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游大理日记文言文翻译(4)

文言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结交名士

  与众多文士的交往,是徐霞客旅游途中一道道靓丽的人文风景。而在王老的小说中,则重点叙写了两位云南名士:一位是像徐霞客一样只是一介布衣的唐泰;另一位是丽江纳西族土知府木增。

  唐泰(1593—1673)字大来,祖籍浙江淳安,他同样出身书香门第,同样淡泊名利,与徐霞客可谓志同道合。唐泰曾被擢为“选贡”,却“以奉养母亲为名,辞不受选。”唐泰以“诗书画三绝”闻名,后来于满清入主北京后削发为僧,隐居鸡足山,法名普荷,号担当。在王老小说《得交唐大来》一章中,我们看到这两位君子之交在昆明晋宁谈古论今,并互有多篇诗文相赠。唐泰赠徐霞客的诗中有“从此末须劳淡想,留君一坐即名山”的佳句,对徐霞客评价很高。唐泰虽贫寒,但几乎倾其所有资助徐霞客的云南之旅。

  木增(1587—1646)字长卿,号华岳,别号生白,为世袭丽江府第十三代纳西族土司。他十分仰慕中原汉文化,有较高深的汉语诗文功底。《明史·土司传》称:“云南诸土司,知诗书,好礼仪,以丽江木氏为最。”这“为最”的首选人物非木增莫属。在王老小说《丽江交木增》一章中,鸡足山名僧弘辨对徐霞客介绍说:“木生白是个通儒之主,内地一般知府,还没有他的礼仪水平,我看他邀你是邀你的才德了。”

  应木增的盛情邀请,崇祯十二年(1639年)正月25日,在木增派到鸡足山接他的和通事陪同下,徐霞客顺利进入“非木公命不得擅行”的丽江境内。木增得知徐霞客前来,非常高兴,告谕下属送徐霞客去解脱林相见。29日,木增在解脱林以最隆重的礼节亲自迎接徐霞客。从2月初1至初10,徐霞客在丽江受到木增盛情款待。木增还与徐霞客纵论天下人物。木增为徐霞客设“大肴八十品”的宴席,并屡赠金银、铜锁、绸缎、红毡、酒果等财物。作为回报,徐霞客夜以继日地替木增整理文集并作序,还替他的第四子评阅修改文章,并为其写作范文。徐霞客不辜负木增所托,以自己的学识、人品让这位纳西族知府及其家人、属下感受到了“中原文脉”的魅力。徐霞客为木氏父子整理修正文稿一事,是汉与纳西两个兄弟民族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话,也是徐霞客旅游途中极具文化品位的一段交响乐章。王老将其复述出来,别有一番深意。另外,木增还请徐霞客修撰成《鸡山志》。

  王老小说《徐霞客》的最后一章《明星的陨落》,写徐霞客滇西漫游返回鸡足山后,曾与来到鸡足山的木增再一次交谈。徐霞客对木增说:“公的汉诗文能达到这一地步,中原府吏里也没有多少人。”木增回答说:“蒙先生过夸了,你也是一个很正直的读书人。”木增的夸奖不虚。仅举王老小说中的一件事为例:当初与徐霞客结伴同游的静闻和尚于粤西不幸病故,嘱咐徐霞客将其遗骨运到鸡足山安葬,徐霞客硬是背着静闻的遗骨千里迢迢走到鸡足山,帮静闻实现了遗愿,这一义举木增自然知道。木增离开鸡足山不久,或许是多年不断的长途跋涉,或许是在瘴疠横行的地方染上了病,徐霞客中风瘫痪,于是在鸡足山一边治病一边修撰完《鸡山志》。1640年初,极重友情的木增从派到鸡足山进香的和通事口中得知徐霞客已经瘫痪,想回江阴家中而感叹“天也难助了”的消息后。立即派出六个壮汉由和通事带领到鸡足山。和通事安慰徐霞客说:“木公说你是一个正直的读书人,他要用人心来对待你,用人把你抬回去。”结果六个壮汉花了近半年了的时间,行程数千里,将徐霞客抬送到湖北汉口,然后乘船顺江而下回到故乡江阴。患难见知交。木增的相助,使病残的徐霞客得以顺利回到故乡,并带回大量的日记、文稿,最终创作了被大学者钱谦益称赞为“此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的《徐霞客游记》。

  1641年徐霞客离开人世以后,他的友人在他的传记、墓志铭中都记下了这段“共饮一江水,彼此情无限”的民族友谊,让更多的人知道在彩云之南的丽江,有一位“知诗书,好礼守义“,资助瘫痪的徐霞客回乡的纳西族名士木增。愚以为,木增也算得上一位奇人了。即使现今,“知诗书,好礼仪,”能与一介“布衣”的文化人成为知交的有品位的“公仆”和不入品的“公仆”,可以说是寥若晨星啊!

  手捧王丕震先生的历史小说《徐霞客》陷入沉思。我在想,假若出身书香世家的徐霞客走的科举求功名之路,中国封建社会顶多不过增添了一名平庸的大官;假若徐霞客将“徐家布”的生意“做大做强”,长江流域顶多不过增添了一名沈万三或胡雪岩式的巨贾。而淡泊名利、寄情山水、务实求真、结交名士的徐霞客,成了中国伟大的地理学家、伟大的旅行家和伟大的文学家,他流传后世的四十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则被称赞为“千古奇书”!

  徐霞客游丽江370年已经悄然过去,木增义送徐霞客回故乡370年即将到来。自从走进新世纪以来,随着旅游热的持续升温,徐霞客被很多同胞视为游圣;游览祖国的奇山丽水、体验中华民族的众多的人文景观已经成为时尚。而丽江在打造文化旅游名市的进程中,不少有识之士也很重视“再叙霞客缘”。其实,徐霞客“工作之忠勤,求知之真挚”(首任中国地质研究所所长丁文江语)并且不畏艰难险阻的进取精神,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在各行各业都值得大力提倡。在这样的岁月里浏览王丕震先生的历史小说《徐霞客》,相信是会有所收获的。

【游大理日记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1.游大理日记翻译及原文

2.大理游日记

3.滇游日记文言文翻译

4.楚游日记及翻译

5.游黄山日记文言文原文

6.游大理作文

7.大理途中日记

8.杨士奇《游东山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ushiwen/wenyanwen/257894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