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2)

教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离我不远的一块巨石,负重承托着一块两头翘起的弯弯石头,似一艘即将出海的渔船。我凝神视之,只见船儿动了,似缓缓破浪入海,溅起团团白色浪花。定神视之,原来是一簇簇轻如棉絮的乳白云烟从石船底下悠游而过,使人对石船产生了游动的幻觉。我转到一尊赤红色的巨石面前,只见一个老石匠和两个青年石匠,头戴雨笠,站立在麻竹粗壮的手脚架上,依着巨大的岩石雕凿,看那精神矍铄的老工匠和血气方刚的青年工匠,春雨淋透了他们的`衣裳,隆凸起的肌肤清晰地显露出来,宛如一座立体的浮雕。我斗胆走上前去,问他们为何要雕凿题字,他们却哈哈大笑起来,指着漫山飘洒的烟雨对我说:“我们雕的是‘烟雨东山,荟萃奇石’,这可是一次难以寻觅的机遇呀。”

  一阵豪豪爽爽、清清朗朗的笑声,伴着春雨融入东山缓缓流动的烟云雾气里。

  1.本文二、三自然段抓住了东山岩石什么特点来写的?(10字以内)

  答:□□□□□□□□□□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三自然段突出了雨中东山岩石之美。

  B。二、三自然段表达了雨中游东山的情趣。

  C。二、三自然段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D。二、三自然段点明了大自然也有着令人思考的深刻寓意。

  3.第四段写石匠一段文字的作用是()

  A。说明人是大自然的主宰。

  B。说明大自然的美景要靠人的智慧和力量来创造。

  C。说明抓住机遇才能创造美好生活。

  D。说明人与大自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4.结合本文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①全文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围绕_______________展开景物描写。

  ②全文主要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5.用一个短句概括出全文景物描写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都江堰

  余秋雨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励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而在甘肃、陕西、山西、内蒙一带,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淡淡的夕照、荒凉的旷野溶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的多了。

  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但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了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的中国才有了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

  它的水源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决不炫耀、毫无所求得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

  它,就是都江堰。

  6.(1)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不超过10个字)

  答:作用是□□□□□□□□□□

  (2)第一段的意思,如果换成以都江堰为主体,应如何表述?(不超过2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第二段首先概述长城的伟大,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不超过12个字)

  答: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第二段中“站远了看”和“味道”分别指什么?

  答:“站远了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8个字)

  “味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十五个字)

  8.第三段从哪三个方面对都江堰和长城作了比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五段中,作者指出都江堰和长城的文明大不相同,请加以概括。(各不超过1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观点,以反衬的手法贬长城褒都江堰,满怀激情地赞美了都江堰的千古功绩。

  B。开始不写都江堰而写长城,是为下面更好地写都江堰作铺垫,因为二者有许多一致的地方。

  C。本文在评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工程时,融进了自己的文化认识和感受,抒写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D。作者赞美都江堰,主要是因为它历史悠久,长城只是它的小弟弟,是它的后辈。

  E。作者着眼于造福人民大众的角度,鲜明的提出了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励人心的工程,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都江堰热爱和崇敬的感情。  第29课时参考答案

  1.形状奇异,七彩缤纷

  2.D

  3。C

  4。①我的所见所闻;雨字②比喻;使所写的事物具体形象。

  5.东山春日烟雨图。

  6.(1)揭示主旨,总领全文。

  (2)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

  7.(1)留下人类意志力的骄傲

  (2)“站远了看”指从今天看历史;“味道”指保持自然古朴,给人浑厚感觉。

  8.修建时间、社会功用、文明特点。

  9.长城:突兀在外,讲求排场,缺乏活力。

  都江堰:浸润延伸,朴实真诚,充满活力。  10.AD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jiaoan/277955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