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鸡西市水质调查报告(2)

调查报告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2 空调系统冷却水和消防给排水方面

  要想提高水的重复利用效率,冷却系统是不适合使用的循环系统。广西地区,靠近沿海,有着丰富的湖泊资源,所以,在空调冷却水的来源上,可以利用这些江河湖海资源。在对冷却塔进行布局时,要考虑冷却塔位置和当年风向指标,合理化设计冷却塔,为了提高冷却塔中气流组织的优异性能,弱化对建筑物美观与空间带来的影响,适当调整距离。当建筑物美观和空间不允许的情况下,为了保障冷却塔的散热效果不受影响,可以提高冷却塔的散热面积,适当提高冷却塔的高度。在选择冷却塔时,要按照设计参数,对冷却塔的循环水量和循环管管径进行精确的计算,尽可能不修正系数,使循环水泵功率较低,减少能源消耗。

  为了让冷却水再利用,需要增加循环,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处理冷却塔的水质,比如除氧法、化学除藻和物理过滤处理等,降低管路的破损。消防水和冷却水相结合是一种比较不错的方式,节约水源,减少清洗次数,对消防管道回流系统设施进行合理化设计,循环利用消防试验中的给排水。

3 建筑排水和雨水方面

  排水方式要选择无压流重力式排水。工业废水和生活用水要通过直接排放的方式从敷设的管道中排出,不适用机械强排方式。对中水要合理利用,蒸汽凝结水回收利用的工作也要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收集雨水,合理利用。雨水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自然资源,如果能将这部分水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对建筑用水来说无疑将带来巨大的帮助。集雨设施的建立能够较好将雨水储存起来,建筑施工可以开挖一些沟渠,将雨水集中起来。建筑施工周边的储水通道储存大量的雨水,如果能将这部分水有效利用起来,对建筑施工来说,带来的帮助也是巨大的,减少了成本的开销,有助于水资源的节约。当前,我国有关集水方面的设备算不上先进,多停留在比较固定的人工沟渠上,不利于土地资源的保护。为此,研发新型的集水设施的工作也迫在眉睫。

4 节能节水自动控制和计量方面

  在进行建筑改造时,根据广西地区居民使用的热计量器等,对调控环节进行设置,对每户使用计量热量等措施。公共建筑设计不仅要考虑热计量器,室内也要采用温度控制的方式对室内温度进行控制,通过远程操控的方式,读取、控制和操作系统。在建筑给排系统中,需要设置自动控制阀,控制储水箱和储水池等,采用远程报警等方式。变频给水运行系统中反馈信号压力表设置作业要注意,适合采用在管网末段进行设置的方式,对变频水泵的转速进行控制。面对不同建筑物处的位置和不同的区域,相应设计水计量表。针对不同的单位和楼层等,还用设置水表计量。另外,像小区水井用水和园林绿化用水等,要设置相应的计量水表。在对一些集体宿舍淋浴、学生宿舍的公共浴室等,刷卡和红外线自控控制开关等是不错的用水方式。

5 其他材料设备方面

  从材料、设备方面考虑,要确保采用节水产品,已经被确认淘汰的产品是不允许出现在设计施工中的,如果发现,将严肃处理。在选择输送管道时,要广泛采用石油副产品中防腐、耐用的塑料管材。公共建筑和多层住宅的生活给水管道有着不同的设计,需要使用建筑新型材料和技术等,比如,PP-R 给水管道产品就非常不错,镀锌钢管是严禁使用的;将广泛使用的、具有高密度(HDPE)聚乙烯双臂波纹的管应用到小区建设室外排水工程中,采用铸铁管埋、地钢管;将聚氯乙烯(U-PVC)塑料管应用到新建住宅室内排水系统中,不允许使用砂模铸铁管。提高管道和设备的保温质量控制,选择保温材料时,要考虑是否具有良好的性能,将绝热层厚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提高绝热质量。高效、节能等阀件比较适合用在热交换站的设备和生活热水锅炉房中。

6 结束语

  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要从多个层面展开。

  节水工作开展之前,需要对广西地区的地形特点和环境状况有所了解,制定相应的节水措施,实现水源的合理利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建筑给排系统的革新手段也将增多,有助于广西地区建筑给排水的节约,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建筑给排水实现节水利用,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也是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方法,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在保证建筑工程正常给排水的基础上,节约给排水系统的水资源,优化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节能减排设计,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建筑给排水的节水利用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坚持。当下,这项工作的开展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胡诚。浅析建筑中的节水节能措施[J].科技展望,2014(12):49.

  [2]孟春丽。浅析地热空调井项目的水资源论证[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20):11-12.

  [3]莫子群。试论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减排设计[J].科技展望,2014(11):67.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ongwen/diaochabaogao/126659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