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中考会议讲话稿(2)

会议讲话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中考会议讲话稿2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时间非常快,很快就迎来高考、中考的日子。首先,我谨代表镇党委政府向各位老师表示衷心地感谢,你们辛苦了!

  今天离高考不足10天、中考不足一个月,这时候教师和学生的压力是非常大的;但在座的老师是学校的领导,在这个非常时期,责任更大。因此,我讲以下两方面的注意事项:

  一、学校领导、教师在中考、高考期间要为考生创造安全、舒适、和谐的考试环境,实行24小时值班制,让考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高考中,考出理想成绩。学校领导要特别留意考生的交通安全、饮食安全及住宿问题,特别是高考考生要到城里参加高考,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更要特别留意饮食、住宿等方面的环节,密切关注考生的心理动态;中考方面,全镇几百名考生都到这里参加考试,请学校领导和老师要组织好,要尽可能为其他学校的考生提供食宿等方面的便利条件,同时医务人员也要准备好,以应对学生的突发状况,要尽可能为考生创造安全、舒适、和谐的考试环境。

  二、镇党委、政府会为中考、高考提供一切便利条件,一是在经费保障方面,中高考慰问金及考场经费都大幅增长;二是在中考期间会要求派出所等相关部门尽一切可能保障好考场附近的秩序,为考生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最后,祝今年高考、中考再上一个新台阶!

  祝各位老师工作顺利!阖家幸福!万事顺意!

  中考会议讲话稿3

  一、指导思想

  遵循教育部有关初中毕业考试改革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开展初中历史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有利于新课程的推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文、关注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改变学生历史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利于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保证绝大多数初中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

  二、考试性质:学业成绩考试。

  初中毕业生的毕业考试、升学考试合一,统称为学业成绩考试。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与笔试部分)、物理、化学、综合(含政治、历史、生物、地理)。考试命题依据2007年“盐城市初中各科中考考试说明”。中考满分为780分。

  以上科目阅卷方式:试卷客观题均由市集中采用阅读器读卡,主观题试卷分别由县(市、区)集中交叉批阅,考生成绩由市教育局统一发布。

  三、中考历史学科命题的基本原则与特点

  初中历史学科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基本课程之一,它能使学生获得现代公民必务的基本历史知识与技能,提高人文素养,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知识的包容性、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和历史地看问题的观点与方法是历史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的基本特征。

  1、基本原则,主要是:

  ⑴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评价建议中的“测验法”评价方法。

  “对学生历史学习成果进行数量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评论,是历史教学中最常使用的一种评价形式。测验法可以评价一个教学单元、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历史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要把历史知识和历史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考查,不但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更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测验要充分体现历史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和独特的情感教育功能。测验的形式应多样化,如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形成性测验,就可采取自主测验的形式,让学生分组命题、编制试卷、组织测验、评价总结,使历史测验和学生的学习、活动融为一体,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⑵“合理确定试题难度”原则。根据我市地广人多,经济和教育的发展不平衡特点。因此在确定试题的难度时应坚持实事求事的题的难度。

  ⑶“则重考查能力”的原则。“以能力立意命题”是体现新课程教学评价的理念,

  ⑷“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原则。命题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 ,从考试导向上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教师教学重点的转移;从考试考查的角度看上有利于考查对学生 发展最有用的内容和知识,有利于考查学生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利于思想教育的功能渗透到教育考试之中。

  ⑸“试卷格式规范”的原则。规范化的试卷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考试的误差,有利于学生的正常发挥。

  遵循上述原则,联系历史学科的教学实际,2007年历史学科的毕业、升学考试的试题编制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2、基本特点:

  ⑴基础性。试题考查目标应该是最基本的历史知识。

  ⑵综合性。历史学科的内容本身具有非常广泛的包容性,但是历史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不必面面俱到,而应具有典型和代表意义。历史试题的综合性主要是指对学科内容的整合,注意历史事实之间的联系,在知识网的交汇点上设计试题。它又是对“能力”的全面考查,注重学科知识的交叉、迁移和综合应用能力。

  ⑶思想性和历史与现实的结合。认识历史是为了认识现实,历史教育的思想性和现实性是其价值的体现。试题应该传达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注重历史与学生生活、社会热点问题的结合,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点上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运用综合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⑷“以能力立意”和开放性。开放性,要注意能力考查的层次;材料分析题提供的材料应源于教材以不拘泥于教材。命题应有新意。主要是新生学生发散性思维,为学生创造性地表达提炼观点提供科学的平台。

  ⑸规范性。命题规范科学。语句通顺,问题清楚,读写恰当,格式新颖活泼。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开卷、笔试。

  2.考试时间:40分钟。

  3.试题分值:满分50分。

  4.试题结构:试卷题型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占50%,非选择题占50%。其中选择题为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非选择题含材料解析题(2材)和问答题(1问)。试卷页数和题量基本根据考试时间确定。

  5.试题难易度:试题易、较易、稍难题的比例为7∶2∶1。

  6.考查的知识比例:七年级约占20%,八年级约占40%、九年级约占40%。(即中国历史约占60%,世界历史约占40%。)

  五、考试的内容与目标

  1.考试的内容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内容标准和我市编制的《中考历史考试说明》中所规定的知识范围命题。

  考生可将教材、图册及其它学习材料带入考场,但考试时必须独立答题,不得交流讨论

  2.目标要求

  知识与能力: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形成对基本的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注重自主探究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今年首次将历史学科纳入中考体系,可以说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广大历史教师也翘首盼望,初中历史教学能从此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之中。因此,对后期复习教学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六、建议与思考

  研读《中考说明》和示例题样卷,了解考试范围、考点,掌握试题类型和命题方向。

  制定合理科学的复习计划,对六本教材按照占分比例合理划分复习时间。一般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4月—5月20日)根据中考说明中的知识点对照教材,实施全面的复习,即落实基础知识;第二阶段(5月20日—6月10日)综合复习,编制十份左右的综合试题进行模拟训练和讲评;6月10日—17日留给学生自己看书读书。

  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教学,扎实双基。基础与能力兼顾,以基础为主。

  科学指导学生整合知识,构建知识结构。将分布在教材不同地方的考点知识进行整合、归类,以灵活多样的方式予以呈现,提高复习效果。

  加强搞专项训练。各校编制一些单选题、填空题题进行专项训练,力争选择题不失分少失分。

  指导学生用足用好教材,重视教材目录复习教学。多做样卷,掌握应试技巧,提高应试能力。做题时,切忌做偏题、怪题和难题。

  关注热点,重视教材中与社会热点相关的内容。复习时要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如2006、2007周年聚焦。

  指导学生审题,掌握解题规律和基本方法,狠抓答题规范化训练。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ongwen/huiyijianghua/429785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