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农村小学调查报告(5)

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农村小学调查报告8

  按照《关于开展**活动的通知》,我采取个别走访、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作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各小学课程开设齐全,执行从简。

  各学校虽然都能按照国际教育部及省、市、区级要求开齐,开足科目,但是能够真正贯彻落实的除语数英以外的课程微乎其微。体育、音乐、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班会等等,很多课程既缺乏专职的教师也没有专门的教室,没有落到实处的必要条件。如信息技术,各学校微机室的电脑早已废弃、淘汰,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微机室,怎样将信息技术课上好?科学课,虽然有些学校实验室的设备异常齐全,但是根本没有能够领着孩子们去做实验的老师,每一次科学课都在教室进行,在这样的教育中,孩子们的科学素养能够得到多大程度的提高?音乐、美术既无专职教师也无独立的教室,乐器、素材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也会被长期束之高阁。

  二、学校道德教育虚浮,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轻视道德教育。

  各学校的德育时间仅停留在周一升旗仪式、思想品德课及班会课中,还常常要除去被代课教师占用的课时,而且即使是上课,也仅停留在说教、灌输层面。没有学生自己的活动,没有道德教育的阵地,没有保证活动开展的必要措施。学校、班级几乎不组织德育活动,更谈不上持课内外结合,形式要灵活多样。这种缺乏体验,闭门造车的道德教育,效果微乎其微。

  三、撤点并校,安全隐患增多。

  学生上放学路途遥远,学校没有校车,很多小学生因无人接送,自己骑自行车上学;更有甚者,路上拦车上学;还有一部分由老年人负责接送,这部分人群的安全问题不容小觑。

  另外,上放学期间道路拥堵,汽车、电动车、自行车,老人、年轻人、小学生瞬间挤满街道,同样存在安全隐患。

  四、留守子女问题突出。

  农村各小学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逐年攀升。因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家长们纷纷出外打工,将孩子留给家中老人照顾。因为观念和意识的局限,老人一方面存在溺爱心理,另一方面只关注孩子是否吃饱穿暖,对于孩子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培养着实有限。留守儿童在校打架、上网、违反纪律、不完成作业现象极为普遍。

  五、校长素质堪忧。

  校长是一方教育的引路人,很多校长没有自己的办学方向,缺乏最基本的教育理念,眉毛胡子一把抓,漫无目的。如此办学,贻误子孙后代。

  六、教师工作缺乏激情。

  这是长久以来的痼疾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农村学校条件艰苦,待遇缺乏优势,要求不断提高。长久以来,到相桥的教师有条件的选择机会进城,没条件的寻找机会进城,留下来的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七、学校教育与社会脱节。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育人网络的构成仅限于最多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学校教育脱离时代,脱离社会,闭门造车。

  综上所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社会、家庭、学校、教师等各方面的原因,相桥教育将不仅仅输在文化课上,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动手及社会实践能力的缺憾也会日益增多,如不及时改良现状,相桥将有更多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农村小学调查报告9

  一、调查背景

  在教学中,我们一线老师会发现,在学习新课之前,学生凡是在课前做好预习的,课堂上就能积极参与、大胆发言;而没有在课前进行预习的,就不能跟上教师的节奏,不能产生共鸣,直接影响了学习新课的效率。我们都知道,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觉主动进行学习的有效途径,一旦有了预习的习惯,学习就会事变功倍。而且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倡高效课堂。

  针对以上现状,我组觉得很有必要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活动进行一番研究。于是,对本校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本校中高年级学生目前的课前预习现状,寻找学生预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进行有效的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依据。

  三、调查内容

  本问卷分别从学生的预习意识、预习主动性、预习的有效性、预习内容等几个方面来进行。

四、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校三、四、五、六年级随机各抽30名学生。共发出问卷120张,收回有效问卷120张,收回率100%。

  2.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

五、调查结果分析

  1、你认为课前预习有必要吗?

  可见,学生们普遍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并且在动机上也认为应该对新课进行提前预习。

  2、上新课之前,你会预习课文吗?

  可见,大部分学生对于预习的重视度仍然不够,,没有养成主动预习的好习惯。

  3、你喜欢预习吗??

  可见,作为旁观者,学生认为预习有必要;但作为实施者,在主观认知上却不喜欢预习。

  4、你之所以预习是因为?

  由图可见,少部分学生的预习意识、预习目的是积极的,为了课堂更好的学习,培养自学的能力;但有很多同学是为了完成老师或家长的任务,这样的预习目的不利于预习习惯的养成。

  5、老师没有布置或忘记布置预习时,你会?

  可见,被动预习现状仍然很严重。但也有一半左右的学生主动预习意识强,预习习惯良好。

  6、你预习时,父母会给予你指导吗?

  可见,只有极少部分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很关心。大部分学生家长完全不关心自己子女的学习,或是将子女完全交与学校和老师。

  7、预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么做的?

  29.74%的孩子在预习中遇到问题会请教别人或查资料,说明这些孩子的有积极主动地解决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的意识,学习的主动性较强。51.46%的孩子愿意把遇到的问题做上记号,利用课堂上有目的的听讲来进行解决。但仍有18.81%的孩子不管遇到的问题,直接跳过去了,很可能就此不再理会这个问题了。可见,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提出问题,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学生预习的内容和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

  8、预习中你使用过教学参考书籍吗?

  可见,在课前预习中,学生缺乏独立性,表现为过多地依赖参考书进行预习。

  9、使用参考书是为了?

  可见:55.73%的孩子使用参考书是为了上课能准确回答老师的问题,可见孩子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很重视,30.01%的孩子是为了把作业做正确。从这里可以看出孩子们参考是为了得到正确的答案,而不是锻炼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动机不利于预习习惯的正确养成。

  10.你认为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果吗?

  可见,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课前预习是有效果的,说明对于课前预习的效果是亲身体验到其价值的。

  11.你认为自己预习能解决哪些问题?

  可见,大部分孩子在预习中认为自己能认识生字词,能读通、读熟课文,能理解重点词句,对于预习内容能正确认识。

  12、你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多项选择)

  大部分学生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是自学生字词、读通、读熟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少部分同学能质疑问难,试着完成课后问题。由此可见,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不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六、调查结论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存在不少问题:

  1.不重视课前预习

  老师不布置预习任务,有些学生他就不预习;有的虽然也进行了预习,但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属于被动接受,不是从自身的需要主动进行。学生对课前预习普遍重视不够,没有养成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

  2.不讲究预习方法

  学生对新课的预习内容侧重于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学生预习任务完成后,主动去做课后习题进行检查的很少。绝大部分学生所采用的方法比较单一。更值得关注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发现问题并质疑问难,而没有问题意识的学生是没有创新精神的,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总之,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

  3.不注重预习质量

  有的学生虽然也在预习,但却不善于思考,流于表面形式。由于没有精准的目的性,所以有时采取的方法不够合理,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

  4.不善于内化资料

  学生在预习中出现问题往往不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交流来解决,喜欢借助于参考资料。参考教辅资料解决相关问题是一种比较不错的预习方式,但绝大部分学生照本宣科,不能将 所参考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观点。长此以往,对思维会产生束缚,不利于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

七、调查建议

  根据以上调查情况来看,我觉得应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学生的预习情况:

  1.我们要在思想上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并通过多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预习意识。要与学生多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动态,而不是让他们随意性地敷衍了事。同时,更要让学生不要依赖教参,要多方位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

  2.对于预习,我们必须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其兴趣。要创设条件,唤醒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积极主动参与预习。同时,我们对于学生的预习内容要及时评价,注意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比如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等,从而激励学生,提前预习,甚至超前预习。

  3.在研究开始阶段,我们对于学生预习的内容、预习的步骤要进行适当的指导,要明确预习的要求和目标。此过程的指导要有“扶”有“放”。对于预习内容,我们应让学生逐步指导预习时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并把预习的问题用标志记下来,通过各种方式寻求解决的渠道;对于预习步骤,我们要让学生明白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预习时应该以各种方式的读为基础,争取将预习任务在读中完成。阅读是理解的“知音”,我们要让学生读多读、有任务的读。

  4.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中高年级学生预习要求不一样,同一个班级的学生预习水平也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在抓紧预习底线不放松的情况下,可以分层要求,因材施教,不断鼓励优秀学生和后进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5.要有多角度的教育机制。我们应建立全面覆盖的联系网,应注意与家长、班干部的沟通、交流,充分发挥教育的辅助功能。学生很多预习工作是在课外或家里完成的,这时就很需要家长和学生干部的配合监督。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ongwen/gongzuojihua/435746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