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文言文复习的方案(2)

文言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坐于前

其心志,其筋骨

,竭其庐之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师生讨论分析……

  教师总结:【复习方法】辨析词类活用的前提是理解文言语句的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文言词语的一般用法和特殊用法,确定其活用的方式。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在复习时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句并认真分析、体会。

  以上是文言实词的一些用法,接下来我们复习文言虚词的有关内容。

  (板书:文言虚词辨析)

  二、文言虚词辨析

  文言虚词的`数量少,但使用频率高,用法也比较复杂。在中考试题中,文言虚词一般不作为测试重点,只要求考生对常见的文言虚词用法进行区别,以有助于理解文言语句。

  如【例题】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明显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虽我之死

  B.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C.而乡邻之生日蹙

  D.殚其地之出

  这道题要求将“之”的用法区别开来。“之”有时做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B、C、D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有时做语气助词,无实在意义,只补充音节,A句中的“之”就是语气助词。

  【练习】区别下列各组中加点文言虚词的用法。

虎也 战长勺 积今六十岁矣

一犬坐于前 一狼洞

  ③属予作文记之 然得而腊之为饵

不思则罔 学时习之 两狼之并驱如故

  请学生进行解释。

  教师总结:【复习方法】①掌握常用虚词“之、其、而、然、则、乃、以、于、且、者、乎”等的一般用法。

  ②通过比较分析,体会文言虚词的作用。

  ③为常用虚词的每一种用法列举两、三个典型例句。

  同学们,文言文的复习是要求我们从基础知识抓起,做好知识的积累。本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节课我们要进行“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和“名句分析默写”的复习,请同学们下去后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对下一节课的内容做好预习。谢谢大家!

第二课时

三、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

1.文言句式理解。

  文言文中有些与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不同的句式,掌握这些特殊的句式,有助于对文言语句的理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等。

  【例题】选出属于被动句的一项。

  A.菊,花之隐逸者也 B.士卒多为用者

  C.甚矣,汝之不惠 D.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这道题考查辨析文言句式。其中A项是判断句,C项是谓语前置句,D项是定语后置句,只有B项是被动句(“为”表被动)。

  【复习方法】①掌握特殊句式的特点,特别是其标志性词语。②选择部分典型的例句认真分析、体会,掌握特殊句式的基本翻译方法。

  【练习】从下面的语句中找出判断句和被动句。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③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④屠惧,投以骨

  ⑤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⑥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⑦苛政猛于虎也 ⑧见渔人,乃大惊

  ⑨刿曰:“何以战?” ⑩君将哀而生之乎

2.文言语句翻译

  文言语句翻译一般是中考的必考内容,翻译的基本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既要字句对应,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

  ①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

  ②补。即补充单音词为双音词,或补出省略成分等。

  ③删。即删除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

  ④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词替换古汉语词。

  ⑤调。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

  【例题】翻译下面一句文言文。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译文:

  这道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其中的“曩、吾、今、室”等词语需要用“从前、我、现在、家”等词语替换,“祖、居”等词语需要补充为双音词,后半句语序上也应作调整。正确的译文是:“从前与我祖父住在这里的,现在他们中十家剩下不到一家了。”

  【复习方法】①选择部分文言语段,运用上面讲到的翻译方法,进行翻译练习,特别要注意那些需要补充和调整的地方。

  ②每段文字翻译之后,要与原文认真核对一遍,看看意思是否完整、准确,语言是否通顺、规范,如有不妥,再斟酌修改。

  【练习】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①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②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⑤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四、文意分析和语句默写

  阅读文言文,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还应该能够对文意进行简单的分析,以便于正确把握文章的内容、观点和表达方式。另外,教材里的文言文大多是传统名篇,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应该熟读背诵并能够默写。这也是提高文言文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例题】根据《岳阳楼记》中“嗟夫!……吾谁与归”一段,回答以下问题:

  ①“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是指 ,“退”是指 。

  ②写出这段文字中被千古传诵的名句: , 。

  这道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分析和名句的背诵默写。因为是要求背诵的课文,所以题目中只指出了语段的起止文字,这就要求考生根据记忆回答问题。其中第①题要求分析“进”和“退”的指代内容,只要对原文熟悉并能正确理解,就可以用原文语句回答,“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第②题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复习方法】①注意从整体上理解把握文章的内容和观点。②注意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和前后句之间的联系。③认真分析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所表达的意思。

  【练习】根据《愚公移山》中“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河曲智叟亡以应”一段,回答以下问题:

  ①选出对这段文字分析错误的一项。

  A.这段文字写的是愚公对智叟错误观点的驳斥。

  B.开头一句中的“笑”,写出了智叟自作聪明的神态。

  C.“北山愚公长息曰”中的“长息”,写出了愚公因移山艰难而愁苦的样子。

  D.愚公与智叟的对话,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在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

  ②根据原文填空。

  虽我之死,________;子又生孙,孙又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教师总结:

  中考试题中对文言文的考查,除以上几个方面外,有时还涉及一部分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在此就不作详细分析了。根据中考改革的精神,对文言文的考查形式,正逐步由单项考查向综合考查过渡。也就是说,单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正逐步减少(特别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单项考查),取而代之的是文言文综合阅读试题(考查的知识能力点没有大的变化)。从真正提高文言文学习水平和复习备考和谐统一的角度看,文言文复习遵循上面谈到的复习方法和复习内容就可以了。

【关于文言文复习的方案】相关文章:

1.关于文言文的总复习与应试

2.关于职高学生文言文复习的反思

3.关于初中课外文言文的复习要点

4.关于文言文复习的几点反思

5.关于语文必修五的文言文复习

6.文言文专题复习

7.文言文复习梳理

8.文言文复习技法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ushiwen/wenyanwen/265843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