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和区别》教案(2)

教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12.固使护甲牢不可破(本义已消失)引申义:①本来(固众人《伤仲永》)②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③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④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⑤安守,固守(君子固穷……)

  第二组成果展示:古今异义

  《醉翁亭记》

  1.非丝非竹竹:古义:管乐器今义:竹子(词义发生转移)

  2.四时之景不同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词义发生转移)

  3.野芳发而幽香发:古义:开放今义:散发(词义发生转移)

  4.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情趣今义:意思或愿望。(词义发生转移)

  5.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往(词义发生转移)

  6.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词义发生转移)

  7.野芳发而幽香香:古义:香花今义:芳香(词义发生转移)

  8.林霏开开:古义:消散今义:打开(词义发生转移)

  9.晦明变化者晦:古义:阴暗今义:晦气,倒霉(感情色彩变化)

  10.佳木秀而繁阴秀:古义:茂盛繁茂今义:美丽(词义发生转移)

  11.射者中弈者胜射:古义:投壶,一种游戏今义:射击(词义发生转移)

  其他的一些重要的古今异义词语。如:

  1.卑鄙(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今义:品质恶劣古义:卑,指出身低微;鄙,见识浅薄,常用作谦词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2.博学(词义发生转移)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古义:广泛地学习

  例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又例如:博学而笃志(《论语子张》)

  3.从而(词义发生转移)

  今义:连词古义:从,跟随;而,而且

  例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4.非常(词性发生转移)

  今义:很,大(副词)古义:①意外事故(名词)

  例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②不同寻常的`(形容词)

  例如: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游褒禅山记》)

  5.风流(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今义:生活浪漫放荡;男女关系不正当古义:①杰出、英俊

  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

  例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乖(感情色彩变化)

  今义:形容人听话乖巧。古义:偏执,不驯顺,贬义词(行为偏僻性乖张《林黛玉进贾府》)

  7.绝境(词义发生转移)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古义:与外界隔绝之地

  例如: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8.可以(词义发生转移)

  今义:能够古义:可,可以;以,凭,靠

  例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9.妻子(词义缩小)

  今义:爱人(女方)古义:妻和子女

  例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10.学者(词义缩小)

  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古义:求学的人,读书人

  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11.所以(词义发生转移)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古义:①用来,靠它来。

  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②表原因的虚词。

  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12.作文(词义发生转移)

  今义:语文课里写文章的练习。古义:写文章。

  例如: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第三组成果展示:以今律古,望文生义而误用。

  1.望其项背:还可以看得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这个词一般多用为否定意义的句子,如“不能望其项背”、“难以望其项背”、“非……所能望其项背”。常误解成赶不上或比不上。

  2.叹为观止:好到了极点,常误当贬义词用。

  3.明日黄花:比喻为过时的事物,但总被写成“昨日黄花”。

  4.不刊之论:指不能被删改的文字,还被引申为“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常被误说成是“不能刊载的言论”。

  5.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不能误解成“不足以成为教训”。

  6.焉:不能一味地当做句末语气助词来翻译,有时可能是兼词。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在其中。

  7.凯旋:是“胜利归来”的意思,不能画蛇添足,在前面加上“胜利”,或者

  在后面加个“归来”。

  8.滥觞: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这是最常见的一种。

  9.犯而不校:犯:触犯;校:计较。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不能误解

  成违犯不改正。

  10.长袖善舞:袖子长,有利于起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

  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不能误解成能歌善舞,表演水平高。

  11.七月流火:不是指七月份的天气热得像流火,而是指天气日渐转凉。

  12.莘莘学子:应是“众多的学子”。在“莘莘学子”前加了“一大批”“许

  多多”,或者是在“莘莘学子”后面加上了个“们”字,造成了词意重复的错误。也不能在“莘莘学子”前加上“一位”、“每一个”,再用这些限定,就犯了逻辑上的错误。

  13.阑珊:共有五种含义。一是表示“衰减、消沉”,如“诗兴渐阑珊”“意兴

  阑珊”,意思是说没有什么诗兴了,兴致不高了。二是形容灯光“暗淡、零落”,如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写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三是表示“残、将尽”,如“春意阑珊”,意思指春天渐去渐远。四是指“凌乱、歪斜”,如“字阑珊,模糊断续”,表达的意思是字迹凌乱。五是指“困窘、艰难”,如“近况阑珊”,意思指现在的情况不好,处境困难。不能将“阑珊”解释为:表示灯火通明、兴致很高。  14.炙手可热,字面意思是手一接近就感到很热,使人接近不得,引申比喻为一些人权势很大,气焰嚣张。不能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

  15.登堂入室:原指登上厅堂,步入内室。后来人们比喻为学问或技艺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终至高深境界。其主语应当是人而不应该是物,也不能将“登堂入室”当作很具体的一种动作,从而误解为“从大厅进入内室”。

【《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和区别》教案】相关文章:

1.区别1和许多的教案与反思

2.关于致辞、演讲和讲话的区别和联系

3.弟子规和三字经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4.《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教案设计

5.教学设计和教案以及课件有哪些区别

6.教学设计教案和课件的区别

7.黄瓜和丝瓜的区别教案

8.记叙文与议论文的联系与区别

9.工作汇报与工作总结的区别与联系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jiaoan/160281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