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青玉案元夕的教案(2)

教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整体理解〕

  师:读完之后,大家对这首词应该就有了起码的理解了。接下来我们要来对这首词进行整体把握。下面大家自己先小声地自由的诵读,并结合下面的注解思考讨论下面一个问题:

〔课件展示问题〕

  问题一:元夕之夜,必有灿烂之景。诗人辛弃疾是如何描写这个灯火辉煌、万人欢狂的元夕盛况的?从哪几个角度进行描写?

  (经过一阵热烈的讨论,同学们有了答案)

  师:想必大家已经对这个问题有了答案,那么谁来告诉我们这首词作者写了一个怎么的元宵节,或者说他写了元宵节的什么内容。

  生九:词的上阕写了元宵节这一天的热闹场面。有灯火、烟花,满天的灯火还有灿烂的烟花,很多很漂亮。灯火就像千树花开一样,烟花就像是下雨一样多,让我想起了今年元宵节我们潮州市在凤凰洲公园放的焰火一样,太壮观了。(同学们都在回忆)

  师:对,词的第一句让我们看到灿烂的灯火,满天的烟花。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了岑参的一句诗。

  生:《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生十:接下来诗人还写了宝马雕车、有人吹着凤箫,还有舞鱼舞龙等等热闹的场面。

  师:对了,这里的宝马可不是宝马奔驰哦,是指富贵人家的装饰地非常高贵的马车。还有一个非常热闹的庆祝场面。不过刚才这位学生还露了一句:玉壶光转。请问“玉壶”指的是什么,“转”在这里应该读什么音?

  (同学们陷入了热烈的讨论之中,有人读zhuǎn,也有人读zhuàn)

  生十一:我认为应该读zhuàn,因为在这里是一个动词,是指花灯在转动。

  生十二:我认为不是,应该读成zhuǎn。是花灯的影子在转变的意思。(同学们争论不止)

  师:听了刚才同学们的争论,可以看出很多同学进行了仔细的思考。但是,“转”字该怎么读,关键是看玉壶是什么意思。若是读成zhuàn的时候,玉壶是指花灯之多。若是读成zhuàn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把它读成“zhuǎn”的时候,这得玉壶应该可以理解成月光,月光照耀下,光影流动。比如我们在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就有这个词。

  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生十三:词的下阕主要是了一些打扮的很贵气的富家女子在热闹的集市游乐的场面。词中的“蛾儿雪柳黄金缕”用了借代来指那些富家女子出游的场面。

  生十四:我认为,除此之外作者还关注那些女子的情态:“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些女子应该都是美女。(同学们大笑)

  师:这位同学很幽默,也很仔细。作者写了“暗香”来指代这些女子身上队香味,“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原意是梅花的香味在这里都变成美的代名词。“盈盈”也一样,想象金庸先生笔下的那位“任盈盈”小姐一样是美女。(同学笑)

  师:刚才经过大家的分析,我们看到了作者笔下的一个热闹非常的元宵节。那么有没有同学可以概括以下这个元宵节的盛况。

  生十五:这是一个非常热闹、非常豪华、非常奢侈的元宵节。

  (学生诵读: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师:很好。我们结合背景来分析一下,这首词是作者刚从北方投奔到南宋,在南宋的读成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杭州之时所作的,当时,祖国半壁江山正处在侵略者铁蹄的蹂躏之下,而南宋统治者却在南方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用诗人林升《题临安邸》一诗很能说明情况。大家会背吗?

  (同学们一起背诵: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师:是啊,统治者过着“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生活。那么作者此时在做什么呢,有没有沉浸在这一片欢腾热闹的气氛之中?

  生:没有。

  生十六:诗人此时在那些美女中寻找。寻找心中的那个“他”。

  师:我们一起来朗读这句表现作者寻找的句子。

  (学生齐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生:如果这些都是美女的话,作者为什么还要在寻找呢?“他”指的是谁呢?

  师:对阿。作者面对这个热闹的元宵佳节,他是什么样的心情呢?面对这那么多的美女,他又在寻找什么呢?那位同学可以回答刚才这位同学的问题?

  〔课件展示问题〕

  问题二:诗歌最后三句可谓是点睛之笔,作者极力地表现出寻找“那人”的过程,来抚慰心中的失落,令人读来有了一丝欣喜和安慰。那么,请问诗人寻找的“他”是什么人?有着怎样的形象?

  生十六:很明显,作者是没有沉浸在这个欢闹的庆祝气氛中的场面中的,他也不喜欢这样的生活。通过上面的描写,主要是为了与全词刻画的主人公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起了衬托的作用。

  生十七:诗人在寻找一个男子,他的朋友。因为“他”用于指代男性的第三人称代词。

  生十八:我认为是一个女子,是作者的意中人,不然他怎么会在一群美女中去寻找呢?再说,在古代汉语中第三人称代词只有“他”一个词。

  生十九:我认为,这里的“那人”不是实指而是虚指,是指作者理想中的知己。他跟作者一样,是一个自甘寂寞的人,是一个不同流合污之人。他站在灯火将近处,与众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生二十:我还以为这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格,其实就是作者自己!一个坚决抗金的英雄,在那些妥协派中依然独立,依然寂寞。

  师:大家都分析得很有道理。本词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大家将它解决了,可见同学们的智慧是无穷的。请大家看投影:

  〔课件展示主人公形象〕

  (1)全词用对比和以宾衬主的手法,烘云托月地推出这是一位超俗的女子形象:孤高幽独、淡泊自恃、自甘寂寞、不同流俗。这不正是作者自己的写照么?

  (2)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这是个不慕繁华,自甘寂寞的形象,与追名逐利的世人很不一样。这个形象寄托了作者的深意,表达了不愿同流合污的美好品格。

  师:理解了诗人刻画的主人公形象,我们对全词的理解就比较透彻了。谁来概括一下这首词的主旨呢?

  生二十一:我认为《青玉案》一词借对元宵盛况的描写,表现“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格,寄托了词人的理想人格——不同流俗,志怀高远,别有所求的志向。

  师:很好,概括得很准确。那我们就一起来背诵这首词吧!

  〔延伸拓展〕

  词的最三句可谓是千古名句,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人对它的理解都不一样。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曾这样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大人物成就大事业要经历这样三种境界,那么我们小人物呢,要想取得成功是否也要经过这三种境界?那么请大家结合自己的人生谈谈感受: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

  生二十二:我认为,这第一种境界就是说要想取得成功,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目的,站得高才能望的远。也暗示着我们应该有一个比较崇高的理想。

  生二十三:“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一句应该是指做任何的事情都会经历很多很多的挫折、磨难,人因此而消瘦。

  生二十四:可能是指爱情吧,爱情很是折磨人的。(全班同学狂笑)

  生二十五:虽然经过一个比较漫长的曲折的过程,结果应该是圆满的,因为那人在灯火阑珊处。

  师:大家对这三种境界都很有见地,都能结合自身体会,很不简单。概括起来就是:没有登高望远,无以确定有价值的探索目标;没有对寻求的迫切愿望和自信,难以面对征程的漫长和艰辛;没有千百度的求索,不会有瞬间的顿悟。故迷惘、执着、顿悟。成功之道无出其右也

  可是,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讨论到这里,有其他一些看法下课之后我们接着讨论。下面我们布置作业。〔布置作业〕

  作业:试默写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 》一词,试着从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上将其与《青玉案元夕》进行比较阅读。

【关于青玉案元夕的教案】相关文章:

1.青玉案·元夕

2.青玉案 元夕原文及翻译

3.青玉案元夕原文及翻译

4.元夕的青玉案原文与解析

5.青玉案元夕课件

6.《青玉案·元夕》翻译

7.关于青玉案·元夕的古诗解析

8.《青玉案·元夕》原文及译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jiaoan/226665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