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3)

教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5

  一、复习。

  1、课文讲了:给予快乐。

  2、这个故事是因何而起的?

  由汽车引出这个故事,文中记述了保罗两次都把小男孩想错了。谁能用“当……是,保罗……”的句式说说。

  第一次:

  第二次:

  二、学习课文(第一次)

  过渡:办公室前,保罗告诉小男孩,这车是“哥哥送给我的圣诞礼物”,小男孩吃惊得瞪大了眼睛:

  1、演示第三节:A、小男孩的意思是……?

  B、你惊讶吗?指导读出惊讶的语气。

  C、师生对读。指导齐读。

  2、但小男孩接下去说的话让保罗也十分惊讶。

  演示第5节:A、齐读。谁能把这一段话读好,把自己内心的震撼、感动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呢?

  B、保罗惊讶的是什么?演示(第4节):小结

  C、保罗被感动(敬佩)了,你是从哪里看出的?(吃惊、不由自主)

  3、于是他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引读:“你愿意坐我的车兜一圈吗?”

  小男孩愿意吗?齐读第7节。

  三、学习课文(第二次)

  过渡:

  1、步置自学课文,小男孩的表现“——”;保罗的想法“~~~”;想想保罗又错在哪里?

  2、检查:保罗又错了,他错在哪里?

  3、小男孩说的那一番充满爱心的话真让人感动,谁能念这一段话?

  多么坚定的承诺,多么美好的愿望!相信小男孩会在多年后实现自己的梦想。你认为那时最快乐的人是谁?为什么?

  老师相信你们是一群充满爱心的还孩子,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

  四、学习课文(第12-13节)

  过渡:保罗下了车,把弟弟抱进了车里……他们三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演示:他们三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1、这会是一个怎样的夜晚呢?

  2、为什么这个夜晚对他们三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人物角度说说。)

  3、演示第13节:

  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懂得“给予”别人的东西是多方面的,物质是需要的,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只要你能够给别人一点帮助、安慰,别人都会感激你,你也会快乐。

  五、总结深化。

  1、保罗的哥哥因为而感到快乐,小男孩因为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而感到快乐,我也曾因为而感到快乐。(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进一步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

  2、名言互勉。

  高尔基:“给永远比拿愉快。”

  巴金:“一心为自己,一生安慰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从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快乐”,同学们,你们什么时候最快乐?

  2、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有关快乐的文章,补充课题:

  给予是快乐的。

  3、那么,快乐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什么是给予?

  生:为什么说给予是快乐的?

  ……

  5、这些问题提得真好,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第24课 给予是快乐的,请同学们把书翻到本113页,自由读一读预习导读,看看学习这篇课文有那些要求。

  (指名回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么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自字音,认清字形,句子要读流利。

  (指名回答,请同学补充。)

  2、那么这件事让保罗明白什么呢?

  (指名回答:明白了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出示:

  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生齐读这个句子。

  3、是什么让保罗如此真切的感受到给予是快乐的,让我们来读1~12自然段。读后,请同学来复述这个故事。

  (指名学生讲故事。)

  4、在这些事中有哪些是让你或者保罗感到意想不到的呢?请同学们默1~12自然段,并用笔划出来,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5、交流:

  ⑴ 出示:

  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保罗点点头。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

  保罗以为男孩希望自己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体会“睁大眼睛”和“惊叹”,为什么男孩会感到惊讶。

  小男孩吃惊仅仅是因为羡慕保罗有一辆这样的新车吗?让我们替小男孩说出心里的话。

  (指名回答。)

  是啊!保罗错了,小男孩不是希望自己也有这样一个哥哥,而是希望自己想当这样的一个哥哥。男孩从小就立志要在圣诞节为弟弟送上一辆新轿车,多么了不起啊。

  ⑵ “保罗吃惊地看着这个男孩,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你愿意坐我的车兜一圈吗?’”

  生:我觉得这里让我感到很意想不到,保罗怎么会邀请一个陌生人与他一起兜风呢?保罗可能被男孩的语言给感动了。

  ⑶ 还有哪些是让你意想不到的呢?

  生:保罗把车开到小男孩家门口,以为男孩是想在伙伴面前炫耀自己坐着一辆漂亮的新车,可是保罗又错了,男孩是想去接他的弟弟,让他弟弟也看看这样的新车,并许下了他也要送一辆车给他弟弟的承诺。男孩一定想把他的快乐与他弟弟一起分享。

  ⑷ 教师引读第十二自然段:

  ① 出示:

  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下了车,把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坐进去。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请同学们猜猜,这个夜晚,他们三个人是怎样度过的?同桌先说一说,全班再交流。

  ② 那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给予是快乐的确事情呢?

  三、总结全文

  是啊,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我想送给同学们一句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不时能体会到给予的快乐,也许是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只搀扶的手臂,一句关切的话语,一颗慷慨的爱心。只要能做到奉献与付出,这个世界就会更加美好。也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多给别人一份关爱,一份帮助,同时,你也会收获一份真正的快乐。付出往往比获得更愉快。我们课后就有一篇这样的文章《给,永远比拿愉快》,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教学反思】

  今天上午我执教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4课《给予是快乐的》,整堂课基本能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能把时间和空间都还给学生,思路也很清晰。在开课时能抓住阅读提示,让学生自己寻找学习目标并针对两个目标进行教学。讲解课文时,我首先从整体感知课文入手,先对整篇课文有个大致了解,然后围绕“这个故事中有哪些是你意想不到的事情”而展开的。并进行了引读,在想象“这个夜晚,他们三个人在一起做了什么”这里,让学生先同桌说说再全班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最后是一个拓展延伸,在学生充分阅读后,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爱心,并产生关爱他人的愿望,从而体会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同时,这节课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首先,在导入时没有抓准切入点,过多的强调快乐,而忽略了“给予”的含义,以至于学生在后面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经历时都只说到自己快乐的事情而没有说到给予的快乐。有些偏离文本主题。

  其次,课堂上的交流很多,没有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体现其情感的变化,而在课文的内容方面花的时间太多,本课的语言训练重点没有体现到位。

  第三、对保罗的内心感受抓得不实,学生虽然有读,但读的时间还是太少了。而且,学生读的情感不是很到位,没有很好的体会人物的情感,比如说,小男孩的那种羡慕与惊叹没有体现出来。老师也没有进行进一步的的知道。

  最后,我思索,一节课是否称得上好或者差,不在于用了哪些先进的教学手段,也不在于搞了多少新颖的形式,而在于看它能否抓住文章的主线,抓住文章的重点来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实实在在的课才是最好的课。

  【课后评议】

  辜淑华:曹老师作为新老师体现了教学创新的精神,教授本课时好的方面贯穿了以学生为主的精神,坚持把课堂交给学生,文中的几个部分设计让学生自渎自悟,也是比较好的,同时,曹老师教学态度自然,教学层次也比较清晰,但是在最后把握阅读链接的部分,却因为时间过短,没有进行深入,只是带过,可能比较仓促。

  王莉华:课文中心是“给予是快乐的”,但是在听完课后连部分老师都没有感受到这样的情感,我想学生更难以把握,这也说明教学中情感没有到位。对于内容浅显的文章,应在读中感悟,而不应该过多涉及内容。应从课题入手,“谁”给予“谁”?“给予什么?”在前面的内容中就应该说清晰,给予的含义是什么?

  祝怡婷:曹老师的教态大方得体,课前准备比较充分,注重了以学生为主。不足的地方,课文给人以快乐的感情,但是整堂课师生情感似乎没有进入课堂,学完课文后没有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有可能是在备课时,曹老师目标订的过高,导致难以在课堂中落实。同时开课的问题“为什么给予是快乐的”可能提的过早,学生在开始的地方不理解,导致文中有些问题没有深入,情感没有达到目标要求。

  熊顺华:曹老师整堂课目标清晰,课堂中各种方法设计也不错,导入部分的你认为“什么是快乐的?”学生说的也很有兴趣。不足的地方:教学本课时,似乎是为了使学生进入一个预设的课程中,没关注学生的“生成”。在课文的后半部分,曹老师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实际的例子,因为时间过短,学生没有说到位,我认为,课堂气氛的关注应该在探讨的过程中烘托出,使整堂课的学习在一种好的氛围中结束。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jiaoan/431397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