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2)

总结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章力

  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要点:

  (1)力具有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①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②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

  (2)力具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说明:①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②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

  ①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②根据效果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以相同;同一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重力

  定义: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

  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

  说明: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①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②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

  ③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体物体时,就可以把整个物体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力来表示,于是原来的物体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

相关文章:

1.高一英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3.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4.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5.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6.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7.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8.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9.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0.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ongwen/zongjie/255223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