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基础有机化学课件(2)

教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有机化学的诞生比无机化学稍滞后30年,但是它的发展比无机化学快的多,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人类的衣食住行均离不开有机化合物。

  1、数量多。据统计,目前发现的有机化合物有1000万种以上,而目前发现的无机化合物仅有几万种以上。教师内的东西大都为有机物。

  2、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有机化合物 低,一般<4000C,酒精bp.78.50C、乙酸bp.117.90C有机化合物;大部分难溶于水,但溶解于有机溶剂中无机化合物 高

  NaCl bp.14130C 无机化合物大部分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中有机化合物 低,一般<3500C 尿素 mp.1350C无机化合物 高;

  NaCl mp. 8010C。

  (3)、溶解度:“相似相溶”原理

  3、化学性质上的差异更甚。

  (1)可燃性:对热不稳定,这也是初步检验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方法

  (2)、产物复杂、副反应多

三、共价键的一些基本概念

  1、共价键理论(Covalent Bond Theories)共价键有两大特征:饱和性和方向性

  (1)、饱和性: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的数目,也就是该原子可能形成共价键的数目。如氢原子外层只有一个未成对的电子,所以它只能与另一个氢原子或其它一价的原子结合形成双原子分子,而不可能再与第二个原子结合形成H3等,这就是共价键的饱和性,未成对电子成对了就饱和了。

  (2)、方向性:前面讲过电子的运动不是任意的,而是在一定轨道上运动,也可以说是电子云重叠的结果,而电子云的轨道是有方向性的,H为s电子云是球形的,Cl为p电子云是哑铃形的(d电子云是花瓣形的)。

  所以,形成HCl分子时只有s轨道沿着p轨道的对称轴x轴成键时,轨道重叠最多,共价键才稳定。

  由于这两大特征决定了有机分子都是由一定数目的某几个元素的原子按特有方式结合起来——它们有特定大小及立体形状(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学到,分子的形状对分子的物理、化学及生理活性都有密切的关系)。

  2、共价键的四个参数

  为了表征共价键的性质一般用四个物理量即键长、键角、键能、键的极性来描述。这些参数可以通过现代仪器测出来,通过这些键参数及原子连接顺序就像建筑物的设计图一样知道分子的空间结构,预测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

  (1)键长:成键的两个原子核间的平衡距离。

  (2)键角:两个共价键在空间形成的夹角。

  (3)键能:原子形成共价键所放出的能量。它是化学键强度的主要标志之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键的稳定性。在相同类型的键中,键能越大、键越稳定。

  (4)键的极性:C-Cl 电负性Cl>C,所以电子对在电负性较强的原子周围出现的几率较大,从而说此键有极性,用“偶极矩”表示。

  甲烷键长0.154nm、键角109.50C、键能415Kj/mol、偶极矩0。

  由于书本上叙述的很详细,……,但应注意两个方面:

  (1)、书中偶极距+→表示法和δ+、δ-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2)、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在某些方面是不同的。有时,局部共价键表现出极性,而整个分子则无极性,这是因为偶极距是一个向量,对于多原子分子的偶极距是各个偶极距的向量和,例:四氯化碳分子中C—Cl键是极性键,=1.46D,但四氯化碳分子没有极性,=0。

四、诱导效应

  定义:由于原子的电负性不同而引起的极性效应,是通过静电诱导而到分子的其它部分,这种作用成为诱导效应(I),分为静态诱导效应和动态诱导效应。

  存在:sigma和pi键中

  传递:沿化学键,限三个化学键内

  强度:与电负性有关(-I、+I),随距离逐步减弱

五、分子间的力

  化学键是分子中原子之间的作用力,它决定了分子的化学性质,而分子的物理性质则是由分子间作用力决定。

  对于以共价键结合的有机分子来说,它主要有三种分子间的作用力:

  1、定向力(偶极—偶极作用力):这种力产生在永久极性分子之间,由于分子有极性,所以分子间产生正负极相吸的定向排列。

  2、范德华力(色散力):非极性分子之间

  由于外界影响分子内的电荷分布不均匀,而产生一个瞬时偶极,这个瞬时偶极又可影响周围分子也产生瞬时偶极,瞬时偶极虽然回很快消失,但它又不断地出现因此总的结果上在非极性分子间产生一种极弱的引力—范德华力。

  范德华力的大小与分子的极化率有关,分子的极化率越大,分子间的范德华力也越大。极化率:RI>RBr>RCl>RF。

  范德华力的作用范围较小,只在分子间靠的很近的部分才起作用。

六、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

  有机反应要想得到新的分子,必须要发生旧键的断裂新键的形成过程。有机化合物绝大多数是共价化合物,一般共价键在断裂过程中由于分子结构和反应条件不同,断裂方式大致有两种:

  种类

  均裂

  异裂 断裂方式 C:Y→C +Y C:Y→C+ +Y-:;C-: +Y+反应中间体 游离基 正负离子 条件 高温、光照、过氧化物 酸、碱催化 反应类型 游离基反应 离子型反应 中间体:反应物到产物不是一步生成,而是通过几步的中间步骤这些中间步骤的产物叫中间体,存在时间短、不能独立存在,往往生成的一瞬间又参加下一步反应,因此无法将其分离出来,但可以通过特殊仪器来检测它。

  此外,还有一种反应,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同时发生的,在反应中没有离子或自由基中间体的形成—周环反应。

自我批判

  课堂教学往往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研员虽然来自一线,但毕竟不再按周课表上课了。所以教研员上公开课仅是“研究课”或“试验课”,说白了就是供老师们批判的课,而不是所谓的“示范课”(我院领导语)。因为在课堂节奏的把握、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和教学组织管理等方面,教研员肯定不如一线老师的。自我检讨本节课存在以下问题:

  (1)语言层面:口头禅“那么”出现频次较多,语言不够精练。

  (2)板书层面:

  ① 学生在练习1中氮原子电子式写了2对孤队电子,笔者打了“对勾”,尽管后来在学生书写符号的上方有正确符号板书,但又擦除,却仍然保留了不太完美的符号。

  ② 笔者在课临近结束时,匆匆板书碳原子与氮原子成单键的“楔形式”,将碳与氮之间用虚线连,对于氮原子的剩余2根键是以细、粗实线或虚线书写带来不确定的困惑。

  (3)教法层面:

  ① 仍旧比较“传统”——粉笔板书和讲授式为主,没有使用现代媒体技术。

  ② 来不及讲有机化合物分子内碳原子骨架连接方式:碳链、碳环或链环混搭等,时间不够紧凑、比较拖沓。

【基础有机化学课件】相关文章:

1.晏子使楚课件课件内容

2.英语课件ppt课件内容

3.秋游 教学课件 演示课件

4.《项链》课件

5.《公输》课件

6.《山雨》的课件

7.gkh的课件

8.《太阳》课件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jiaoan/262640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