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初中课文《故乡》优秀教案(2)

教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五、再读课文,思考变化:

  1.本文结构: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

  2. 闰土和杨二嫂的形象所代表的意义?

  一个为穷苦农民的代表,一个为小市民的代表。二者却代表了社会人口的大多数。

  3.面对病态腐朽的社会,作者有何想望?

  否定旧社会,呼唤新生活。

  4.闰土有何不变之处?(勤劳、朴实)这些品质能否改变其命运?(不能)

  5.那个时候有没有好生活?深刻的社会变化表明了什么?

  那个时候有好生活,可好生活只属于兵匪官绅们。社会日益黑暗与腐朽,是造成农民及市民生活日益贫困化的总根源。

  6.为何将作者愿望与闰土寄希望于神灵对照着写,有何深意?末段有何深意? 一则表现了作者的迷茫,二则表明革命之艰难性。末段寄予希望,鼓励为新生活而奋斗的坚决彻底之革命的到来!

六、寄语学生,珍视今朝:

  同学们,我们今日的新生活正是鲁迅当日所向往的,但它来之不易,是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生活在幸福中的我们,不仅应当倍加珍惜,而且还应努力创造更加美好富裕的生活!

第二课时

  教学形式: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在通读全文的预习基础上,重点进行对比朗读。朗读的内容:

一、景物对比

  (一)现实的故乡

  从“我冒了严寒??”到“??本没有什么好心绪”。

  (二)记忆中的故乡

  1.从“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到“??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2.从“我在朦胧中??”到“??也便成了路”。

二、肖像对比

  (一)闰土肖像的巨大变化

  1.闰土30年前的肖像

  从“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到“??我们便熟识了”。

  2.闰土30年后的肖像

  从“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到“??象是松树皮了”。

  (二)杨二嫂肖像的巨大变化

  从“哈!这模样了!??”到“??所以竟完全忘却了”。

三、闰土言、行、神、心变化之对比

  (一)闰土少年时的言、行、神、心以及他和“我”的关系

  从“我们那时候不知道谈些什么??”到“??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二)闰土中年时的言、行、神、心以及他和“我”的关系

  从“我这时很兴奋??”到“??他用船来载去”。

四、杨二嫂的言、行、神与闰土之对比

  1.从“然而圆规很不平??”到“??出去了”。

  2.从“我和母亲也都有些惘然??”到“??竟跑得这样快”。

  五、“我”和中年闰土的“隔膜”与宏儿和水生的“一气”之对比

  1.从“我们的船向前走??”到“??痴痴的想”。

  2.从“老屋离我愈远了??”到“??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以上五种对比,把人物的肖像、语言、行为、神情、性格等等刻画得栩栩如生,并且对比得十分鲜明。为了加深体会,要采用多种方式反复朗读,如散读、齐读、示范朗读等等,充分发挥朗读对于理解课文的作用,切不可一读了之。

比较分析

一、两种景物的不同特征及含义

  1.现实的故乡:深冬季节,天气阴晦,天色苍黄,冷风呜呜。荒凉,冷落,没有一些活气。

  这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榨下旧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

  2.记忆中的故乡: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这是“我”对新生活的理想和追求。

二、闰土和杨二嫂肖像变化前后的特征及原因

  1.30年前的闰土有紫色的圆脸,红活圆实的手,项带银圈,头戴一顶小毡帽,手捏一柄钢叉,是个小英雄。30年后的闰土身材增加了一倍,紫色的圆脸已变作灰黄,而且增加了很深的皱纹;眼睛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红活圆实的手已又粗又笨而且开裂,象松树皮,但手中多了一支长烟管。

  闰土肖像的巨大变化是长期在海边艰苦劳动造成的,表明他的生活十分贫苦。

  2.杨二嫂年轻时候脸上擦着粉,人称“豆腐西施”,是一个美女。50岁时的杨二嫂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象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极瘦。

  杨二嫂肖像的巨大变化是饥饿造成的。

  闰土和杨二嫂肖像的巨大变化反映了旧中国农村的破产和贫穷。

三、闰土言、行、神、心变化前后的特征及其原因

  1.少年时的闰土语言中充满智慧和热情,动作机智灵敏,神态很高兴,“心里有无穷无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jiaoan/171986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