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立夏节气的诗词(3)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唐)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鉴赏:

  全诗由夏夜纳凉的感受和怀念友人的心情两部分组成。

  开篇就是遇景寄咏,细品却不止是单纯写景,同时引出了作者的主观感受。巧妙运用了“忽”、“渐”一快一慢二字,传达了夕阳西下与清月东升给人的直观感受,表现出作者内心活动的一种快感。

  三四句不但写出一种闲情,同时也写出一种源自身心两方面的惬意。接着又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继续延展这种快感,“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使人感到此外更无声息的侧耳倾听之共鸣。写荷写竹恰是夏夜给人的最真切的现实感受。

  继而作者又想到此处该有音乐,“欲取鸣琴弹”以即景却因慵懒“欲取”而未取,由“鸣琴”牵惹起了挥之不去的波心起微澜的怅惘。不由得令人忆起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之绝响,由弹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无知音赏”的缺憾,这就自然而然地由纳凉过度到怀人上来了。

  此时此情此景,作者是多希望有老友在侧畅谈品奏、共度良宵。可枉然期待友不来,难免就生出些惆怅,乃至把“怀故人”的情绪一直带进了梦乡,居然就在梦中与故友相见了。诗以有情的梦境结束,余味萦绕不绝。

  看似写一种闲适自得的个人情趣和无知音的小感慨,并无十分厚重的思想内涵,然而写各种感觉虽刻画无痕却细腻入微,诗味盎然且回味无穷。具有素朴的形式美和意境美。

《千秋岁 咏夏景》

  谢逸 (宋)

  楝花飘砌。蔌蔌清香细。

  梅雨过,萍风起。

  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峰翠。

  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

  密意无人寄。幽恨凭谁洗?

  修竹畔,疏帘里。

  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

  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

  鉴赏:

  夏日让人想起的,多是自由舒畅的姿态, 而从谢逸的这首词,看起来却是伤感,是因为他看到花落、预感春之将尽吧。

  从小寒到谷雨,众芳宣妍的春天在楝花摇落中戛然而止。“楝花飘砌,蔌蔌清香细。”九字便俱有了视觉、听觉和嗅觉。楝花洁白的花瓣和淡紫色的花蕊铺天盖地,如梦似幻。这与刚才睡眠中的梦叠加到一起,不知依旧是在梦里,还是现实中。然则,那飘向远方他乡的情愫是真切的。绵长阴郁的梅雨季节过后,有清爽的风起,本该舒展畅怀的,可是作者却因为梦里的记忆,以及眼前的落花,还有鹧鸪求偶的呼应鸣叫声,唤起了哀思。

  上阙各个风物冥冥间堆积了庞大的情感,让一个本安于南窗淡泊、琴棋书画的人,忽然间升起:“密意无人寄。幽恨凭谁洗?”这样直白而强烈的激情来。 “修竹畔,疏帘里。”重放了过去的一场聚会。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与“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的回忆场景何其相似。但晏几道写得热烈,谢逸冷静。

  歌舞兴罢,正如二十四番花信风经过,而风和尘死水微澜般的拂动和细细的楝花香一样,在不易察觉的静雅里透露着刻骨铭心的爱恨。“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 这终结如同是一缕微笑,作者没有用酒来麻醉自己,理性地抬头看看天空和月色,把一切都“淡”去了。

  最后这句,可能在讲现况,作者从白日午睡被鹧鸪惊醒后,便沉浸在对往日的遐想里,不知不觉到了黄昏尽、月上梢的时刻了。也仿佛是从春天,跨过了夏季,到了凉凉的秋天了。有个朋友写过苦楝花的文章,有句话是:“知道这世界有那人在,心是安宁也是失落的。”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ushiwen/shi/47754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