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班主任工作总结(3)

工作总结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班主任工作总结5

  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班师生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在这学期中,我加强了班务工作的管理。现将本期班队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

  首先,刚开学时,我每天早到校,督促孩子们认真读书,养成一到校就进入学习状态的好习惯,在早读中找出学习自觉,一学期下来,孩子们到校后,在小干部的帯领下都能认认真真地读书了。其次是在课堂教学中,及时表扬认真听讲,说话完整,大胆发表自己意见的孩子。同时我不会打断孩子的发言,即使说错了,也会等他说完后再帮助纠正,以增强孩子的兴趣和信心。最后,我时常教育孩子们要互相帮助见老师主动问好等等;一日发现不好的行为习惯我总会耐心地教育,让他了解这样做的坏处,从而懂得该怎么做。

  教一年级让我感受最深的便是要先调整好心态。面对孩子反复出现的同一个错误,教师经常会有“恨铁不成钢”的想法,继而造成简单训斥,盲目指责,甚至讽刺与挖苦。其实许多孩子内心并非想要犯错误。面对这种学生,必须给他时间,帮助他制定改正计划,找同学帮助监督他,让他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

  二、加强班队建设,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通过学生民主选举,建立健全了班队集体,选出了学生信得过的班干部,我放手让班干部开展工作,通过这段时期的努力,各项工作都完成得有声有色。同时,根据上级要求和我校实际,加强了学生安全教育,教育学生要遵守学校规定,做到上学、放学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行车安全,做到文明活动,不做有危险的活动,加强自我保护,做到安全第一。学生在活动中受到了教育,同时也得到了锻炼,养成了懂礼貌、有爱心的良好品质。

  以上是我本学期班队工作总结,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须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进步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把班队工作做得更好。

班主任工作总结6

  一、引言

  根据心理学研究证明: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包含着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几种基本心理成分,班主任工作总结。小学儿童的道德品质,主要就是在家庭、学校的道德教育和社会舆论与风尚的影响熏陶下,通过与周围的人、事、物发生交互作用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

  责任感就是现代人的标志,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抓住了德育的核心,就是较高层面的道德教育。因为:从社会发展和祖国建设上看,需要责任感教育;从学生当前的实际状况来看,需要责任感教育;从我国教育目标来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就是我国教育目标、爱国主义纲要,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从我校教育工作实际看,责任感教育与我校素质教育具体目标相一致,与创造教育相互补。

  在品德教育工作实践中,我在小学高段试行了认识——情感——行为的实践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思路。

  1、提高认识——培养责任感的目标意识。

  道德认识指个人对社会行为规范及行动效果,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个人的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观点、观念和相应的判断能力,它既就是人们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信念形成的必要条件,也就是道德行为的先导。要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非常重要的就就是小学生责任感的意识,强化其对责任感的认识。

  2、诱发情感——解决责任感的内化问题。

  道德情感就是作为品德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儿童有了正确的道德认识并不意味着会立即接受它,且自然而然地付诸行动,还存在着一个他们愿不愿意认同并付诸行动的问题。只有认识与积极的情感相结合,才会形成正确的行为态度,使道德认识得以内化。要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非常重要的就就是要解决其内化在问题,以诱发情感作为媒介,如认识和行为架设一座桥梁。

  3、指导行为——形成责任感的关键问题。

  道德行为习惯就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与外在监督而能自动实现的行为方式,它的养成就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俗 话说:习与性成、美德大多存在于良好的习惯之中,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的关键,还就是要在提高认识、诱发情感的基础上指导行为,使学生将责任感内化为自己的要求之后,再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

  4、以上三者就是循环往复的一个整体。

  正如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行就是知之始,知就是行之成的观点,在儿童品德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智力的发展和道德认识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在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特别就是高段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从这样的整体性角度去考虑。

三、做法。

  遵循知情意行统一性原则,按认识——情感——行为的教育实践模式,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把教育学生凡事考虑后果作为实验的突破口,侧重研究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方法,力求把责任感教育真正落脚到导行之上。本学期就是实验的第一阶段,侧重从提高对责任感的认识和激发情感共鸣抓起。

  当今的小学生生在新社会,长在改革中,朝气逢勃,开拓进取,他们经历的就是一帆风顺,幸福的生活不易让他们产生深层次的思考。实验之初,通过摸底,我们深感学生对责任感问题缺乏热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于就是,我利用少先队活动时间精心设计了这样一次讨论。首先,我向同学们推荐了《就是谁把他引向不归路?》这样一个故事。故事讲述了潘金海从小仗势欺人,胡作非为,虽然多次被抓,但有父母保驾,最后被判死刑,临刑前咬掉生母耳朵。这个血的教训。那么,究竟就是谁把他引向不归路呢?激烈的.讨论开始了,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指责父母对他的娇宠,指责公安机关的徇私舞弊。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学生认识到了他自己从小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才就是造成今天惨痛结局的根本,可见,一个人的责任感就是与其生命紧密相连的。这血的教训,使孩子们猛醒,深思,并进而认识到对日常学习的重视和平时对集体、对亲人的关心就是小学生最起码的一种责任。 通过讨论,学生积累了道德经验,促进了道德认识的内化,提高了道德分析能力,达到了德育活动的认识功能。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ongwen/gongzuozongjie/412898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