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高考文言文知识点复习与解题技巧(2)

文言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文言文翻译

  从2002年开始,文言文翻译由第一卷的选择题改成了第二卷的笔答题,赋分5分。要正确地解答,就应了解文言翻译的基本要求和具体方法。

文言翻译的基本要求

  1.译文要做到信、达、雅。“信”“达”“雅”是近代翻译家严复提出的衡量翻译外文好坏的标准,我们可以借用到文言翻译上。“信”就是忠实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达”就是无语病,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雅”就是有文采,文意贯通。

  2.译文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就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在难于直译时,辅以意译。

文言翻译的具体方法

  1.保留。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照原文抄录。

  例1.“燕使乐毅伐破齐”。(1999年)其中的“燕”“齐”“乐毅”是国名和人名。

  例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其中的“永元”“孝廉”是年号和科举名。

  2.解释。即联系上下文组成现代汉语常用的词语,是应用最普遍的方法。

  例3.“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2003年)其中的“恶”“过”“忠”“佞”就可以分别组成“厌恶”“过错”“忠诚”“奸佞”。

  例4.“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2003年)其中的“能”“廷”“面”“从”分别组成“能够”“朝廷”“当面”“顺从”。

  3.更换。即结合上下文换成现代汉语惯用的词语,有些特称词语和修辞格还要采用意译。

  例5.“食毕,复随旅进道”(2000年)其中的“食”“复”“进道”就可以更换为“吃”“又”“上路”。

  文言中还有一些特称词语,即各个领域中的习用语,如“下车”“乞骸骨”“除”“拜”“左迁”等翻译时也要换成现在的说法。

  例6.“履至尊而制六合。”其中的“六合”,本义是“天地四方”,但翻译时要更换为“整个天下”。

  文言句子中还有不少的修辞格,翻译时一般采用更换的方法。

  例7.“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其中的“藩篱”是比喻修辞,应换译为“边防”。

  例8.“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其中的“缙绅”是借代修辞,应换译为“官员”。

  例9.“愿未及填沟壑而托之。”其中的“填沟壑”是婉曲修辞,应换译为“死”。

  4.增补。即补出省略的语句或成分,文言句子中需要补出的成分主要有主语、宾语、谓语和介词。如果是词类活用,也要补译出来。

  例10.“(原)于是遂就书。”(2003年北京卷)增补主语。

  例11.“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李广)尽哀。”(2002年)增补宾语。

  例12.“径将我入(于)青云间。”(1999年)增补介词。

  例13.“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迎操)也。”“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威)?”增补谓语。

  例14.“尽降齐城。”(2001年)其中的“降”是使动用法,译为“使齐国的城镇全部投降”。

  5.删除。即删去同义连用的实词、虚词、偏义复词中的陪衬词等。

  例15“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2003年北京卷)

  例16.“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2001年)

  例17“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上述三例中的加点字删去不译。

  例18“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例19.“噫吁戏,危乎高哉!”

  上述两句加点字只翻译一个词。

  6.调整。即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的句式,倒装句式主要有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和主谓倒装。

  例20.“其李将军之谓也?”(2002年)译为“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宾语前置。

  例21“灌脂束苇于尾。”(1999年)译为“在牛尾上浇油,捆上芦苇。”状语后置。

  例22“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译为“寻找一个能出使秦国回答对方的人,没有找到。”定语后置。

  7.凝缩。即对文言中为了增强气势而使用繁笔的句子简化。

  例24.“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翻译时可凝缩为“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文言翻译练习

  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春秋》)

  2.然羽非有尺寸之地,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候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史记》)

  3.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仇之。(《说苑》)

参考答案:

  1.橘树生长在淮南就结橘子,生长在淮北就结出枳子,他们的叶子只是相似,果实的味道却不一样。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水土不同啊。

  2.然而项羽没有一点封地可以凭借,却趁机从民间起义,三年后就率领五国诸侯的大军,灭亡了秦朝,分裂天下,分封王侯,政令由他自己发布,自号为霸王。

  3.贤能的人知道自己不能被任用而怨恨他,不贤能的人知道自己被鄙视而仇恨他。 

【高考文言文知识点复习与解题技巧】相关文章:

1.高考文言文的复习与解题技巧

2.高考文言文复习与解题技巧分享

3.高考文言文复习

4.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之文言文实词

5.高考文言文复习齐桓晋文之事知识点

6.高考语文复习必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大全

7.高考文言文复习之陈情表知识点总结

8.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异读字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ushiwen/wenyanwen/275517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