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案(2)

教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案3

  学习目标

  1. 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

  2. 掌握零点存在的判定定理.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预习教材P86~ P88,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1:一元二次方程 +bx+c=0 (a 0)的解法.

  判别式 = .

  当 0,方程有两根,为 ;

  当 0,方程有一根,为 ;

  当 0,方程无实根.

  复习2:方程 +bx+c=0 (a 0)的根与二次函数y=ax +bx+c (a 0)的图象之间有什么关系?

  判别式 一元二次方程 二次函数图象

二、新课导学

  ※ 学习探究

  探究任务一:函数零点与方程的根的关系

  问题:

  ① 方程 的解为 ,函数 的图象与x轴有 个交点,坐标为 .

  ② 方程 的解为 ,函数 的图象与x轴有 个交点,坐标为 .

  ③ 方程 的解为 ,函数 的图象与x轴有 个交点,坐标为 .

  根据以上结论,可以得到:

  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就是相应二次函数 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 .

  你能将结论进一步推广到 吗?

  新知:对于函数 ,我们把使 的实数x叫做函数 的零点(zero point).

  反思:

  函数 的零点、方程 的实数根、函数 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三者有什么关系?

  试试:

  (1)函数 的零点为 ; (2)函数 的零点为 .

  小结:方程 有实数根 函数 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 函数 有零点.

  探究任务二:零点存在性定理

  问题:

  ① 作出 的图象,求 的值,观察 和 的符号

  ② 观察下面函数 的图象,

  在区间 上 零点; 0;

  在区间 上 零点; 0;

  在区间 上 零点; 0.

  新知:如果函数 在区间 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 0,那么,函数 在区间 内有零点,即存在 ,使得 ,这个c也就是方程 的根.

  讨论:零点个数一定是一个吗? 逆定理成立吗?试结合图形来分析.

  ※ 典型例题

  例1求函数 的零点的个数.

  变式:求函数 的零点所在区间.

  小结:函数零点的求法.

  ① 代数法:求方程 的实数根;

  ② 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 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 动手试试

  练1. 求下列函数的零点:

  (1) ;

  (2) .

  练2. 求函数 的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

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

  ①零点概念;②零点、与x轴交点、方程的根的关系;③零点存在性定理

  ※ 知识拓展

  图象连续的函数的零点的性质:

  (1)函数的图象是连续的,当它通过零点时(非偶次零点),函数值变号.

  推论:函数在区间 上的图象是连续的,且 ,那么函数 在区间 上至少有一个零点.

  (2)相邻两个零点之间的函数值保持同号.

  学习评价

  ※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 函数 的零点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2.若函数 在 上连续,且有 .则函数 在 上( ).

  A. 一定没有零点 B. 至少有一个零点

  C. 只有一个零点 D. 零点情况不确定

  3. 函数 的零点所在区间为( ).

  A. B. C. D.

  4. 函数 的零点为 .

  5. 若函数 为定义域是R的奇函数,且 在 上有一个零点.则 的零点个数为 .

课后作业

  1. 求函数 的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并画出它的大致图象.

  2. 已知函数 .

  (1) 为何值时,函数的图象与 轴有两个零点;

  (2)若函数至少有一个零点在原点右侧,求 值.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案4

  第一课时: 3.1.1

  教学要求: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掌握零点存在的判定条件.

  教学重点:体会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之间的联系,掌握零点存在的判定条件.

  教学难点:恰当的使用信息工具,探讨函数零点个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思考:一元二次方程 +bx+c=o(a 0)的根与二次函数y=ax +bx+c的图象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讲授新课:

  1、探讨函数零点与方程的根的关系:

  ① 探讨:方程x -2x-3=o 的根是什么?函数y= x -2x-3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

  方程x -2x+1=0的根是什么?函数y= x -2x+1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

  方程x -2x+3=0的根是什么?函数y= x -2x+3的图象与x轴有几个交点?

  ② 根据以上探讨,让学生自己归纳并发现得出结论: → 推广到y=f(x)呢?

  一元二次方程 +bx+c=o(a 0)的根就是相应二次函数y=ax +bx+c的图象与x轴交点横坐标.

  ③ 定义零点:对于函数y=f(x),我们把使f(x)=0的实数x叫做函数y=f(x)的零点.

  ④ 讨论:y=f(x)的零点、方程f(x)=0的实数根、函数y=f(x) 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的关系?

  结论:方程f(x)=0有实数根 函数y=f(x) 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 函数y=f(x)有零点

  ⑤ 练习:求下列函数的零点 ; → 小结:二次函数零点情况

  2、教学零点存在性定理及应用:

  ① 探究:作出 的图象,让同学们求出f(2),f(1)和f(0)的值, 观察f(2)和f(0)的符号

  ②观察下面函数 的图象,在区间 上______(有/无)零点; _____0(<或>). 在区间 上______(有/无)零点; _____0(<或>). 在区间 上______(有/无)零点; _____0(<或>).

  ③定理: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即存在c (a,b),使得f(c)=0,这个c也就是方程f(x)=0的根.

  ④ 应用:求函数f(x)=lnx+2x-6的零点的个数. (试讨论一些函数值→分别用代数法、几何法)

  ⑤小结:函数零点的求法

  代数法:求方程 的实数根;

  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 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⑥ 练习:求函数 的零点所在区间.

  3、小结:零点概念;零点、与x轴交点、方程的根的关系;零点存在性定理

  三、巩固练习:1. p97, 1,题 2,题 (教师计算机演示,学生回答)

  2. 求函数 的零点所在区间,并画出它的大致图象.

  3. 求下列函数的零点: ; ; ;

  4.已知 :(1) 为何值时,函数的图象与 轴有两个零点;

  (2)如果函数至少有一个零点在原点右侧,求 的值.

  5. 作业:p102, 2题;p125 1题

  第二课时: 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教学要求:根据具体函数图象,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 通过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使学生体会函数零点与方程根之间的联系,初步形成用函数观点处理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教学重点:恰当的使用信息工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提问:什么叫零点?零点的等价性? 零点存在性定理?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案5

  知识与技能

  1.结合方程根的几何意义,理解函数零点的定义;

  2.结合零点定义的探究,掌握方程的实根与其相应函数零点之间的等价关系;

  3.结合几类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特征,掌握判断函数的零点个数和所 在区间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化归与转化思想的引导,培养学生从已有认知结构出发,寻求解决棘手问题方法的习惯;

  2.通过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培养学生主动应用数学思想的意识;

  3.通过习题与探究知识的相关性设置,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得出判断函数的零点个数和所在区间的方法;

  4.通过对函数与方程思想的不断剖析,促进学生对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体验化归与转化、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这三大数学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的意义与价值;

  2.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和严密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感受学习、探索发现的乐趣与成功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零点的概念及零点存在性的判定.

  教学难点:探究判断函数的零点个数和所在区间的方法.

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案】相关文章:

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教案

2.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案

3.“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设计

4.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优秀教学设计

5.关于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测试题

6.《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说课稿

7.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评课稿范文

8.《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9.高一数学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练习题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jiaoan/386345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