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教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圆柱体积公式,会用公式计算圆柱体积,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讨论等数学活动过程,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探讨问题,体验转化和极限的思想。

  3、在图形的变换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并进一步发展其空间观念,领悟学习数学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唯物辨证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正确应用。

  2、借助教具演示,弄清圆柱与长方体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圆柱形容器若干个;学生准备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用学具。

  教学设想

  《 圆柱的体积 》是学生在有了圆柱、圆和长方体的相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知识与技能上,通过对圆柱的具体研究,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计算圆柱的体积,在方法的选择上,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想象、课件演示、实践操作,从经历和体验中思考,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解决问题,体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去”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善于探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疑引入

  “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前两天,老师家的水龙头出了问题,拧上阀门之后,还是不停的滴水,你们看,一刻钟就滴了这么多的水。

  1、出示装了水的圆柱容器。

  (1)启发思考:容器里面的水形成了什么形状?(圆柱)你能知道这些水的体积?

  (2)讨论后汇报:

  生1:用量筒或量杯直接量出它的体积;

  生2:用秤称出水的重量,然后进一步知道体积;

  生3:把它倒入长方体容器中,从里面量出长、宽和水面的高后再计算。

  师:现在老师只有这些工具(圆柱形容器,长方形容器,半圆形容器和其他不规则容器),你怎么办?

  生1:把水到入长方体容器中……

  生2:我们学过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只要量出长、宽、高就行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给学生创设一个生活中的情境,提出问题,学习身边的数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需要渗透圆柱体(新问题)和长方体(已知)的知识联系为所学内容作了铺垫的准备]

  2、创设问题情境。

  师:(课件显示)如果要求某些建筑中圆柱形柱子的体积,或是求压路机圆柱形大前轮的体积,能用同学们想出来的办法吗?

  [设计意图:进一步从实际需要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从问题中思考寻求一种更广泛的方法来解决圆柱体积的问题的欲望]

  师:今天,就让我们来研究解决任意圆柱体积的方法。(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经历体验,探究新知

  1、回顾旧知,帮助迁移

  (1)教师首先提出具体问题:圆柱体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几何图形有联系?

  生1: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圆形

  生2:侧面展开是长方形……

  生3:说明圆柱和我们学过的圆和长方形有联系

  师:请同学们想想圆柱的体积与什么有关?

  生1:可能与它的大小有关

  生2:不是吧,应该与它的高有关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引出了新知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新知。]

  (2)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是怎样将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圆面积公式的。

  配合学生回答演示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由“形”到“体”;同时使学生感悟圆柱的体积与它的底面积和高的联系,通过圆面积推导过程的再现,为实现经验和方法的迁移作铺垫]

  2、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启发猜想:我们要解决圆柱的体积的问题,可以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圆柱可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体。并通过讨论得出:反圆柱的底面积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然后反圆柱切开,再拼起来,就转化近似的长方体了。)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操作体验。

  把圆柱的底面积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然后把圆柱切开,再把它拼起来,就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分的份数越多,形体中的 越接近 ,也就越接近长方体。同时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等份、128等份……)

  [设计意图: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大胆猜测、动手体验。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索、体验、领悟的过程中成为了发现者和创造者。]

  (3)学生小组汇报交流:

  近似的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 近似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近似的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根据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得出圆柱的体积也等于底面积乘高。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报,用教具进行演示。

  (4)概括板书:根据圆柱与近似长方体的'关系,推导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

  ↓ ↓ ↓

  圆柱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

  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V= sh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学生的联想建立圆柱体和长方体的联系,初步建立转化的雏形,然后再通过实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5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提问导入

  1.提问激趣。

  根据“甲是乙的”,你能想到什么?

  预设

  生1:乙是甲的。

  生2:甲比乙少,乙比甲多。

  生3:甲是甲、乙之差的5倍。

  生4:甲是甲、乙之和的。

  生5:乙比甲多20%。

  ……

  2.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复习用分数和百分数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

  ⊙回顾与整理

  1.分数(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

  (1)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关键各是什么?

  ①特征:已知单位“1”的量和分率,求与分率所对应的实际数量。

  ②解题关键:准确判断单位“1”的量。找准所求问题对应的分率,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正确列式。

  (2)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关键各是什么?

  ①特征:已知一个数和另一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一个数”是比较量,“另一个数”是标准量。求分率或百分率,就是求它们的倍数关系。

  ②解题关键:从问题入手,理清把谁看作标准量,也就是把谁看作单位“1”,谁和单位“1”的量作比较,谁就是被除数。

  (3)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常见题型有哪些?如何解答?

  ①求甲是乙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甲÷乙。

  ②求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甲-乙)÷乙或(乙-甲)÷乙。

  ③已知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求甲:乙×。

  ④已知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求乙:甲÷。

  ⑤求百分率。

  发芽率=×100%

  小麦的出粉率=×100%

  产品的合格率=×100%

  出勤率=×100%

  ⑥求利息: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分数应用题的特例——工程问题。

  (1)什么是工程问题?

  明确:工程问题是探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个数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应用题。

  (2)解决工程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明确: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倒数,然后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公式解题。

  (3)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式有哪些?

  预设

  生1: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生2: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生3: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生4:合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jiaoan/451506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