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四上语文颐和园的课件(2)

教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齐读全文

  昨天我们领略了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佛香阁的美景,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昆明湖和十七孔桥的美景。

  二、学习课文第四段

  1、指名朗读第四段,思考,回答问题:

  ⑴ 作者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长长的堤岸;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倒垂的杨柳;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⑵ 十七孔桥是怎样的?

  (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并且这么多狮子姿态不一,各不相同。)

  ⑶ 石柱上雕刻着众多的狮子且姿态不一,这说明了什么?

  (狮子“姿态不一”的特点,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⑴ 教师范读。教师在范读时,要通过表情语气的变化,感情的处理来加以体现。

  ⑵ 学生模仿练习。

  ⑶ 指名朗读、齐读。

  三、默读课文,体会游记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游览顺序、观察顺序、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化顺序。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四、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五、检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课后小结〗

  精心设计比较训练,指导划重点词句,引导复述课文,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锻炼了学生的理解、阅读、说话等多种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特别是所设计的小导游选拔赛更为全堂课增色不少,竞赛的激烈,情境的优美,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在游览的愉悦中轻松完成了教学任务,锻炼了学生的胆量、竞争意识。也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篇二:四年级上语文颐和园的课件

  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于读文中想象颐和园的景色,

  2.运用网络查找颐和园的有关资料,懂得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课文的叙述顺序与点面描写结合

  4.熟读课文,背诵自己认为写得好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目标2、3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挂图及相关材料)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读毕小组内说说课文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一些景点,用笔在文中标出

  2.说课文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从哪些词可以看出,用不同的记号标记

  3.交流:读完课文,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说说自己如何记住生字的音形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2.理解词义:宫殿、神清气爽、耸立、金碧辉煌、朱红、远眺

  3.齐读生字新词

  四、交流、了解颐和园的有关资料

  五、讨论学习方向

  1.你最喜欢颐和园的什么地方?根据学生的兴趣不同划分学习小组

  2.提出各个学习小组的学习目标

  (1)读通描写你喜欢的景点的段落,结合资料理解它的内容 ,说说景点特征

  (2)划出你喜欢的词句,和小组成员共同欣赏体会

  (3)和小组成员共同设计本段文字的朗读,小组内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4)汇报小组学习情况,感情朗读课文

  六、各小组独立学习,教师巡视辅导,引导想象感悟

  七、课堂小结,鼓励继续自学。

  八、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二、汇报学习所得

  1.学习理解描写长廊一段

  (1)齐读(或个别代表读)第二段,小组成员正音

  (2)说说长廊的特征及体现这一特征的语句(长、美)

  (3)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想象

  (4)感情朗读本段

  (5)其他小组讨论评价

  2.学习理解描写万寿山的3、4自然段

  (1)初读第3、4段,组内正音

  (2)说万寿山的特征及相关语句

  (3)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体会。

  “抬头一看……闪闪发光。”

  “葱郁的树丛……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不留一点儿痕迹。”

  (4)感情朗读本段。

  (5)其他小组讨论评价

  3.学习理解第5段

  三、学习、理解课文首尾相衔、前后呼应的写法。

  读读课文开头与结尾,说说这样写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

  四、课文小结

  1.根据板书简要复述作者在颐和园的所见所闻

  2.说说学习课文后自己的感受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jiaoan/177091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