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林海实录教案素材(2)

教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师:(板书:细致观察)刚才,我们学习“岭”这一部分,知道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把多而温柔的岭写得那么形象,那么生动,而且我们也能从文中感受到作者对兴安岭的喜爱。我们来回忆一下,这一段我们是怎样学习的?首光找出岭的——

  生:(齐说)特点。

  师:接着理解描写特点的——

  生:(齐说)句子。

  师:然后我们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总结学法。电脑出 示:一、找出特点。二、品读句子。三、体会感情。)下面,就照这样的方法,带着老师设置的问题,我们来学习“林”这一部分。(出示自学提纲)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3、4自然段。

  生:(根据自学提纲自学“林”这一部分)

  师:“林”有什么特点?

  生:“林”的特点是“多”而“绿”。

  师:(板书:绿)作者是怎样描写绿颜色多的?

  生:“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

  师:“目之所及”的意思是——

  生:“目之所及”的意思就是“眼睛所能看到的”。

  师:哪个字是说“到”?

  生:“及”。

  师: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全都是绿的,这就说明这儿的树非常——

  生:(齐说)多。

  师:多得就像——

  生:(齐说)海洋。

  师:所以“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什么?

  生:“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像海洋。

  师:(板书:如海)那作者是怎样描写“林”像大海的呢?

  生:作者是这样描写“林”像大海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

  师:刚才,大家认真听了没有?她是不是读了三个句子?

  生:(齐说)是。

  师:谁有不同意见?

  生:我有不同的意见。我觉得描写林像海的句子只有一句,就是“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

  师:这一句是描写什么?

  生:描写“林”的多,“林”像海一样。

  师:她读的后面两句是描写——

  生:是描写绿颜色多。

  师:描写“林”像大海的句子,谁还有补充?

  生:“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这里也写出了森林如海,因为落叶松是这里的主要树木,既然是落叶松的海洋,那么,大兴安岭也就是一片绿色的大海。

  师:这就照应了课题——

  生:林海。

  师:还有句子描写“林”如海的吗?

  生:“在阳光下,大片古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我觉得这一句也是写林如海的'。

  师:那在这么多树中,最多的树是什么?大家一块说。

  生:(齐说)落叶松。

  师:多得就像——

  生:(齐说)海洋。

  师:海边还有浪花,什么像浪花?

  生:(齐说)白桦。

  师:谁把写浪花的句子找出来。

  生:“看,海边上不是还闪动着白色的浪花吗?”“大片古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师:你能用肯定的语气来说吗?

  生:能。“看,海边上还闪动着白色的浪花。大片古松的边沿,闪着白排的银裙,像海边的浪花。”

  师:意思有没有变?

  生:意思没有变。

  师:但是感情就变得怎样了?

  生:感情就变得平淡了。

  师:对!课文中的句子,那种喜爱的感情显得更加强烈。请你带着喜爱的感情再读。

  [这种句式的变换,虽然意思没有变,但是感情的浓淡却不一样了。教师在这里引导学生作如此深层的理解,是为了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若没有摆脱应试教育思想的羁绊,往往会忽视这一点。]

  生:(读句子)

  师:读得真好。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把“林”写成绿色的海洋。下面,谁能展开想象,读第3自然段。(板书:联想)

  生:(读第3自然段)

  师:读得真好。听得出,你把自己的感情也带进去了。特别是后两句,你读得特别 好。(范读)“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请你再读一遍。

  师:谁读第4自然段?

  生:(读第4自然段)

  师:读得真好!老师都陶醉了。那刚才我们学习“林”这部分时,我们是按什么步骤学习的呢?

  [先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感情。有鼓励,有示范,更有学生的实践,学生成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训练成为课堂的主要活动。]

  生:我们刚才学习这一部分的时候,首先找出“林”的特点是“绿”“如海”,然后,通过朗读来品味句子,最后再有感情地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我们学习“岭”和“林”这两部分时,都是按这种方法去学习的,老师分别给大家设置了三个问题,请同学们按老师设置问题的方法,自己设置问题,学习“花”这一部分,也可以自己设置不同的问题。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5自然段。

  (生自学)

  师:读过了“花”这一部分,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我想问彭老师一个问题:“花”的特点是什么?

  师:他问的这个问题,谁能帮他解决?

  生:我觉得“花”的特点有两个:第一个是“多”,第二个是“美丽”。

  师:(板书:多美丽)还有什么问题?

  生:我的问题就是,“还穿着绣花鞋”,这里的绣花鞋是指什么?

  师:(电脑出示句子)“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请你把这个句子读一读。

  生:(读句子)

  师:他问的这个“绣花鞋”指的是什么?

  生:我觉得“绣花鞋”指的就是兴安岭的“花”。

  师:对!下面你们听老师读这个句子,边听边想象,作者把兴安岭当作怎样的人来 写?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jiaoan/260160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