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模板(通用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模板(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 观察电脑画面中哪些物体的面是我们学过的图形。(电脑出示生活画面。)学生观察并指 出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请学生说说圆与以上图形有什么不同?(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圆是一种由曲线围成的图形。)你一定想进一步了解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圆。(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发现问题

  1、认识圆

  (1) 你会用你带来的物品画圆吗?动手画圆, 看谁的方法多?学生四人一组动手操作。集体交流。

  (2)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纸片,摸一摸圆的边缘,是直的还是弯的?(弯曲的)教师说明: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学生再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教师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圆的中心一点)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 表示.教师板书:圆心。

  2、探索半径和直径

  (1) 请同学们打开圆形纸片,除了圆心外,你还看到了什么?什么是直径?什么是半径?请同学们自学课本56页,把你认为重要的概念划一划、读一读,并在圆形纸片上标出这个圆各部分名称。

  (2) 检查自学情况。通过自学你认识了哪些新的概念?它们各用什么字母表示?

  (3) 请同学们动脑想一想、动手画一画、量一量。(电脑出示问题)

  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学生汇报研究结果。(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无数条都相等,直径有无数条都相等。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3、 画圆

  (1)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集体交流,总结方法。

  (2)学生练习用圆规画半径为3厘米的圆。

  (3)电脑出示同心圆,请学生观察圆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圆的大小是由谁决定的?

  (4)出示不同位置的等圆,请同学观察:圆心变了,圆的什么就改变了?圆的位置是由谁决定的?

  三、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a基本练习

  (1)判断:

  ①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 ()

  ②画半径为2厘米的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2厘米。 ()

  ③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

  (2)选择:

  ①在同一个圆内有( )条直径。

  a 、2 b、无数c、4 d、10

  ②( )确定圆的位置,( )确定圆的大小。

  a、圆心 b、半径c、直径

  b、提高练习找出圆心和直径(p58的3题)

  c、拓展练习讨论生活实际问题: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的?能不能做成其他形状?为什么车轴要装在圆心上?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2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56—58页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探究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圆内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3、学会使用圆规,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4、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难

  教学重点:认识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明确圆心与圆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半径与直径、半径与圆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圆片。

  学具准备:圆规、直尺、圆片。

  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激情导入

  同学们喜欢骑自行车吗?(喜欢)那么你们一定知道自行车车轮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出示图片)

  为什么车轮设计成圆呢?这里面有什么奥妙呢?学了今天的内容大家就会明白的。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妙。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实际例子引入课题,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为学习新知识做了铺垫,从思想上吸引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活动。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联系生活,理解概念

  (1)师:除了车轮是圆形的,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还看见过哪些物体是圆形的?

  (2)学生举例。

  (3)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关于圆的图片:请大家看屏幕(课件演示)。

  (4)师:同学们我们不仅用圆来装扮我们的生活,还将圆的一些特征巧妙的用于生活。

  (三)操作探究,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

  1、折一折,认识圆心。

  (1)让学生用老师准备好的圆形图片,对折后打开,换个方向后再对折打开,看有几条折痕,相交吗?再折几次,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所有的折痕都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在圆的中心)

  (2)教师揭示:这一点我们把它叫做圆心,用字母“ο”表示。

  (3)课件演示后,学生自己在圆上标出圆心。

  2、连一连,认识半径、直径

  (1)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用字母“γ”表示。

  (2)课件演示。

  (3)让学生找出定义中的关键词

  (4)教师解释圆上、圆内、圆外

  (5)学生在自己的圆里画出一条半径,并用字母标出。

  (6)想一想:同一个圆里能画出多少条半径?这些半径的长度会有什么关系呢?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实际测量认识到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7)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用字母“d”表示

  (8)课件演示

  (9)学生互相指一指直径,并在自己的圆里画出一条直径。

  (10)想一想: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所有的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实际测量认识到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3、比一比,掌握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刚才我们认识了圆心、半径、直径以及半径、直径的特征,那么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

  (2)学生自己先动手测量、比较,然后小组探讨交流。

  (3)小组代表发言,小组一:我们通过测量发现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小组二:我们把直径对折过去发现刚好是两个半径的长度,所以认为直径是半径的2倍。

  (4)教师归纳小结: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用字母表示是:d=2r或r=d/2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以动手操作为主线,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指一指、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分组交流,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和展开探究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新知,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感知的过程,是体验的过程,是感悟的过程,学生在感知、体验、感悟中发现新知,掌握新知。]

  (四)动手操作,掌握圆的画法

  1、认识圆规,教师介绍圆规各部分的名称。

  2、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圆

  3、学生用圆规画圆,指名学生演示画圆,并让学生边演示边归纳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4、画一个半径是3厘米的圆,并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画完后同桌互相检验。

  5、按要求画圆,并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画3个同心圆,3个大小不等的非同心圆)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归纳: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设计意图:老师先示范画圆接着让学生试着用圆规画圆,画圆之后,让学生共同概括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提高。同时让学生反复画圆之后,结合画圆的过程体会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便于学生深化对圆心和半径的认识。]

  六、实践应用,深化知识

  (1)、辨一辨。(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

  1、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2、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圆规的两脚之间的距离应是4厘米。( )

  3、半径2厘米的圆比半径1.5厘米的圆大。( )

  4、圆的半径是射线。 ( )

  5、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

  (2)、回放上课时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动画,谁能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为什么车轴要装在圆心上?

  (3)、下面投球比赛中,那种游戏方式最公平?

  队列3

  队列2

  队列1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训练,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让学生亲眼看见圆的知识的应用,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七、总结新知 畅谈收获

  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师:其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象圆一样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规律,需要我们在不断的探索中来认识它,理解它,应用它。老师相信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经过自己的实践,一定会探索出大自然中的更多奥妙。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453789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