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高中毕业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范文(3)

会议讲话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面向全体师生,正确处理“五种关系”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临界考生,实现高考大面积丰收,实现尖子生培养有新突破,不仅是广大考生和家长的愿望,也是各校高考成绩求突破,上台阶的实际需要。各校要本着“全面发展、全程负责”的精神,恰当处理好以下“五种关系”,努力实现毕业班工作的新跨越。

  一是课程改革与提高质量的关系。根据教育部的部署,从2006年秋季起,我省普通高中学校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实验。各校要积极引导教师加强对新课程的学习,促进教师加深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质量的认识和理解,切实领会新课程的优越性所在,正确处理课改与提高质量的关系,进一步明确课改不是不要质量,而是要更高的质量,从而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改革,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是把握难度与提高质量的关系。鉴于今年是我市小学改制的最后一年学生进入高中毕业班学习,这一届学生的特点就是中下层学生多、尖子生少。各校要立足这一实际,紧紧抓住新课程实验和改革给应届毕业班带来的新机遇,坚持面向应届、恰当把握教学难度的原则,全力抓好应届毕业班教学,实现我市高考质量与数量的新突破。

  三是防流控辍与提高质量的关系。学额巩固率、高中毕业生升入大学比率是“双高普九”、建设教育强市的一个重要指标。学额巩固率、专科上线率是学校校风、学风的一个窗口,提高这两个指标的比率,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基础性作用。提高学额巩固率和专科上线率,可以为本科生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土壤。只有切实提高学额巩固率和专科上线率,才能有效的提高高等学校的入学率。一级达标中学专科以上的上线率要争取达到100%,二级、三级和两所争创三级达标的中学要以80%和60%专科上线率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基础,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每个知识点、能力点,把握每个能力面、智力面,越过每个训练关、测试关,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立足抓好学额巩固率和专科上线率,努力提高本科上线率。

  四是重视基础与提高质量的关系。几年来,我市中招优秀学生经过三年学习后保值效应仍然不强、专科上线比率和应届生上线比率仍然偏低的原因,很大程度在于部分一级达标中学基础年级教学定位过高、难度过大,高一年教学过早高三化,提前进行高考难题训练,拔苗助长,影响了学生学习技能“基座”的形成,学生因为学习难度过大丧失了学习信心。各校对此要进行深刻的认识和反思,狠抓全盘规划,将高中三年的教学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思考,规划要有高度,有战略眼光,不能只将眼睛盯在高三。要着力抓好高中一、二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系统地研究高一、高二的教学。高一、高二要打好基础,不超难度、不超深度,构建好知识结构。一些普通中学高考也有一些学生的成绩能够达到600分和590多分,各批次上线率能够超过一些二级达标高中的事实证明,高初中衔接的重点不仅是某些知识点的衔接,而且是学生学习自信心的衔接。各校要从高一年开始,降低教学重心,准确教学定位,切实做到 “起点要低一点,底面要宽一点,台阶要密一点,节奏要慢一点,训练要精一点,纪律要严一点”。呵护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全面夯实基础,提高从中考到高考三年高中教学的保值效应和增值效果,真正促进初高中协调发展,为我市高初中教育纳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奠定基础。

  五是后勤保障与提高质量的关系。各校要集中力量做好高考后勤保障工作,学校领导要经常深入年段、班级、师生中了解情况,关爱学生,关心教师生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除毕业班教师的后顾之忧,用人性化的管理营造毕业班工作和谐温馨、健康有序的氛围。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优秀学生开放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创设绿色通道,营造服务氛围。要努力改善毕业班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要通过毕业班工作,培养教师的成就感、荣誉感,使教师能够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事业的成功;要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和使用,对他们政治上多关心,生活上多照顾,教学上多信任,教改上多关注。各校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典型,对有潜质、有发展前途的教师要大力扶植、重点培养,拓展其发展空间,为毕业班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同志们,毕业班工作是全市教育的窗口,毕业班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透过它可看到我市教育工作的全貌,市委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各校要千方百计加强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努力提升教育质量。我深信:奋战在教育一线的在座各位校长,也一定会以振兴我市教育为己任,面对新的挑战,保持昂扬的斗志,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教育发展全局,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做好毕业班的各项工作,带领广大一线的教师,团结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敢于突破,敢于创新,我们相信,我市2010届毕业班工作的各项目标一定会实现!

  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ongwen/huiyijianghua/3894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