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学校组提升工作计划(3)

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学校组提升工作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在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倡导以人为本,终身学习、发展自我的理念。努力探索现代学校制度下家校联动的指导途径和方法,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不断提升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

二、工作目标

  1、提升家庭教育理念,引导家长以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子女作出表率,提高家长素质,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特殊重要作用,使广大家长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支强有力的队伍。

  2、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队伍建设,探索适应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家校联动的途径和方法,努力构建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合作育人体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主要措施

  (一)强化家庭教育指导的培训力度

  针对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学校将开展家庭教育系列的校本培训,在培训中,提升学校家庭教育指导者队伍的观念,提高家庭教育指导者指导的能力。

  1、建立校本培训计划,通过专题培训与教师自学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来提高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者队伍的专业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家长学校建设和家庭教育指导的骨干。

  2、开展家庭教育个案研究,有选择地对一些家庭文化氛围良好的或家庭文化氛围恶劣的或有特殊情况者,进行跟踪观察,系统收集资料,建立家庭情况档案,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3、建立家校联系制度,主要从班主任层面进行指导,保证每月的走访工作和寒暑假的普访工作。

  (二)探索“家校联动”指导的途径和方法

  以区级课题《家庭教育现代化家校联动途径创新的实践研究》为引领,开展校本研训,探索家校联动的指导途径和方法。

  1、开展多层次的指导方式

  根据不同类型的家长,开展多层次的指导,提高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实效性。

  (1)开设讲座。就某些家长关心的问题,以专题形式开设讲座。比如:对单亲家庭的家长进行心理疏导,重点引导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自立自强精神。针对行为后进的学生家长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矫正指导,引导他们关注学生思想行为的变化,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懂得自爱。

  (2)提供咨询。根据每位家长不同的需求,学校、班主任电话向家长开放公布,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向家长提供咨询服务。

  (3)开展研讨。以班级为单位,根据各班学生具体情况,引导家长参与讨论、交流,相互启发,自我教育,共同进步。

  (4)参观体验。邀请家长走进课堂,了解学校发展,了解教师的工作态度和业务能力,使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

  (5)自学思考:针对家长好的想法、建议以及每次开展的家校活动、家教个案研究等,

  (6)递进式指导。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开展家庭教育“按年级、分层次、递进式”的家长培养指导模式。

  2、建立“家校联动”的课程设置

  让家庭融入学校,让更多的家长走进校园,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强化家校之间的沟通,促进家校和谐的发展,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学校的校本课程。本学年将建立以菜单式培训超市为智能基础,以家家联动项目为发展导向,以社区沙龙为必要补充的课程设置体系,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家庭成员对家庭教育知识的需求。

  (1)针对个体培训,是家长根据家长学校培训计划统一规定的时间,按照各自所需的.菜单,由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家长)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者队伍(班主任)进行互动方式授课。

  (2)家家联动培训,是以班级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为主体,班主任为引导,由几户家庭自由组合,定好地点和活动时间,在联动中解决家庭教育问题。

  (3)通过给学生的假期德育作业,开展灵活多样的社区活动,以社区点周围的家长为主,由各级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轮流确定主题,主持活动。

  3、形成多样化的学习模式

  主要以“小手牵大手,学习型家庭我来创”为家庭教育的主题活动,在倡导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生生联动”、“家校互动”、“家家联动”等多样化的学习模式,促进家长素质的全面提高。

  (1)建议向每位家长推荐学习资料,在孩子的监督下,家长在实践中变被动到主动。每学期采取灵活、多样的讨论活动,主要是结合当今教育话题开展讨论。

  (2)建立“家家互动”活动。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学生的不同层次,以分层方式邀请相同或相近问题的学生家长参与,在活动的过程中,家长之间相互交流,分享教育的成功方法,使他们成为交流主体,在交流中获得成功体验,促进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3)举行“告别不良家教习惯亲子签约”活动。学校向各班下发了“告别不良家教习惯”亲子对照签约表。利用双休日,让父母安排时间,由学生监督,父母对照签约表认真填写,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办法,同时签上名字。孩子对父母签约表上填写的情况进行评价,对于父母存在的问题,进行监督,学期末,让孩子写一份监督小结。

  (4)定期向家长发放学校的通知以及学习材料,让家长自学或有孩子朗读,同时让家长在反馈表上写上感言或建议。

学校组提升工作计划 篇6

尊敬的家长同志:

  您好!

  安全,是家庭幸福的保障,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那么,怎样保障孩子的安全呢?现将一些关于安全的注意事项告知您,望您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教育、督促其做到以下各项要求:

  一、家庭安全

  1、有序的生活,安全的保障

  家长应使生活有序,有规律,让孩子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良好的情绪,才不容易发生意外事故。父母要经常告诫孩子什么事有危险,什么事不应该做,应该怎样做,让孩子知道什么样的事有危险,后果会怎样,应当怎样避免。另外,孩子如果有特异体质或有疾病,应更加提醒其注意,并将情况告知学校。

  2、户户离不开火,家家须防火

  常言道“十灾九大意”,只要认真防火,提醒孩子谨慎用火,不玩火,增强防火意识,就会避免火灾。安全使用煤气罐,最好严禁孩子独立操作;夏季使用蚊香要注意,远离衣物、木器等可燃物;还要注意不让家用电器超负荷使用。教给孩子防火的措施,一旦家中着火,不要慌,应根据火情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油锅着火用盖盖,气罐着火先断气,家电着火先拉闸,房内着火不开窗,火势已大要报警,……

  3、家庭用电安全

  整好线路,安好电器,防止漏电,教给孩子正确的使用方法,是家长的责任。还要提醒孩子雷雨天不使用电器,更不要使用电话;睡觉时,不使用电褥子;如果电路出现问题,不让孩子动手修理。

  4、预防食物中毒

  不买不吃不新鲜和腐败变质的食品;买回的蔬菜要在清水中浸泡半个小时以上,并多换几次水,防止农药中毒;不买无证摊贩的食品,不买三无食品或其它不规范的食品;不吃有毒的食品,如河豚鱼、毒蘑菇等;家中如存放农药,应远离厨房和粮食;有病服药要遵医嘱,要按说明书服用。

  5、预防伤害

  不许吸烟,不许喝酒;不许携带管制刀具和危险品;远离黄、赌、毒。

  二、学校安全

  学校建立各种规章制度,是为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保证,更是全体学生安全健康成长的保障。因此,家长应当配合学校,教育孩子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纪律是对孩子行为的约束,这种约束,正是为了让孩子获得真正的自由,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有效保障。并且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会使他(她)终身受益。(具体要求,这里不再赘述。)

  三、户外安全

  1、上学路上的安全

  “车祸一秒钟,亲人两行泪”。油板路、水泥路修通了,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危险,学生走出校门,就由监护人负责了,故要求家长时时提醒、要求孩子,注意交通安全,始终绷紧这根弦。要求孩子做到:遵守交通规则,靠右侧行走;专心走路,在路口要做到“一慢二看三通过”的原则;不在马路上追逐、奔跑、打闹、玩耍;不满12周岁,不能在道路上骑车(这是交通规则要求的);不打伞骑车,不脱手骑车,不骑车带人,不骑“病”车(如没有车闸),不骑快车,不与机动车抢道,不三五成群平行骑车,下雪或路上有冰不骑车;坚决不允许骑摩托车;上晚自习不许骑车;不乘坐没有资质的车辆。

  2、恶劣气候、环境下的安全

  遇雷雨时要求孩子不到树下、电杆、墙下等处避雨,也不要站在高处;如果放学时雷雨较大,并有山洪,家长必须到校接学生。

  3、人身安全及其它安全

  坚决不许到井中洗澡;不许上电杆掏鸟;不玩弹弓、飞标一类的危险游戏;如果外出告知家长,不单独外出,尤其是在夜晚;远离陌生人;不准玩耍或携带管制刀具,水果刀也不允许;不许吸烟、喝酒(商店卖给未成年人烟酒是违法的);告诫孩子远离不良社会青年;与同学闹矛盾,要及时告知父母、老师;远离施工场地,如须经过,要注意安全;防止被狗咬伤;防止被蛇咬伤;不许野外用火、玩火(这一点可要常管,常说,切记!)。

  四、心理健康与人身安全

  某地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却因为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时想不开,而走上了绝路。这个悲剧告诫我们,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家长要培养孩子提高心理素质,培养敢于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善于克服困难的能力,使孩子保持良好的情绪,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多关心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多观察,多留心,如果发现有消极情绪,一定要及时消除它,克服它,并与学校联系,让老师帮助解决。

  您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并最终成材,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希望您能够严格督促、教育您的孩子,这也是对学校工作的最大支持。

  祝愿各位家长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合家欢乐!

  祝愿您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xx中学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ongwen/gongzuojihua/392823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