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小班数学活动说课稿(3)

教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小班数学活动说课稿5

  一.说教材:《小手比一比》是幼儿园小班数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幼儿对1.2.3这几个数能手口如一的点数,一般来说,3-4的幼儿对数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让幼儿学习手口一致点数。可以为幼儿在今后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二.学习目标:

  1.认识目标:通过游戏操作是幼儿初步感知:1.2.3.

  2.能力目标:是幼儿大胆、勇敢的回答问题。

  3.情感目标:感受与爱互助带来的乐趣。

三.学重点,难点:手口如一的点数1.2.3

四.说准备:

  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我为本次数学活动准本了:

  1.卡通数字1.2.3

  2.1.2.3的大数字以及相应的图片

  3.魔术口袋极小水果.

  4.小数子卡片1.2.3

五.说教法、学法:这一节课的数学是针对小班幼儿,他们的年龄小,爱动,爱玩儿,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的数学方法。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充分发挥幼儿对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突出有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数学过程中,通过幼儿数一数,说一说,做一做多种形式,让幼儿积极动眼,动脑,动手,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经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六.活动程序:课堂教学是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因此我设计了以下3个环节:

  1.唱歌曲引起兴趣,在这个环节中说出1.2.3分别像什么,引发幼儿的好奇心,这样,幼儿对之就有了兴趣。

  2.观察:这个环节中我出示的图片让幼儿观察他们像什么,然后说出是几

  3.运用游戏,进入主题,在这个环节我利用老师和幼儿互动的游戏《我出几你念几》,《我来说你来比》,《看实物出手指》,自己动动手,根据实物说出1.2.3的数量。

  这节课,我通过3各环节的教学设计指导幼儿观察游戏操作,获取新知,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眼,动手,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是幼儿学习有兴趣,学有所获。

小班数学活动说课稿6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形成“双”的概念,知道一双有两只。 2、能按鞋子、袜子、鞋垫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3、初步感受改编儿歌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鞋子、袜子、鞋垫各人手一份、玩具小熊一只、鞋架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以出示袜子,引导幼儿观察为引入,初步感知“双”有两只。 1、谁来了?有几只啊,我们来数一数。

  2、复习儿歌《袜子歌》,引导幼儿讨论、小结。 讨论:它们是好朋友吗?哪里一样?

  小结: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的两只袜子也叫一双袜子,它们是好朋友。

  (二)出示鞋子,引导幼儿观察,再次感知“双”的概念

  1、这是谁呀?有几只鞋子?两只也可以说成什么?它们是好朋友吗?为什么? 小结: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的两只鞋子也叫一双鞋子,它们是好朋友。

  2、引导幼儿将《袜子歌》改编为《鞋子歌》

  (三)请配班老师扮小熊设置情景,让幼儿帮忙收拾鞋子、袜子,引导幼儿初步配对, 师巡回指导。

  提出规则: (1)两个好朋友要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

  (2)将配成对的鞋子(袜子)放到鞋架(夹在绳子上),排放整齐。

  (四)以小熊口吻感谢幼儿,并邀请小熊和幼儿一起参观鞋垫墙,引导幼儿为鞋垫配对。

  1、(以小熊的语气)这又是什么呀?它有好朋友吗?它们会一样吗?

  小结:鞋垫也有好朋友。它们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也叫一双。

  2、引导幼儿将《鞋子歌》改编为《鞋垫歌》

  (五)延伸活动:

  1、以小熊的口吻引导幼儿懂得不乱扔东西,要主动帮妈妈或老师整理东西。 2、让幼儿为鞋垫寻找朋友并粘帖在墙上为其配对,活动自然结束。

小班数学活动说课稿7

  题目:《1和许多》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班数学活动《1和许多》。下面我将从幼儿、教材、教法学法、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及评价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次活动的理解和认识。

一、说幼儿。

  本次活动的对象是3岁刚刚入园的孩子,我将这个年龄段孩子阅读的特点总结如下:

  一是孩子特别喜欢按照顺序背数字,甚至可以背到10,这种行为表明这些孩子对这些数字特别感兴趣。

  二是孩子还没有建立初步的量概念,例如:当孩子做自我介绍的时候总是习惯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来表示三,有一次我换成了另外三个指头孩子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所以我想通过活动,引导孩子初步感知“1”和“许多”这两个不同的量。

二、说教材。

  我准备的资料是浙江教育出版社的“幼儿智慧活动课程”小班上册数学领域上的“1”和“许多”。 认识“1”和“许多”是认识量的基础也是感知集合和元素关系的基础,单个的数量“1”很容易理解和表示,“许多”是一个集合的概念,孩子不能感知集合这种抽象的概念,但是通过和“1”的对比后却能够很容易感知这两个量以及“许多”这个大集合是由一个一个元素组合而成的。

三、说教法。

  活动过程中,我要运用提问法,图片展示法。

四、说学法。

  活动中,幼儿主要运用操作法,观察法,讨论法。

五、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导向作用。

  (一)情感目标: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二)能力目标:能区别1和许多这两个不同的量

  (三)知识目标:知道 许多是由一个一个1组成的。 三个目标相辅相成,又循序渐进。

六、说话动准备。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要做以下准备工作。

  (一)经验准备:能听懂老师的指令。

  (二)物质准备:

  1、若干苹果图片是为了在第一个环节中孩子具体操作而准备的材料。

  2、让孩子们观察图片,图片上是有很多的苹果,是为了

  在第四个环节中帮助孩子感知很多是由一个一个组成的

  3、课件是为了在第三个环节中帮助孩子通过三组图片的对比感知“1”的量和“许多”的量的区别。

七、说话动过程。

  本次活动总体上共有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引导幼儿自主操作,帮助孩子初步探索和感知一个苹果的含义。 第二个环节是引导通过观察PPT,感知“1”和“许多”的差异,并能够区别“1”和“许多”。 第三个环节是让孩子们感觉“1”的量和“许多”量之间的区别。 第四个环节是通过孩子们的观察,一个一个的数一数,感知“许多”是由“一个一个”组成的。

八、说活动延伸.

  本次活动将在生活中寻找“1”和“许多”都藏在了哪些地方?作为了活动的延伸有三个作用,第一是可以巩固对这两个量概念的理解,第二是帮助孩子建立数学的知识是可以在生活中寻找到的意识和观念。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jiaoan/378136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