,时断是续,使音乐变化无穷,气象万千。从美学的角度上说,这就是音乐中的虚实相生的绝妙效果。

  二、整体初读,感悟课文

  通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论述什么问题?

  2、虚与实之间的关系可以做怎样的概括?

  [pages_luzhuba]

  3、本文分几个层次来论述的?

  明确:略

  三、理解课文中的引文

  见练习二:说说下列引文的含义,并说明它们在阐释课文观点方面的作用。

  明确:略

  四、小结

  本课时我们了解了课文的论述重点,理清了全文思路,明白了中国艺术需与实之间的关系,弄懂了引文的含义和它们在阐释课文观点方面的作用。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

  第 二 课 时

  教学要点

  1、融会贯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本文论述什么问题?

  2、虚与实之间的关系可以做怎样的概括?

  二、再次通读课文思考练习第二题:中国绘画、书法、戏剧、建筑在表现空间方面有什么共同特征?作者是把这些艺术中的哪些材料融会贯通起来,阐述这个共同特征的?

  本题旨在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略

  三、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课文指出,中国绘画处理空间的表现方式,同中国诗中的意境相通。试看《登鹳雀楼》和《寻隐者不遇》的意境,在处理虚与实的表现方式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教师点拨总结

  明确:略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再次融会贯通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合作探究了中国艺术表现里虚与实在中国诗歌领域的运用,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要热爱祖国的艺术财产,用学到文艺理论欣赏中国艺术作品。

  五、作业

  1、练习一

  2、以某一艺术种类为例,谈谈中国艺术如何处理虚实关系?

  说 板 书 设 计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

  以虚为用、实中存虚、以虚带实、化虚为实、虚实映带

  诗歌

  戏剧

  绘画

  书法

  建筑

  印章

  音乐

  舞蹈

  根据“美观、简洁、实用、重点突出”的设计原则设计的这一板书,字数不多,但既简洁实用,突出了本课的论述重点,又体现了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实原则,给人美的享受。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79868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