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全县春蕾计划调查报告(2)

调查报告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春蕾继续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实施春蕾计划的过程中,通过对接受过救助的春蕾女童进行调查,发现在这些曾经接受过春蕾计划资助的贫困童中,仅有的人升如高中或中专继续学习,一半以上的春蕾女童的继续教育无法得到保障。这部分无法继续学习的女童,年龄大都在15至18岁之间。由于年龄小,虽然已接受了义务教育但是没有掌握一些实用技术和生存的基本技能,走向社会后很难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她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只能回乡务农或滞留在家,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很大压力,这些童仍需要社会的帮助。目前,党和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我们应时调整工作思路和着力点。对拓宽“春蕾计划”救助领域、创新“春蕾计划”运作模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将资助对象延伸到非义务教育阶段(高中和职业教育),资助对象为初中或高中毕业无法进行更高阶段学习的特困女生,我们帮助她们进行职业培训,掌握一至两门的技术,保证其将来能够在社会上自立。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应分发挥部门优势,尽心尽责为儿童服务。特别是针对学生实际,整合资源,联手承办,为春蕾学生就业出谋划策,确保其百分之百就业。

  调查显示国家实行的“两免一补”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保障所有贫困童完成义务教育,资金还有很大的缺口。妇联组织作为“春蕾计划”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我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做好春蕾资金的规范管理和使用,取信于资助者。为加强对春蕾资金的规范管理,严格规范操作,管好用好春蕾资金,并制定了建档立卡、专款专用、基层妇联代缴学费、受助者复信反馈,不定期抽查资金使用情况等,还建立了各级妇联、学校联系责任制,加强了受助双方的沟通联系,使资助者及时了解结对女童的学习、生活情况。在春蕾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建议:

  一要宣传力度,营造贫困女童稳定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救助女童活动具有广泛性、社会性,单靠某个单位、某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借助现代传媒,加大宣传力度,拓宽救助渠道,丰富救助形式,在全社会形成救助今天的贫困女童就是培养未来的母亲,关注祖国明天的舆论氛围。为贫困女童创造一个稳定的学习和生存环境,使其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早日摆脱贫困。二要“精神扶助”延伸,赋予“春蕾计划”新内涵。

  通过发动社会力量参与,使一大批特困女童得到了经济上的扶助。我们也曾为能够从经济上帮助贫困女童,使其顺利完成义务教育而感到欣慰。但是,随着“春蕾计划”实施工作的逐步深入,我们发现困境中女童的成长和发展不光需要经济上的扶持,还需要来自思想、品格、能力等方面的关爱。,加强对女童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让贫困女童与其他儿童一样享受社会的关爱,享受成长的快乐。

  三要强双方沟通联系,签订长期救助协议。由妇联组织协调,使双方签定长期救助协议,鼓励女童将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成长方面的困惑及时告诉救助者。建议救助者常与春蕾女童沟通,在给予其资金救助的同时,鼓励她们正视现实,逆境成才,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通过促进双方的相互联系,使救助工作达到物质、精神上的双重救助。

  四要制斜政策,开展特色活动,努力做到标本兼治。

  一是坚持助学与扶贫相结合。被救助女童都是由于家庭生活窘困而就学困难,因此救助活动仅靠几百元、几千元的救助款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治标先要治本,扶助其家庭早日脱贫。尽管我县妇联一直紧抓此项活动,出台了一系列倾斜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光靠妇联的力量是不够的,更需要各职能部门及全社会齐抓共管,制定出更适合贫困女童家庭发展的倾斜政策,使其享有更多的资金、技术上的优惠,早日脱贫致富,承担其子女上学的责任;

  二是开展特色活动。建议县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结合自身职能,因地制宜的开展“春蕾女童”成才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增强其“四自”和“四有”意识,为新女性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实施“春蕾计划”是社会实各界对我们的重托,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我们始终秉怀着一份高度的责任感、一颗强烈的爱子心,一股满腔的热火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在计划实施过程中,由于客观原因的存在,我们仍然会遇到困难和矛盾。例如:资金筹集难度大、少数人思想认识不够、持续资助能力弱、春蕾女童的成长问题等等,今后,我们将继续发动社会,广泛动员,呼唤真情,进一步为“春蕾计划”的实施营造浓烈氛围;继续跟踪服务,完善管理,把“春蕾计划”工作落到实处;继续探索“春蕾计划”运作模式,开创工作新局面。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辛勤耕耘,倾情奉献,让朵朵春蕾健康成长,绽放出最美丽的笑颜。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ongwen/diaochabaogao/33768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