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生命生命教案(2)

教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生命生命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内容,感悟中心,揣摩词语。

  2.培养学生当众发表意见的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畅谈对人生的感悟。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内容。

  2.揣摩词语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内涵。

  2.畅谈对人生的理解。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这样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在别人看来,她是个很不幸的人,她不能像常人那样生活走动,她的很多时光是坐在轮椅上度过的,她的肉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却声称“活得十分富有”,为什么呢?因为她拥有一个丰繁博大的精神天地,而构成这个天地的,是她对自然、对生命的感悟。她并未因为身体的残疾而放弃生命,相反的,她有对生命更强烈的呼唤。她曾经在一篇文中写道“不论你处在怎样一个多变的世界,经历怎样的人生,生命中还是有一些极其可贵的珍宝,需要我们终身护守、珍惜,不容它轻易失去。”她就是杏林子。她的文章《生命,生命》就表现了她对生命的态度。

  二、初步感知课文: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课文朗读,学生初步感知全文。

  2.学生一起朗读课文。

  3.指读文下注释。

  三、读、赏析:

  1.导读:下面我们就对文章的一些精彩内容进行研读,对文章所表刻内涵加以深入地理解。

  2.自读、讨论:

  1)本文共写了几个事例?作者从中分别感悟出什么?

  2)作者对生命有着怎样的理解?

  3)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事例,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4)划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精彩、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理解。

  3.归纳总结:

  1)三个事例。

  事例一 飞蛾求生 那翅膀在我手中挣扎的生之欲望,令我震惊,使我忍不住放了它!

  事例二 瓜子抗争 那一股足以惊天憾地的生命力,却令我有种肃然起敬的感动。

  事例三 聆听心跳 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随文评点“对自己负责”的含义。)

  2)三点。

  思考一: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思考二: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思考三: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

  3)略。

  4)略(可讨论自己所熟知的名人名言)。

  四、总结全文:

  一节课结束了,但我们的生命依然漫长,此时此刻,我想起了冰心老人的一句话,她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总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冰心老人的话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和真谛,愿每一位同学都珍爱生命,珍惜时间,让人生更有意义。

  五、拓展训练:

  1.写一则读后感,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2.自找有关研读生命的文章,更深层次上理解生命的意义。并写出体会文章。

生命生命教案3

  小班教案《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了解有生命的物体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而无生命的物体则不能,在操作活动中让幼儿学会区分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物体,进一步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爱护生命、保护生态环境、关心自己的生活环境,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幼儿学会区分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物体,进一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2、让幼儿了解有生命的物体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而无生命的物体则不能。

  3、初步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爱护生命、保护生态环境、关心自己的生活环境。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1、多媒体:有生命与无生命物体的录像。

  2、若干小贴纸标志: 哭脸和笑脸

  3、活动前布置户外活动场地,放置相关有生命与无生命的物体,如:各种昆虫、花草等。

活动过程:

  1、播放多媒体让幼儿观察,引发幼儿进行分类的兴趣。

  (1) 播放两组图片,一组是有生命的物体,一组是无生命的物体,让幼儿观察比较两组图片的异同。在这一环节中,幼儿初步感知有生命体和无生命体的特征,并加以区分。

  (2) 渗透"有生命"与"无生命"两词,引发幼儿进行探索与分类的欲望。

  2、教师讲解用图标分类方法,幼儿操作。

  (1)教师出示标志, 笑脸 代表有生命,哭脸 代表无生命,将有生命的物体粘贴上笑脸,无生命的物体粘贴上哭脸。

  (2)组织幼儿在户外寻找有生命与无生命的物体,并进行分类、粘贴标志。孩子们在户外尽情的寻找有生命与无生命的物体,并为其粘贴标志户外的小草、大树、毛毛虫被粘贴上了小笑脸,滑梯、秋千、垃圾桶被粘贴上了小哭脸。

  3、共同讨论有生命与无生命的区别及其概念。

  (1)共同探讨有生命与无生命的区别:根据幼儿的分类结果,引导幼儿分别说出寻找到的有生命和无生命物体的特征。

  (2)教师进行小结:有生命的物体在不断的生长变化,而无生命的物体则不能。

  (3)带幼儿一起检查分类结果,并找出错误进行改正。

  4、教育幼儿保护生命,热爱环境。

  (1)幼儿一起探讨:我们应如何爱护有生命的动植物?

  (2)带领幼儿将大自然的动物放生。

延伸活动:

  看幻灯片。感知巩固有生命体和无生命体的特征

  小百科:生命的内涵是指在宇宙发展变化过程中自然出现的存在一定的自我生长、繁衍、感觉、意识、意志、进化、互动等丰富可能的一类现象。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jiaoan/261580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