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文言文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4)

文言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4.甲、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宋濂的什么故事?由此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品质?

  5.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一、18、懈怠,放松;背;同肢,肢体;爱好

  19、能译出主要意思,语言通顺即可。

  20、余/因得/遍观群书。

  21、(1)学习勤奋,他们都是亲自手抄笔录。

  (2)不畏艰辛,克服困难,即使手足皲裂,仍不辍学习。

  22、能围绕“勤奋”、“学习环境”、“学习条件”中的一点谈感触即可。

  (二、)20、①借 ②周到 ③报酬 ④感到奇怪 21、D

  22、①我站在他旁边侍侯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

  ②主人被感动了,赞叹他的精神,把书借给他,后来,他就成为大学问家。

  23、甲文:①“余”凭诚信借书苦读。②“余”毕恭毕敬请教老师。乙文:①匡衡凿壁借光读书。②匡衡劳作不求报酬借书。

  24、一个人要在学习上有所成就,就应该:①刻苦勤奋 ②博览群书 ③虚心请教。

  三、6.⑴引来,得到;⑵询问,请教;⑶书信;⑷醒,睡醒。7.⑴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⑵以拜师的礼节到颖昌拜程颐为师,师生之间相处十分融洽。

  8.⑴都写到“求师”这一内容(1分);⑵都体现出求师的诚恳和老师的尊重。(2分)

  9.不相同(1分)。甲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自己学习的刻苦,其目的是为了鼓励马生刻苦努力学习(1分);乙文从侧面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杨时对教师的虔诚、恭敬(或尊重)的态度,表达尊师重的思想(2分)。

  四、(15分)17.(3分)(1)借(2)用(3)挂在腰间18.(6分)(1)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2)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19.(3分)余幼时即嗜学慕圣贤之道以中有足乐者20.(3分)要点:①排除不利于学习的环境的干扰;②在物质上不盲目攀比;③坚定人生追求,刻苦勤奋学习。

  五、(五)阅读下边两个语段(17分)

  22、(1)爱好、特别喜欢(2)跑(3)更加(4)妻子和儿女

  23、A

  24、(1)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还是获得了学问。

  (2)读书的人(贤德的人)应当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

  25、家境贫寒与刻苦读书。

  26、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7、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六、16.①假:借;②走:跑;③谪:降职远调;④妻子:妻子和儿女。

  17.读书的人(贤德的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18.家境贫寒;刻苦读书。(每点1分,共2分)

  七、5、C6、D7、①(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②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的意思。8、嗜学家贫(顺序可换)9、(4分)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

  八、5.B,6.A,7.①到了住所(客舍),四肢(冻得)僵硬不能动弹。②我(求学时)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8.B9.示例: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头悬梁,锥刺骨闻鸡起舞

  九、14、①嗜:“爱好”或“特别爱好”“喜欢”②走:跑③汤:热水15、(1)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2)我求学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像这样。16、作者从读书中得到精神上的快乐,不在意生活的贫困。17、(1)得书之难(2)求师之诚(3)求学之苦18、参考示例:(1)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 (2)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 (3)学习要敢于发问 (4)学习要有主动性 (5)学习要勤奋刻苦 (6)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

  十、BA8译文:我住在客金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或主人每天只提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9围绕勤学苦学,览群书,尊师好学,家贫嗜学,乐以忘优等,

  十一、5、(2分)C6、(2分)D7、(6分)①(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尝、趋各0.5分,句意2分)②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的意思。(其、略无各0.5分,句意2分)8、(2分)嗜学家贫(顺序可换)9、(4分)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

  十二、8、B9、A有时B地方区域等C交往D门

  10、(1)曾经跑到百里之外,追随本乡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长者,拿着经书向他讨教。(2)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退步。11、共同之处:①要勤勉好学,②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

  十三、22、①跑(赶快)②等待③浸泡④气味香气(2分)23、A(2分)

  24、①(向他求教的)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稍微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②因为(我)心中有足够快乐的事(读书),(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2分,每题1分。第①题“辞、色”的翻译应注意互文义,即“降辞”“降色”;第②题要注意“以”字,“口体之善”的翻译)25、①刻苦学习②博览群书③虚心求教(3分)26、都表达了鼓励晚辈勤奋学习,勿虚度年华的观点。

  (十四)1.A.朝廷B.长信C.平和D.像2.假诸人而后见也3.(1)他们的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德行如果有不成器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2)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家里穷,很难得到书(读)。4.(1)示例:要求读书学习的迫切心情。劝勉后辈珍惜当下条件,刻苦读书学习。(2)要点:一是敬佩或感谢;二是决心,不辜负希望。!

  (十五)1.(1)担心(2)周到(3)全,都(4)好坏2.(1)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2)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3.对乡之先达,宋濂毕恭毕敬,"色恭""礼至"。对师道尊严赞成与否,言之成理即可。4.艰难求学和答皇上问两件事,可以看出他的谦恭和诚实。5.示例:甲文:虚心求教才能学有所得。乙文:只有坦诚相待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

  十六、答案:6.2分A(A致:取得/集中B益:更加C患:忧虑D辞:言语)

  7.3分等到他高兴了,我才又向他请教。8.2分因为我守信用,按时还书。9.3分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虚心请教。  第15课《谈读书》同步练习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狡黠()2藻饰()3诘难()4滞碍()5味同嚼蜡()

  6吹毛求疵()7矫()8睾()肾9阐证()10要诀()

  二、将下列的成语及其解释连线

  味同嚼蜡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

  吹毛求疵指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

  寻章摘句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豁然贯通比喻故意挑毛病,找缺点。

  因小失大指读书只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三、文学常识填空

  1、《谈读书》一课选自《》,作者,国家、家。著有《》、《》等。

  2、《不求甚解》一课选自《》,作者,作家。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在《谈读书》中,作者的论述思路是什么?

  2、在《谈读书》中,作者所表明读书的作用是什么?

  3、《不求甚解》一文的文章结构是什么?

  4、“不求甚解”的确切含义是什么?

  五、课内文段阅读

  【甲】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①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②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乙】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ushiwen/wenyanwen/318510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