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赏析诗经关雎(3)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用韵方面,这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本诗中每一章的韵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句句押韵的句尾韵:鸠、洲、逑)

  注意:后两句实际是一句判断句。但后人多断章取义,使后句独立成句。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隔句押韵的句中韵:流、求)

  流:顺流而取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句句押韵的句尾韵:得、服、侧)

  服:亦想也。 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的联绵词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隔句押韵的句中韵:采、友)

  参差——双声联绵词 友:亲爱。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隔句押韵的句中韵:芼、乐)

  窈窕——叠韵联绵词 乐:使之乐。

  对《关雎》,我们应当从诗义和音乐两方面去理解。就诗义而言,它是“民俗歌谣”,所写的男女爱情是作为民俗反映出来的。相传古人在仲春之月有会合男女的习俗。《周礼·地官·媒氏》云:“媒氏(即媒官)掌万民之判(配合)。……中春(二月)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不禁止奔);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关雎》所咏未必就是这段史事的记实,但这段史实却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男女相会、互相爱慕并希望成婚的心理状态和风俗习尚。文学作品描写的对象是社会生活,对社会风俗习尚的描写能更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使社会生活融汇于社会风习的画面中,从而就更有真实感。《关雎》就是把古代男女恋情作为社会风俗习尚描写出来的。就乐调而言,全诗重章叠句都是为了合乐而形成的。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云:“凡律其辞,则谓之诗,声其诗,则谓之歌,作诗未有不歌者也。”郑樵特别强调声律的重要性。凡古代活的有生气的诗歌,往往都可以歌唱,并且重视声调的和谐。《关雎》重章叠句的运用,说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们口中的诗歌。当然,《关雎》是把表达诗义和疾徐声调结合起来,以声调传达诗义。郑玄《诗谱序》云:“《虞书》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然则诗之道,放于此乎?”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ushiwen/shi/35930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