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让心灵的声音在读中荡漾的教案(3)

教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2、以“情”激读,升华情感

  文章是表情达意的,语言是情感的载体。只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才能带着激情去朗读课文,才能真正理解课文内容,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我每节课都要抓住重点,选取课文中的一两段,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升华感情,同时,学生接受了信息,积累了语言,提高了认识,陶冶了情操,最终达到学生越读越爱读的目的。如:我在教学第三册《学画》时,课文第二段写的是大雨过后的的湖中荷花别样美的景色。其中“大雨过后,一片阳光照得满湖通红。湖里有十来支荷花,花瓣上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写得尤其优美灵动。应该引导学生读出那份宁静又充满生命力的韵味。于是,我就进行范读。当读到“满湖通红”时,我露出了笑脸,眉眼舒展开来。此刻,我看到一张张小脸也露出了喜悦的笑容。当读到“花瓣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时,我放慢了语速,同时让眼中流露出平静柔和之目光,并把手平缓地举起轻点两下以表达此刻的沉醉,我的感情很快被学生感应,我的眼神在:他们的眼中折射出来。我范读以后,孩子们拿起书来朗读,一双双眼睛顿时显得清澈明净,满面笑容。当他们看到我的手好似轻浮在水面的姿势时,更是把文字蕴含的感情朗读得淋漓尽致。这样,用自己的情激起学生的读,使朗读的感情得到了“升华”。

  低年级学生生活阅历浅,对所处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课文往往会产生情感体验的障碍,而跨越这一个障碍的最佳方法是凭借音像。教学中借助音乐形象,烘托、渲染课文内容,学生在美的享受中理解课文,获得情感的体验。因为在语文教学中,把音乐和文字两者结合起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但在音乐的选择上,要注意音乐与教材语言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这样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我家住在大海边》第三自然段有我们在海滩下捡贝壳,一会儿就捡了一小篮”这么一句话。那悦耳动听的《赶海的小姑娘》伴随着学生兴高采烈地跑呀,跳呀,想象着在海滩上开心地捡着贝壳……这样的感情朗读,学生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朗读中,读出自己真正的感受和体会,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强了学生的美感,也培养了学生思维和想象能力。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jiaoan/62996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