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民族文化传承研究的报告(2)

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民族文化传承校内外互动机制构建

  (一)建立“多元化”评价标准,丰富民族文化传承内容

  建立符合少数民族教育内容与标准的考核体系。把民族文化课程相关内容纳入考核中。改革学校的教学制度及方法,探索发现适合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特点的教学方式,积极发挥教师与民族文化传承人的积极互动学习作用。在学校教师评估方面,采取绩效评价与民族文化教育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民族地区教师对民族文化教育的积极性。对民族地区进行教育改革,适当降低民族地区民族特长生入学门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二)完善民族文化教育的支撑体系

  关注多元文化形态中个体文化背景、民族心理和民族意识等特点,将培养不同民族创新精神和内源性发展动力视为己任的多元文化教师,与多民族社会基本要素的密切配合与交流互动,为个体发展而且为族群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民族地区多元文化课程建设提供了汲取活的教育资源的途径。教育行政部门和民族宗教委员会等民族工作主管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监督评价,做好分工与合作,从总体规划到日常管理给予保障,还可以邀请民族文化研究专家参与民族教育师资的培训,共同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的元素,突出乡土性、民族性、实践性,将学校教育与民族文化教育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以文化主题为基础推动民族文化传承

  实现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必须选择适合学校教育的传承方式,即培养文化主体的创新精神,找到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契合点。在丹寨民族高级中学的教育中,蜡染艺术教学不可能取代教育,也不可能改变现代教育体系中以班级授课制为主体的授课方式,但可以采取第二课堂的形式,让民族文化作为现代知识的必要补充,在第二课堂上,学生真正在生活中学习,培养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积极性,这样接受民族文化会更有意义。同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媒介为学生展示与蜡染艺术相关的资料,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传统传承方式与现代教育手段密切配合,也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建立校内外因素互动机制

  学校可以在办学理念中融入当地民族文化特色,在突出学校教育主体地位的同时积极发挥本民族文化的优势。采取多种学校教育形式,例如:建立民族文化特色学科、开设民族文化学习班、丰富民族传统文化选修课程等。在突出学校民族文化传承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要注重家庭和社区对民族文化教育的辅助作用。一方面,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互相结合,可以使民族文化具体化,在日常生活中对民族文化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效果,这就很好的弥补了学校民族文化教育的抽象性。另一方面,学校教育又以系统性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观念弥补了家庭和社区教育的不足。故,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作为校内外教育民族文化传承的网络,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支撑,共同促进地区民族文化传承。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也可以采取相应措施鼓励地区民族文化活动的开展,例如:在就业竞聘中适当纳入对民族文化的考量,特殊岗位对民族地区实施优惠政策,从而促进教育行政部门、

  学校教育对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视,提高民族地区群众对民族文化传承的积极性。

【民族文化传承研究的报告】相关文章:

1.服装市场研究的报告

2.少数民族文化月活动方案

3.分享民族文化节的活动方案

4.“关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倡议书

5.民族文化县宣传演讲稿

6.少数民族文化月的活动计划书

7.关于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现状研究的调查报告

8.传承五四精神演讲稿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ongwen/gongzuojihua/312788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