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关于白杨的语文教案(2)

教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己发现问题,在读书、思考、讨论中自己解决问题。当学生的思路阻滞时给予疏通,认识模糊时给予点拨,表达不畅时给予帮助,鼓励学生在讨论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谁见过白杨树?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特点呢?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随现代著名作家袁鹰一起到荒无人烟的沙漠,去看一看白杨在那里是怎样生长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怎样描绘大戈壁和生长在那里的白杨的;把爸爸谈论白杨的话画下来,试着自己理解。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取齐读、抢读、开火车读、扩词读等多种方式把生字词读熟,记牢。

  (2)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纠正字音。

  (三)再读课文

  看看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你们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第二课时

  (一)图文结合,感知白杨树的形象美

  1.(看录像)茫茫戈壁,铁路沿线一排高大挺拔的白杨树。

  2.学生尝试说说大戈壁上白杨树的形象(理解“高大挺秀”)

  3.大戈壁有什么特点?(抓住“浑黄一体”“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等词句来理解。)

  4.讨论:在荒凉的大戈壁上,铁路沿线为什么有许多白杨树?在这荒凉的大戈壁上,白杨树为什么还生长得这样高大挺秀,说明了什么?(遮挡风沙,护卫铁路,说明这儿需要白杨树,白杨树就在这扎根。)

  5.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 l-3自然段,体会大戈壁的苍茫荒凉和白杨树的高大挺拔,要读出对白杨树的喜爱、崇敬的感情。

  (二)重点品读、感悟白杨树的品格美

  1.出示爸爸介绍白杨树的三句话。

  (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2)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3)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2.学生自由品读后逐句交流:先读,再说为什么这么读。

  通过读读议议感悟白杨树的品格:高大挺拔、适应性强、坚强不屈。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句话,把白杨树的品格美和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三)再次研读,领悟建设者的人格美

  1.过渡: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2.引导读孩子们知道的内容,再推想孩子们不知道的是什么。

  孩子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到新疆工作,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接他们到新疆去上学,不知道新疆是个怎样的地方。

  3.孩子们不知道的,你们知道吗?分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爸爸妈妈到新疆工作是为了建设新疆。爸爸把孩子们接到新疆念书是想让孩子们从小适应那里的环境,长大后接自己的班,把新疆建设得更好。

  4.你们已经理解爸爸的心了,再来读读爸爸说的三句话,有没有觉得话中有话?重点挑一句研究一下话里边包含的意思。

  5.学生各自独立研读后全班交流:先说说研究哪句,再说说研究成果。

  研究第一句的:爸爸希望孩子们像白杨树一样做个正直、高尚的人。

  研究第二句的:爸爸希望孩子们像白杨树那样,哪儿需要他们,就到哪儿去工作、生活。

  研究第三句的:爸爸希望孩子们到新疆后能像白杨树一样不畏艰难。

  6.再读爸爸说的三句话,把爸爸含在里边的深情也读出来。

  (四)开启心扉,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美

  此时此刻,你想对白杨树以及像白杨树一样的祖国建设者说些什么呢?自选一个角度,以“我心中的白杨”为题,把心中的所思、所感写下来。

  举例:

  1.赞美我心中的“白杨”,他们远离故乡,在他乡生根、发芽;赞美我心中的“白杨”,漫漫黄沙吹走了他们的青春年华,却吹不走他们的挺拔、坚强。

  2.看着一棵棵白杨树,我想到了西部的开发者,为了让荒凉的大西北变成绿洲,他们毅然奔向那里,他们就是我心中的白杨。

  (五)读最后一段话,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提示:可以用提问题的方法加以理解。比如,爸爸在沉思什么?为什么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爸爸沉思孩子们是否能在新疆生根、发芽、成长,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想到孩子在父辈的影响教育下,也一定会像小白杨树那样在边疆茁壮成长,因此,“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六)总结全文

  1.这篇文章表面写白杨树,实际上写的是谁?(实际上写的是爸爸和新疆的建设者。)爸爸与白杨树有什么共同点?(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

  教师说明:借助白杨树来写新疆建设者,这种方法叫“借物喻人”。

  2.谈谈学了课文后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指导书写,巩固字音,记忆字形

  1.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生字的。

  2.教师重点指导“疆”字。

  (八)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从“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课文结束。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jiaoan/48997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