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海上日出》的教案(2)

教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海上日出》的教案2

  设计理念:

  根据本文特点,我以朗读和描绘作为贯穿全文的主线,引导学生随文入境,随境生情,以境促读,让学生既在水天相融、霞光万道的晨曦画卷中去朗读书中语段来流放自己的感情,又在贴切生动的句、线、段、面的语言中感受朝晖霞彩的动静变化之美。充分发挥以朗读、描绘代替烦琐讲解的功能,创造性地把读、想、看、问、思、说聚合交融,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景中读文、读中看景的主体建构活动。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课文内容,感受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2、理解第二、三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描写了在晴天里看到的海上日出和在有云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

  教学准备:

  课件

  重点难点

  1、课文的2—5自然段,理解日出的全过程,体会日出过程变化。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尝试设疑、突出主线、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解题释意

  1、同学们见过海上日出的情景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道去海边

  观看太阳从海面升起的样子,愿意吗?(板书课题:海上日出,齐读课题)

  2、板书课题——《海上日出》

  提问:看看题目交代了什么?(事件:看日出;地点:海上,从题目可以看出课文是写海上日出的景象的)

  二、深入阅读,感悟理解

  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

  课文,看作者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什么?(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时间:天还没有亮

  人物:我

  地点:海上事情:看日出

  环境:周围很静

  2、我为什么早起?“常常”说明什么?四周清静说明什么? 指导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二、三自然段

  1、指名分段朗读,想想作者按怎样的顺序观察和记叙的?(事情发展顺序)

  2、笔勾画出表示日出前天空景色变化

  3、教师课件演示日出前天空景色的变化

  图1:天空还是一片浅蓝

  图2:天边出现红霞

  图3:在天水相接处出现太阳的小半边脸,红红的。然后太阳一纵一纵的上升。最后定格为本课插图1呈现的景象。

  4、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太阳升起时,它的颜色、亮光有何变化?勾画出重点词句。

  5、指名交流,指导理解

  这段文字中,哪句写得最精彩?——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设问:简洁地说,这句写的是什么?——太阳向上升。 如何把太阳向上升的过程具体写出来呢?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这样描述:

  ——太阳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比较着读一读,谈出自己的感受。

  想像着太阳升起来时吃力的样子,你就一定能读好,试一试! 合作探究,学写“四、五”自然段

  1、在有云的情况下,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出示课件观察后说一说。

  2、学习第四自然段,想象云层薄时日出景象。

  3、有黑云且云层很厚时,作者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读第四自然段,注意思考:我为什么分辨不清那里是水?那里是天?

  4、观察画面分组讨论后,指明回答,出示重点句:“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我眼前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师问:为什么光线直射到水面上后,眼前就是一片灿烂呢?各个小组继续讨论,(书中没有现成的句子)引发学生思考。

  5、这两个自然段运用了“有时候??有时候??”的句式,你能体会到什么吗?

  学习第三段,总结全文

  1、指名读第六自然段“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

  2、伟大表现在那些方面?为什么说这是一种伟大的奇观?

  3、 分组讨论,引导理解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一种奇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小结扩展,结束全文

  1、小结:《海上日出》是不可多得的名家精品,它来自于巴金先生真实的生活经历,真实的'内心体验。学习巴金先生留心生活、勤于观察,我们也会在大自然中有惊喜的发现。

  2、课后扩展:写一篇本地日出的文章。

  板书设计

  7 海上日出

  开头—— 交代时间 、地点、人物、事情

  日出之前——浅蓝、红霞、越来越亮

  伟大的奇观日出之时——小半边脸、慢慢上升、深红的圆东西

  日出之后——云中情景:灿烂的亮光、镶金边

  结尾——伟大奇观

  《海上日出》的教案3

  教学

  1.理解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

  2.学习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海上日出的录像、图片。

  一 导入

  同学们通过初读课文,已经初步感受到了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象,那么,今天我们就伴着优美的乐曲,把你想象到的海上日出的景象用你的画笔描绘出来。

  二 读课文,听音乐,想象作画(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把你想象到的画面勾勒出来。(放音乐)

  2.边画边悟,然后用一两句话描绘所画出的图画。

  3.互相评画,细细揣摩,品味语言的精妙。

  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

  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1)一纵一纵:缓慢的状态。(“一纵一纵”读得语速要慢。)

  (2)冲破:速度快。(“冲破”要读得有力、节奏快,体现“冲破”的力量。)

  (3)一刹那:时间极短。(“一刹那”要加重语气。)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这段描写突出了“海上日出”的什么特点。(颜色、光线变化多、快。)

  5.看录像,加深对“海上日出”景象的印象。

  6.有感情地读课文,修改自己的图画,积累自己喜爱的句子。

  三 读课文,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相互说说这两个自然段描写的是什么景象,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描写了“云薄”“云厚”两种情况。)

  2.再读课文,找找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云薄”和“云厚”。

  云薄:阳光透过云缝射到水面上。

  云厚:黑云,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染:云朵的薄厚颜色不同,阳光透过时形成的颜色就不同,像染料染过一样。

  3.这两个自然段运用了“有时候……有时候……”的句式,你能从中体会出什么吗?

  (说明作者对海上日出进行了多次的观察,和前面的“常常早起”相呼应。所以我们要养成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四 品味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1.齐读第6自然段。思考:这是什么句型?(反问句。)

  2.对“奇观”的理解: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

  3.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之情。)

  4.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或感叹句,指名读。几种表达方法哪种好,为什么?(反问句更好,加强了句子的表达效果。)

  五 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

  1.在课的设计上教师也重点抓了“读”这一方面。抑扬顿挫的语调,声情并茂的情感,起到了一种先声夺人的效果,在深情的“美读”中,学生自然而然体会到了海上日出的美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生一般都有看日出的体验,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谈感悟。

  1.看拼音,写词语。

  2.选词填空。

  光芒 光亮 亮光 光彩

  (1)一刹那间,太阳发出夺目的(亮光),它旁边的云也有了(光彩)。

  (2)太阳在黑云背后放射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光彩—(光芒) 分辨—(辨别) 转眼间—(一刹那)

  范围—(界限) 奇观—(奇景) 目不转睛—(全神贯注)

  4.请分析下列句子在写法上的特点,并按要求做题。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这真是伟大的奇观哪!

  你觉得哪句好呢?说出理由。

  一 作者资料库——巴金

  巴金(1904~2005),中国文学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浙江嘉兴。他的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长篇小说和数量可观的短篇小说。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语言艺术大师,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2003年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有《巴金全集》行世。

  二 如何进行观察写景物

  日出日落其实是很平常的事,为什么作者能把很平常的事写得细致传神、变化万千呢?那是由于作者善于观察并能抓住景物的特点,多方面地展开描写。“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作者在这里观察得很仔细,并且联想丰富,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太阳写得活灵活现,让人很快就能联想到当时的情景,这就是最引人入胜的。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善于观察、细心观察,还要发散思维,充分想象,可以运用多种写作方法把景物写逼真,这样才能吸引读者。

【最新《海上日出》的教案范文】相关文章:

1.最新《海上日出》教案

2.最新《海上日出》教案范文

3.《海上日出》教案范文

4.《海上日出》的教案范文

5.《海上日出》的教案范文

6.有关《海上日出》的教案范文

7.课文《海上日出》教案范文

8.《海上日出》教案范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jiaoan/434588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