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浅谈初高中文言文的教学衔接(2)

文言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教学对策

  那么,如何引导初中生从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中汲取文化养分,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培养初中学生较好的文言语感、文言阅读能力,为高中阶段的文言学习打好基础?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从这些方面做一定的改进和完善。

  1.注重学生后续发展能力

  作为教师要有长远的育人观,注重学生的后续发展。初中语文教学不能过于急功近利,不能考什么教什么,不考就不教。要明确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共同目标,都为“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这个目标无论在初中还是在高中都既包括培养解读文言字词的能力,也包括阅读文本的能力。所以,在初中的文言教学中,即便“不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要施行文言字词、阅读文本两手抓的教学策略,只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轻重之分。因为解读文言字词、文言句法的能力是阅读文本的前提,阅读文本的能力又是掌握文言字词句法的最终目标。教师要“瞻前顾后”,前引后连,多花点精力,多想点办法。抓好过渡衔接,让学生在高中征途上启好程,走稳步。

  2.培养学生自学自读能力

  在初中的文言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文言文自学、自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浅易的文言文,尽量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与学习归纳。教师只在难点处或重点处做适当指导、点拨,放手大胆地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借助字典工具书自学、自主阅读课文的习惯。在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参看注解,查阅字典,独立阅读课文,并在阅读过程中自发现问题、提出疑难。并鼓励引导学生自我探究、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为快速适应高中文言文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此外,还应该积极鼓励、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初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上尽量做到少分析、多引导,多给学生自读和自学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可以多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先指导学生在上新课之前只借助课文下的注释去翻译课文,不允许参考翻译全解之类的辅导书,既加强训练学生字词释义、句子翻译、语言表达的能力,又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疑难缺漏之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讲授的主要是对文言现象和文言语法的适当点拨,如特殊词法句法现象这些学生尚无法类化的知识。并且教师要引导学生自我进行整理归纳,使其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提高个人的文言文自学自读能力,最终达到能够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目标。

  3.重视诵读

  教师应重视文言诵读,因为诵读是学习文言文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和好经验。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诵读培养出来的。文言诵读,能够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有助于学生积累文言文知识,理解文言文本内容。教师可以筛选一些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作为课内的补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量诵读。勤读多背,在背诵中领会文义。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为进一步探究和赏析文言文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多种方式的诵读,如录音听读、教师范读、教师领读、学生自由诵读、分组朗读、小组竞读等多种方式增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过诵读将理清思路层次,把诵读和会意结合,疏通文义。文言诵读,看似费时费力,效果不明显,实际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以读代讲,读中领悟,疏通文字,积累文言文知识,领悟和把握古人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和规律,为掌握文言字词、文言句法奠定了基础。沉浸文本之中,品味语言,感悟文本的思想与情感,深入领会作品的内涵,获得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有益启示。这样,古典文化遗产中优秀作品的内蕴和精髓自然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样也为快速适应高中文言文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从课内到课外,积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由自觉阅读文言文转为自主阅读文言文,并形成较好的文言阅读能力,才能实现“学生自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的目的。初中教师才能为学生搭建好初高中文言学习衔接的阶梯,使学生能够缩小能力断层,实现快速平稳过渡。 参考文献:

  张晶。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xx.

  文言文课堂教学之优化途径从文化视角创新高中文言文教学二法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初探论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ushiwen/wenyanwen/2133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