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诗句鉴赏(2)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这是一首律诗,但作者出于构思造意的需要而灵活地变通格律: 首联用流水对,次联不对仗,第六句“空人心”用古体句法三平调,使这首诗带古体的笔调,别具一格。

  【赏析】

  今存常建诗中,以写山水田园著称的,这首诗是其代表作。此诗古朴浑融,明净简洁,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之一。

  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又名破山寺。据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寺院》载: “齐彬州刺史倪德光舍宅为寺……有空心潭,因常建诗以立名。”

  题目是写禅寺之后院,所以这首诗吟咏的是深幽寂静的境界,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只见初日高升,光线已照遍林梢。这是山间常见的明朗开敞景象。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到达幽深寂静的后院;发现僧人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这花木丛林的深处。在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里,不禁心神驰荡。举目望寺后的青山,光彩照人,鸟儿在林间飞鸣欢唱;走到清澈的水潭边,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洁净空明,心中的万般杂念顿时洗涤一净。诗人此时似乎已摆脱了尘世间一切烦恼,进入了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纯净境界。写鸟声鸣唱,潭影悠悠,正为了写禅房之寂静。鸟性之悦,人心之空,也全出于诗人的主观感受。最后诗人听到钟磬音,这时,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声响似乎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声。诗人进入佛境,仿佛听到佛法而有所觉悟,从而领略到了空门忘情世俗的意境。不仅感到万籁俱寂,诗人的心也似乎进入万念俱寂的境界,流露了他遁世隐退的情怀。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但笔调古朴,语言朴素,格律变通。本诗的意境很象王维的《过香积寺》诗: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但常建虽写寺庙而不用佛家说教语,只用朴素的平常话。“竹径通幽”、“万籁俱寂”等均是后人常用的惯用语。宋代欧阳修很重本诗三、四句,他说自己想“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后来他到青州,在一山斋宴息,亲身体验到“竹径”两句所写的意境情趣,“于是益欲希其仿佛,竟尔莫获一言。”(见《题青州山斋》)欧阳修以诗人的创作经验来谈他对常建这首诗的艺术欣赏,确为知言。这首诗历来被人赞赏,主要由于它构思造意的优美巧妙,兴味无穷。常建诗构思巧妙,确能引导读者在平易中进入胜境,得到精神上的愉悦。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ushiwen/shi/73080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