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学生调查报告(2)

调查报告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一、问题的提出

  以前一提起眼镜,大家都认为是教师、科学家、大学生的专利,而近几年,我们却发现,同学当中有不少人也戴上了眼镜,还有一部分视力较差的同学由于没有及时配戴眼镜,看不清黑板报上的字,影响了学习。据调查日显示,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近视率达到了20%,初中学生的近视率达到了60%,高中则达到了90%。这些情况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足够重视。造成小学生近视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防治?我们决定对皮做一番调查研究。

二、研究目的

  近些年来,在校小学生配戴眼镜的人数逐年上升,怎样预防和矫正近视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了解在校小学生的近视率,了解近视产生的原因,以及近视的矫正方法、近视的预防措施,增强保护眼睛的意识,预防和减少近视眼。

三、研究计划

  1、研究内容

  (1)本校学生的视力情况。

  (2)造成近视的原因。

  (3)怎样预防近视

  2、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书籍,了解普通人是怎么近视的;

  (2)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目前青少年近视状况

  (3)上网查与相关资料

  3、研究步骤:

  (1)从本校抽取1~6年级各一个班的同学,调查了解本校学生的视力情况。

  (2)观察记录近视同学平时的读书、写字、坐姿,调查学生看电视、打电脑游戏等情况。

  (3)咨询眼科医生和查阅资料,了解近视的成因及了防治的措施。

  (4)对观察调查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写出调查报告,并组织专题讲座。

  4、成员分工:分两面三刀组进行,一组观察调查做好记录,另一组咨询医生和查阅资料,分工合作,共同进行。

  5、成果表达形式:调查报告。

  6、完成时间:两周。

四、研究过程

  (一)在本校进行抽样调查,了解学生的视力情况

  从本校1~6个级各抽一个班学生,课题组成成员利用班会时间对其视力情况逐班进行调查统计,并做好详细记录。

  (二)观察调查近视同学,了解平时用眼镜情况。

  在对发上六全班的学进行观察调查后,我们了解多数同学不注意用眼卫生。

  (三)咨询眼科医生和查阅资料,了解近视的成因及防治的措施

  双休日,课题组的同学到部分图书馆去查阅有关资料,其余同学互本镇医院向眼科医生咨询,并做了详细记录。

  (四)对调查材料进行总结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调查研究访问结束后,我们将调查采访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写出课题研

  究报告,并且在老师的协助下,在本校开展专题讲座,使用权同学们了解近视眼的危害、成因及防治措施,并能自学注意用眼卫生,并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通过调查分析,我发现:

  1.从整体来看,多数同学作业负担较重,并且年级越高,负担越重;

  2.多数同学在做作业时都没有好好的让眼睛得到休息;

  3.近视人数虽然远远高于非近视人数,但不佩戴眼镜的人却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这表明同学们对近视的问题重视不够!

五、建议

  1、每日坚持远眺、坚持眼保健操和课间操,并积极参加文体活动。

  2、学习时要有充足的光线,光线要从左侧方向来。不要在光线不足和耀眼的阳光和强灯光下看书写字。

  3、不要睡在床上或边走路边看书。更不要歪头偏身趴在桌上读书写字。

  4、不要长时间使用视力,每学习50分钟后,应当休息10分钟。

  5、看电视的次数不要过多,时间不要过长,要控制在1小时以内。距离不要太近。至少隔两米远。

  要记住眼科医生给大家的劝告: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看书、上网、看电视不要连续超过一小时,不要在太强太暗的光线下看书,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写字姿势,坚持作眼保健操很重要??。

六、体会

  眼睛是人体重要的器官,是心灵的窗口,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第一要素,人对外界信息的获取90%有赖于视觉。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通过眼睛观察和感知美丽的大千世界,如果不能从小预防、矫正近视,就会影响今后长远的工作和生活。让我们共同努力,关心小学生的视力健康,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篇二:关于小学生近视的调查报告关于小学生近视的调查报告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一、打工方式:

  被调查者首选的打工方式:32%家教,23%服务员(餐厅酒吧,商店),10%促销, 10%翻译,6%市场调查,另有16%选择打字、编程等。

  在有过打工经历的人群里有42%选择家教,21%选择市场调查,16%选择销售。

  在选择工种原因方面,根据调查数据显示,32%的人看重的是工作的'报酬, 29%的人希望可以自由的选择打工时间,有23%的人看重的是工作寻找的方便。

  学生选择打工的方式时候更多的还是接近“学习”,尤其是有过打工经历的学生,在再次选择工种的时候是把家教作为首选的。

  分析原因:现在中国学生人数显著增高,很多家庭需要选择一名有文化有经验的大学生来辅导孩子,尤其在上毕业班之前。

  在采访中有一位家长这样说,选择学生家教一是为了给孩子补习知识,二是希望学生家教能告诉孩子一些应考的方法,这样一举两得。

  最为大学生方面,经历过高考的复习考试,一定的知识储备,也可以说是对大学前的基础知识是非常的熟悉,所以做起家教来可以得心应手。

  另外家教的报酬相对较高,促销、发传单每天忙碌8小时,报酬为15.20元,而家教每小时报酬就有25-30元,艺术专业甚至高达200元每小时,这也吸引了有知识没资本的大学生们。

  综合两方面的需求,双方一拍即合,从而也壮大了家教市场。

  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也备受学生的青睐,服务员,理货,酒吧招待…这些劳动不需要什么技术,很容易上手,先对赚钱也是比较容易的。

  一些脑力劳动的工作,例如翻译,编程,打字等等,学生选择的还是很少。

  很多大学生在学校有学过相关课程,也有相关证书,但是很多大学生缺乏对自己的自信认为这些工作做不来,怯于尝试;而这些相关用工单位也不敢选择在读大学生最为员工,认为他们缺少工作经验,或是对大学生的能力质疑,而且说兼职的人员不好管理。

  作者认为这样是种恶性循环,用工单位的谨慎削弱了大学生的自信,大学生不能在打工或实习的时候找到对口的工作,也就总是不能从自己相关专业或特长寻求职业,发挥不了特长,每每从一些劳力开始做起,这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

  我认为大学生应该多一些对自己的自信,同时我也希望各种的用人单位能相信大学生的实力,多给大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

  二、时间安排:

  35%的人愿意随机选择时间,29%的被调查者能够接受每周2-3天的打工时间。

  29%能接受每周3-4天。

  在有过打工的经历的人群中大多数的大学生(55%)只有过一两次打工经历,也就是说大多数的学生只是尝试了一下,并没有把打工作为一种主要经济来源。

  在外地上学的学生大多数(83%)都有在校期间打工的经历。

  当被问到上课时间如果和上课冲突的时候,只有13%的学生会坚持打工,大多数的学生都会选择放弃打工,不耽误学业。

  被调查的人群里的暑假计划,选择补习的占48%(大三50%,大二38%),选择休息的占26%(大一40%,大二38%,大三2%),选择出游的占21%(大一14%,大二25%),只有2%的被调查者选择在暑假打工。

  调查显示:虽然打工的人数越来越多,大多数的学生没有把打工当作很重要的事情,在时间的安排上还是以学业为主,利用课余的时间来才来做一些兼职。

  在假期里,学生们主要还是在学习、充电,准备考一些证书,或是为下学期做准备。

  分析其原因,学生没有那么多经济上的压力,而且又比较繁重的学习任务,学习成绩决定了将来的出路,学生还是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而结果中明显显示出了不同年级对于时间安排的不同。

  大一的新生,都是刚刚进入大学学习对于形势都没有太多的认识,没有感受太多对于学业和社会给与的压力,往往在假期还是选择休闲的占大多数。

  而对于大二而言,有迫于下一年的英语和计算机考试,假期的安排也是选择补习的比较多。

  大三的学生,有的忙于做考研的准备,有的忙于实习,他们是学校里最为现实的一个群体。

  从这里也可以显示出大学生就业的严峻性,他们暑期学习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年级,也是他们想通过更高的学习,或者是拥有一些有说服力的证书,来给自己以后的就业带来一些资本。

  三、找工的渠道:

  朋友介绍占39%,亲戚介绍占23%,通过招聘广告占23%,通过学校占19%,中介占16%,。

  中介的力量在逐渐减弱。由于中介公司在现在还存在一些问题,报道中介公司的欺骗行为的报道也随着打工学生的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与日俱增,这些负面报道会影响学生的选择。

  为避免中介的烦恼,现在很多用人单位直接到学校招聘,学校方面也在做积极的工作,设立一些勤工助学机构为学生提供安全的便利。

  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暑期打工不仅可以获得报酬,同时还可实践课堂知识,开拓视野。

  然而,在学生们打工热潮涌动的背后,却也存在着许多令人不安的因素,很多学生虽想打工但苦于多方求职无门,学生们也希望能通过保障自己利益的方式找到工作。

  但事实上,绝大多数学生外出打工都是自主行为,并不通过学校的相关机构。

  所以学校所能起到的管理协调作用十分有限。

  在调查中,我们还能可喜地看到,有一些人通过网络联系自己的工作单位,这种方式无疑扩充了的学生的眼界,变被动为主动,能有选择性的打工。

  四、打工的目的:

  通过打工最主要想锻炼自己的占52%。

  19%的调查者打工是为了助学。

  选择打工为了消磨时间的占13%。

  另有10%选择打工的目的是为了接触社会,报酬无所谓。

  大学生兼职打工的目的很多,但期望在打工中成熟,获取宝贵的助学金则是他们最基本的想法。

  对于家境窘迫的学生而言,打工则更是他们梦寐以求的。

  兼职打工还有一个好处:丰富个人经历。

  时下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往往要求有工作经历,大学毕业生虽然没有工作经历,但若有“丰富”的打工兼职经历,在毕业求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砝码。

  五、老师及家长对打工的态度:

  调查结果:71%的家长支持孩子打工 在对家长能接受的兼职工种进行的调查显示:家教占58%,服务生占19%,销售占6%社会调查占1%。

  另外23%的学生接受过老师的帮助来找兼职。

  这里来看,大多数人还是支持学生打工行为的。

  家长们希望的是孩子初入社会能不受骗,还能发挥自己的特长。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做一些一些体力活和一些简单劳动都持有一些意见,认为都是大学生了应该做一些高级的工作,然而这与没有任何专业特长的大学生无疑是一种矛盾。

  结束语,维权的提醒: 在调查的学生中,只有2%的人会在选择职业的时候看重自己的权益。

  而在打工中有63%的人都多多少少有自己权益受到伤害的经历(克扣工资,老板刁难等等)。

  这说明了学生的维权意识比较差。

  援引中国青年报报道: 维权率只有10%。

  打工的大学生被侵权后,大多只能有泪往肚里咽。

  李迎丰说,依据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在校学生不属于《劳动法》调整范围,劳动部门在大学生打工方面仍然是“有心无力”。

  北京金研律师集团北京事务所劳动事务部主任、劳动法专业律师刘昊斌告诉记者,打工的在学大学生与用人单位没办法确定劳动关系,所以不在《劳动法》调整范围内。

  如果大学生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可以通过《民事诉讼法》提起诉讼。

  但这样做,成本高、效益低、速度慢,对大学生来说非常不划算。

  刘昊斌说,用人单位不愿与在学大学生确定劳动关系,是因为一旦确定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就要为之开立社保账户。

  而大学生既使整个假期都用来打工,时间最长也只有一两个月,而且大学生打工单位非常不固定。

  《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规定,《劳动法》对劳动者的适用范围包括3个方面: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工勤人员;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的非工勤人员;其他通过劳动合同(包括聘用合同)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顾问邱宝昌律师认为,只要大学生通过自己的知识和体力提供了劳务,就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应该同正式员工一样享受同等的作息时间、安全保障、工资待遇等。

  但大学生以教育实习名义到企业工作的情况除外。

  由此,大学生们应该主动保护自己的权利,大学生应该增强法律意识,利用法律武器,假使在短期的兼职工作,也应该对自己的权益做出应有的维护。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ongwen/diaochabaogao/396414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