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物理下册教案(2)

教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篇二:初二物理上册教案(沪科版共105页)

  1-1 走进神奇

  【教学目标】

  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中的神奇,这些来自大自然的神奇是让人惊叹的。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而这些神奇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课 时】1课时

  【教 具】多媒体、水、塑料瓶、塑料绳、玻璃杯、磁铁、铁钉、三棱镜、光源漏斗、乒乓球

  【教 法】讲解、实验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同学们好!从现在起,我们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学。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可以这么说,我们身边处处有物理。希望大家喜欢物理,去观察、实验、思考。下面看

  二.新课讲授

  1、在自然中

  自然现象中有很多神奇的现象,请看书上图1-1-----图1-7:

  ⑴浩瀚太空,群星闪烁,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复活的地球在宇宙的什么地方?

  ⑵当夕阳西下,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

  ⑶天公“发怒”是怎么回事?雷雨过后为什么经常会出现彩虹?

  ⑷生发万物的大地,为什么有时会山崩地裂,喷吐岩浆?

  ⑸江河为何有时也会“发怒”?

  ⑹巍巍雪山,高耸入去,为何甚至一声喷嚏高可能导致雪崩?

  ⑺风是怎样形成的?

  观看录像:海市蜃楼片段。

  介绍:1988年6月的一次凌晨,旭日自海面冉冉升起,先出现的是一个扁平的太阳,突然人们发现在它的上方,又出现了一个太阳,奇怪怎么有两个太阳呢?

  电脑模拟雷电的产生。

  介绍雾凇:冬天,我国东北松花江畔百里长堤上常会出现满眼的玉树琼花——雾凇(又称“树霜”)。这是我国的四大自然景观之一。这是怎么回事呢?

  自然真美丽,真神奇。

  请同学们举出一些自然界的神奇现象来。

  学生举例(约5-10分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生活中

  在我们生活中也会呈现另一些神奇。

  看课本图1-8------图1-13

  学生举例,你在生活中见到哪些些神奇的现象?

  下面我们看几个有趣的现象

  实验一:光的色散实验

  实验二:隔掌吸钉

  实验三:摩擦起电

  散开的塑料绳有干燥的手捋几下,看有什么现象?塑料绳不仅不能合拢,反而会膨胀开,有趣吗? 实验四:放大镜

  一矿泉水瓶中装水。把手指放到后面观察,手变粗了;用它看书上的字,字变大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还有一有趣的事,据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111米高空飞行时发现身边似乎有一条小虫,他伸手抓来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这个传说真实吗?

  实验五:学生实验

  请同学们做个实验,撕一长纸条,平放在桌面上,然后把钢笔帽立在纸条的一端。你能不能把纸条从钢笔帽下抽出来,而钢笔帽不倒。

  实验六:

  现有一小漏斗,一个乒乓球,如果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给它吹气,会怎么样呢?

  实验七:矿泉水为什么流不出来?

  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物理现象。大家举些来看。

  以上的事例及很多有趣的现象都可以用我们的物理知识来解释。

  三.小结:

  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希望大家喜欢物理,去认真地观察、实验、思考。

  四.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

  2.写出你见到或听到的一些神奇的物理现象(至少10个,书上没有的)

  3.阅读第二节内容,下节讨论

  【板书设计】

  1-1 走进神奇

  1、自然中…

  2、生活中…

  【反 馈】

  1.

  1-2 探索之路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

  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3、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的、曲折并富有意义的。

  【重点难点】了解探索之路

  【课 时】1课时

  【教 具】录像

  【教 法】阅读、讲解、讨论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举些身边的物理现象

  二.新课引入

  物理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近代和现代,近代每一次的工业革命都是物理学的突破。从蒸汽机到电的产生,再到信息技术的出现,物理学的研究上出现重大的突破。人类对科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三.新课

  1、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

  看图1-14---图1-18及说明,了解古文明

  我国古代文明:

  我国四大发明中,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事物的状况,第一种在文学上,第

  二种在战争中,第三种在航海上,从那里接着产生无数的变化,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能比这三种发明,对人类事业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2、物理学的进步之阶

  看图1-19---图1-22 及说明,了解四位科学家的贡献

  从蒸汽机到核能发电:17-18世纪,由于工业生产的需要和力学、热学的发展,促进了蒸汽机的研制。蒸汽机的出现,导致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由手工业生产走向大规模机器生产,人类生活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到19世纪,由于法拉第、麦克斯韦等科学家在电与磁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人类产生了电能,并制造了各种电气设备,人类社会进入了应用电能的时代。21世纪,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日益深入,开始利用核能发电。

  物理与高新技术:现代,随着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进一步认识,促进了信息技术、现代交通技术、电脑、纳米技术空间技术的发展。一个崭新的智能化、信息化的高新技术时代正在迎接着我们。

  四.小结(略)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 2.谈谈人类对自然探索的认识。

  【板书设计】

  1-2 探索之路

  1、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

  2、物理学的进步之阶

  【反 馈】

  1.

  2.

  1-3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教学目标】

  1、了解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3、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

  【重点难点】知道什么是物理学,知道科学探究的环节及方法

  【课 时】1课时

  【教 具】录像

  【教 法】阅读、讲解、讨论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人类在认识自然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那么什么是物理学(Physics)呢?

  二.新课引入

  物理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近代和现代,近代每一次的工业革命都是物理学的突破。在探索之路上,有众多的科学巨人为后人留下了果实丰硕的园地、科学探究方法及不朽的科学精神。“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三.新课

  1.知识园地-----硕果累累

  很多的前进在探索神奇现象的过程,逐渐发现蕴藏其中的某些物理规律。随着对这些规律的深入探究,物理学的体系便 逐渐形成了。

  那么什么是物理学呢?

  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看图1-23-----图1-28

  人类科学探究的硕果。

  正是由于众多的科学家致力于不断的探究,我们的生活才越来越丰富起来。

  2.科学探究-----其乐无穷

  科学巨人不仅为我们留下了知识的宫殿,而且还创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

  贡献最大的应该是意大利的物理学家伽利略。

  看图1-29,了解“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讲“钟”的故事。

  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呢? ●科学探究环节:

  猜想与假设 评估 交流与合作

  在科学探究中,大家要学会问,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学会合作。

  3、科学精神---永远高扬

  科学家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还为后人留下了永远高扬的科学精神。

  学生看图1-31-----图1-33阅读后讨论。

  问:通过阅读,你们认为科学家们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诀窍在哪里?

  四.小结(略)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

  2.什么是物理学?科学探究的环节是什么?谈谈对初中物理的想法。

  【板书设计】

  1-3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知识园地-----硕果累累

  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2.科学探究-----其乐无穷

  猜想与假设 评估 交流与合作

  教学过程

  一、 绚丽多彩的运动世界

  充分运用多媒体的视听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展示这个运动的世界:人在林阴道上行走;汽车在公路上奔驰;飞机在天空中翱翔;小鸟在树林中飞翔;月球绕地球转动;地球绕太阳转动;整个宇宙的成千上万个星系都在运动。

  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这里让学生再列举自己认识的一些运动现象,结合多媒体展示和学生举例自己得出:世界是运动的。

  二、 人文视野中的运动世界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们总是不断地用不同的方式感知和描述这个运动的世界: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

  充分鼓励学生说出描述运动的诗词、音乐、绘画、词汇等。

  例如在诗词方面举出他们学过或看过的各种诗句。教师可依据学生说出的一些诗句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如绝句·登天门山等)。

  在音乐和绘画方面学生可能举出得少些,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古曲《流水》、梵高的《星夜》、毕加索的《沐浴的玩球者》或祖国的传统国画等。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音乐和绘画所表现出的运动情景。

  在词汇方面学生可以说出“上升、下落、跑步、转动、飞奔”等。

  教师活动:展示诗词、音乐、绘画等,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情感去体验运动的各种形式。

  学生活动:讨论和交流,说出描述运动的诗词、词汇等,能说出古曲《流水》中是如何描述运动的,能描述绘画中表现运动的各种方式。

  三、 科学视野中的运动世界

  科学家又是如何来描述这个运动的世界的呢?

  科学家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及实验方法来描述与研究运动。

  同学们,你们对科学上所说的运动是如何认为的呢?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能说出物体位置的改变就称为运动。

  教师指出:物理学中所说的机械运动(mechanical motion)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这里说的另一个物体,即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reference object)。

  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rest)的。 用多媒体展示动画:一女孩站在树的对面静止不动或从同学身旁飞驰而过的火车等。

  学生说出树木是静止的。但教师在这里要激起认知矛盾(或者有学生主动提出矛盾的观点):地球是运动的,树木在地球上随着地球一起移动,按理说树木是运动的,但平时我们看起来树木是静止的,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出:从女孩这方面来看,树木和她自己的位置关系没有改变。(可再展示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教师点明:看来判断树木是否静止,是拿树木和女孩自己比较,看树木的位置发生变化没有。 再用多媒体展示动画:另一个男孩向女孩走来。问:男孩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为什么?

  引导学生用参照物、位置改变等概念去描述:以女孩为参照物,男孩和她之间的位置在不断改变,所以说男孩在运动。顺势提出:如果男孩来观察女孩,以男孩为参照物,女孩和他之间的位置在变化吗?可不可以说在男孩看来女孩是运动的?还可不可以认为在男孩看来,树木也是运动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看来说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是相对于选定的参照物来说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了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反之,就是静止的。

  因此,我们描述物体运动或静止时都要特别说明是以什么为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结论常常会不一样。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jiaoan/269543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