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初中化学《溶解度》教案(2)

教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误导结论,延伸探究。

  “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水中”这句话是否正确?教师有意漏读“一定量”三个字,引起学生质疑猜想。

  增补方案,实验发现(画出实验简图)。

  观察记录,感悟要素“一定量”。

  课件演示,动画要素(“一定量”飞入片中)。

  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师生互动,齐声朗读)。

  方案源于教材,形式却别于教材,更显直观、生动。

  注重交流合作,掌握直观区分“溶”与“不溶”的依据──杯底是否有未溶固体溶质。

  通过追究教师“疏忽”增补方案,动手实验,使学生关注、重视“一定量”这个要素。充分发挥教师“引”的作用

三、陌生物质,引发探究。

  KNO3为实验室里化学药品,它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如法炮制,小组探究。

  全班展示,投影结论。

  KNO3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将熟悉物质转向陌生物质,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究发现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话锋一转,激发探究

  温度改变,杯底没溶的KNO3固体能否继续溶解?

  加热搅拌,实验发现,杯底未见KNO3固体。

  再设疑问,趣味探究,此温下再加5 g KNO3,能否再溶?

  实验发现,过一会儿,杯底未见KNO3固体,即全溶。

四、回归原温,静观其变。

  课件演示,动画要素(“一定温度”飞入片中)。一定温度下,KNO3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跳出束缚,另起炉灶,激起学生更高的探究热情。阅读理解,形成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在活动与探究得出结论上作文章,为轻松写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方法做了很好过渡。增补结论,领悟涵义

  室温,5 g NaCl在20 mL水中得不饱和溶液

  ↓+5 g NaCl

  室温,10 g NaCl在20 mL水中得到饱和溶液和少许NaCl固体

  ↓+5 mL水

  室温,10 g NaCl在25 mL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

  室温,5 g KNO3在20 mL水中得不饱和溶液

  ↓+5 g KNO3

  室温,10 g KNO3在20 mL水中得到饱和溶液和少许KNO3固体

  ↓升高温度

  升高温度下,10 g KNO3在20 mL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

  分析归纳,课件演示

  饱和溶液二要素:“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

  提炼升华,促进类化,构建体系。深化探究,激活思维

  室温下,10 g KNO3在20 mL水中溶液达到饱和,升高温度,杯底KNO3固体继续溶解,且又溶解了5 g KNO3;冷却到室温,20 mL水溶解KNO3的质量不超过10 g,此时多余的KNO3会怎样?

  (观察杯中KNO3晶体和课本上图9-11,阅读感悟,请生上台投影KNO3晶体)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jiaoan/68925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