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三月桃花水教案(4)

教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月桃花水教案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五个,会写11个。

  2.与《春潮》对比阅读,体会两篇课文在语音、语速和用词方面的不同,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接受文化熏陶,提高思维水平。

  3、用心体会文中的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对偶句等句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妙处。

  4、让学生在熟读成诵中,达到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的目的。

教学重点:

  与《春潮》对比阅读,体会两篇课文不同的风格,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教学难点:

  用心体会文中的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对偶句等句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妙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昨天,我们还沉浸在以锐不可挡之势滚滚而来的二月春潮里,今天,三月桃花水又犹如一首舒缓轻柔的小夜曲向我们涓涓流来——-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

  (由于没有相关的音像资料,因此教师可以以生动的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导入,初次提示学生要与《春潮》对比阅读。另外本课语言优美,因此教师在设计导语、总结语时也应力求优美,与文章意境相符。)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整体感知;: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词,先自己读,再指名读。(出示的生词包括含生字的,和以前没接触过的,如:催促、应和)

  3、交流:同学们在预习时通过解决了哪个词语。(四年级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词语的习惯,尤其应该强化对词典等工具书的使用。)

  4、默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检查学生读书的收获,引导学生读文章一定要从整体感悟。教师相机板书:水清如明镜

  水声如音乐)

  学生的收获可能是零乱的,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整理,也就是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如:学生可能笼统的说——三月桃花水很美,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再问问他:“这几句写的是水的()美。”

三、精读悟情

  教师小结:看来,两读课文之后,三月桃花水那悦耳的流淌声和清澈的身影已经给同学们留下了印象。这就是你们读书所得。让我们再用心读读课文,圈一圈、画一画有关的语句。(学生再次默读。教师提示学生用不同的读书记号做批注。)

  “水声如音乐”——

  1、学生交流画出的语句。(1、3、4段)

  2、(重点指导朗读第四段)请大家先想一想这一段该怎样读,在自由练读。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的心情。

  3、指名朗读,男女生进行朗读比赛。(发现读的好的,让他说说自己为什么读的好——如;把自己当做沉睡了一冬的河流,醒来后心情愉悦;再如:学生结合“呵,河流醒来了!”一句,体会到作者看到河流哗哗流淌时的惊喜、之情……)

  4、教师引读第三段,全班感情朗读第四段。

  5、这样动听的流水声,你想用一个什么句子来夸夸它?(仿照“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

  水清如明镜——

  1、学生交流画出的语句。(2、5、6段)

  2、(重点指导学习第四段)它看到燕子、垂柳、姑娘、炊烟……怎么能说明“水清如明镜”呢?(倒影)

  3、让我们也做一次大饱眼福的桃花水,尽览水中美景——自由练读。

  4、想不想看一看水中美景?请大家闭上眼睛,看你能看到些什么。指一名学生配乐朗读。其他学生闭目想象。

  5、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结合读书所得说,也可以继续展开想象说,教师及时评价——这是省略号里藏的话。)

四、总结全文;

  1、三月桃花水,声如音乐,清如明镜,怎能不叫人沉醉,叫人流连——

  全班齐读7-9自然段。

  2、读到这儿,你有不懂的地方吗?(可能质疑“比金子还贵”“盛满心灵的酒杯”)

  3、让我们也把这“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的三月桃花水盛满我们“心灵的酒杯”吧。全班配乐朗读全文。

点评:

  1、以读为本贯穿课堂始终,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读的指导手段丰富多彩,重视了默读的训练,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像;这有利于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有利于培养语感,加强情感的熏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教师把握住了这一点,没有因泛泛的拓展、想象、联系实际谈感受而占去了学生读书的时间。

  2、阅读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具有启发性(激发思考)和开放性(各种角度寻求答案;富有引起对话的魅力)的问题,给学生以广阔的读书、思考空间,鼓励自由学生发言,自由交流,自由质疑,以各人独特的生活经验、感受和体会相互启迪。如:“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这是个牵动着全段的问题,几乎从整段课文中都能找到有关句子来回答。这样的问题不但给学生创设了思维和交流的空间,也会使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好习惯。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的共鸣等多方面谈自己感动的原因,让多个孩子交流感受,读议结合中,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对话的舞台。教师还重视指导默读的方法,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培养自主的、创造的阅读能力和边读边想的习惯。

  3、体现了学习过程与方法。本节课无论是创设情境、识字、阅读还是说话,处处体现了方法与过程的指导,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月桃花水教案7

  设计理念:

  1全面提升:积极贯彻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和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2、少教多学:指导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抓住关键词、借助联想品味语言情境,指导学生逐步掌握读、悟、写的方法。

  3、以读促悟,读写结合:通过指导学生抓课文关键词句、发挥想象描述,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感受事物特点,进而联系生活和自己的情感体验,拓宽学习内容,学习文本句式展示自己对春水的感受,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解析:

  《三月桃花水》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第八册第二单元“春潮”的第二篇主体课文, 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用清晰的结构描述了三月桃花水声音动听、光芒耀眼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全文语言优美,节奏感强,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对春水的印象和感受,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富想象力。同时,语言表达具有鲜明的句式特点,是指导学生感悟语言,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好教材。

生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识字的能力和一定的语言文字阅读及感受能力,生活经验丰富,善于联想和想象,具有一定的语言模仿和创作能力。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写景类文章的学习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关键词句、结合生活实际和自己的想象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三月桃花水的特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结合“春潮”的主题,进行文字理解和感悟,体会诗歌中描述的春水的美,激发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3、 通过自主学习与交流、小组合作与展示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运用抓关键词和写作句式的方法学习,提升学生诵读和理解的习能力。

  4、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编创,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和表达春水的不同特点,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本语言的美感。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多角度描述,丰富情感,练习表达。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文本的表达方式,结合自己的实际发现和感受描述春水,进行语言表达迁移训练。

教法:提纲挈领法、理解诵读法、拓展表达法;

学法:阅读批注法、诵读品味法、合作交流法;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回顾对春水的不同感受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美丽的原野,美丽的桃花水。

  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桃花水”。

  2、默读课文,回顾内容,本文主要写了三月桃花水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自读课文)

  3、组织交流,明确课文层次结构:

  课文用充满好奇的疑问句作为总起,激发读者对于三月桃花水的兴趣,进而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了三月桃花水的美丽。后文分别抓住了三月桃花水的声音和光芒进行细化描写。最后总结全文,结合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都融在课文的语言文字中,今天就让我们用美丽的文字去感受美丽的桃花水。

二、细读文本,提升语言:

  1、总起激兴趣:

  (1)指名朗读第一部分(1、2自然段)

  (2)作者的总起方式很特别,你发现了吗?

  (课件出示第1、2自然段文字)

  (指导学生发现文本的总起为两个问句,分别从声音和光芒两方面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在畅想声音时,作者把它比作了“一串小铃铛”,体现了声音的动听。在畅想光芒的时候,又把它比作了“一匹明洁的丝绸”,展示了它的光亮、顺滑。这是多么富有特色的三月桃花水啊!只有善于发现文字的奥秘,才能读出文章真正的美来。

  试试看!自读第2自然段,看看自己有什么发现?可以把重点的词划下来。

  (学生自读,尝试自主发现。,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抓住“舞动绚丽的朝霞”、“有一千朵樱花,点点洒上了河面;有一万个酒窝,在水中回旋。”体会三月桃花水在作者心中的印象。

  方法小结:学习语文就是要这样,通过文字看内涵,品味语言的魅力。

  2、分述名特点:

  (1)本文主要抓住三月桃花水的声音和光芒来展现特点的,我们来细细品味一下。

  (2)引领学习:

  (课件出示第3、4自然段内容)

  第3自然段是对第4自然段的概括,把三月桃花水比作“春天的竖琴”。这个比喻可以展示桃花水的什么特点?

  (课件播放竖琴的声音)

  谁来联系竖琴的特点说一说。

  (引导学生发现三月桃花水声音的动听、柔和、多变、轻缓等特点,教师借机板书。)

  抓住这些特点,通过文字的细致描述来体会。自读第4自然段,找找能够体现这些特点的词语。

  (学生自学勾画)

  把你的发现和同桌交流一下吧!

  (同桌合作学习,教师行走倾听。)

  组织汇报:说说你都找到了那些词句展示如竖琴一样的水声?

  预设:①抓住“浪花--鼓点“、“水波声--鸣响”、“低语--谈心”、“叮咚声--铃声”、“水浪声—催促”等对应的词语,体会水声的多变和轻柔。

  ②抓住“敲打”、“应和”等词语体现声音的交响。

  三月桃花水就是在着丰富的场景中、多变的声音中散发它的魅力,我们如何通过朗读来展示呢?自己练一练,注意体现重点词的韵味。

  (学生练读后进行展示。)

  (3)方法小结:

  (课件出示)找到概括句,明确特点。进入文本,寻找根据。回文朗读,体现韵味。

  (4)方法迁移学习:

  运用我们找到的学习方法,先自主学习第5、6自然段,有自己的发现和体会。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丰富自己的认识。最后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朗读。

  (5)组织汇报:

  预设:①抓住“明镜”了解三月桃花水闪亮、平静、清澈等特点。

  ②抓住排比句式“看见了······看见了······看见了······看见了······”体会作者对春水中影响的发现。

  ③抓住“燕子翅膀过着白云”、“垂柳如烟如雾”、“水底浮起花瓣”、“村庄升起袅袅炊烟”体会水的干净、纯洁、清澈、明亮。

  (展示朗读)

  (6)配乐朗诵:

  分组朗读第3、4自然段和第5、6自然段。

  3、拓展学表达:

  (1) 三月桃花水的美不仅是因为它有动听的声音、耀眼的光芒,不仅可以看、可以听,还有很多特点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感官去发现。

  (2)指导编创:三月桃花水还是可以闻的,有什么样的味道渗透其中呢?

  预设:片片花瓣漂浮在水上,花朵的芳香在水面上荡漾。

  河水流过青草地旁,青草裹挟着泥土的芬芳,散发着新生命的味道。

  (3)自主创作:就用这样的方式,用不同的方式感受桃花水的美!

  (学生自主创作,可以品尝、触摸、玩耍等)

  (4)组织交流,师生共同点评;

  4、总结抒情感:

  作者对三月桃花水有着丰厚的情感,你知道为什么吗?

  (不仅因为它的美丽、动听、清澈、明净,更因为它给万物带来了生机,给田野带来了希望,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让我们把这丰富的情感融进心中,一起读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吧!

  (学生齐读)

  你觉得哪句话令你印象深刻?

  (学生自主评说,教师引导发现最后的“让三月的桃花水盛满我们心灵的酒杯”。体会作者的陶醉之感,喜爱之情,赞美之意。)

三、课堂小结:

  1、这篇课文让人最难忘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尝试总结:清晰的结构、准确的特点、优美的语句、练习的范本等)

  2、这篇课文和《春潮》相比,阅读感受有何不同?

  (学生进行对比赏析:写作的结构顺序不同,语言的风格不同,表达感情不同等。)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将自己写的段落和同学的相互整合,尝试编辑成一篇文章。

  3、搜集更多和“春水”有关的谚语,体会春水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板书设计:

  三月桃花水

  听 声音:春天的竖琴 柔和、多变、动听、轻缓

  看 光芒:春天的明镜 闪亮、平静、清澈、纯洁

  闻、尝、摸、玩······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jiaoan/403963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