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我的教育故事演讲稿集锦(5)

故事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篇五:教育理论类演讲稿

  教育理论类演讲稿

  1.我们常用“春蚕”“蜡炬”来比喻教师,如今有人用“清泉”来比喻,“一溪活水,育出万紫千红的春天”,你觉得怎样的比喻更恰切?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一溪活水育出万紫千红”。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这么一句古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知道人们把教师比作春蚕和蜡炬,奉献自己,照亮别人。所以我从小也怀揣了一个做教师的梦想。如今,我美梦成真了!然而在与学生相处的半年多时间里,作为教师的我更愿意把自己比作活水。有人肯定会疑惑,这是为什么?让我来告诉你。

  一.为了职业的快乐

  有人做过这样的比较,说教师如果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然而,我认为这并不正确。如果教师只有一桶水,那么也总有枯竭的一天。当你日复一日地说着同样的内容和知识时,总有一天你 会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倦怠。在信息高速发展和传递的今天,我们教师千万不能止步不前,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我们也要与时俱进,及时地给自己充电。把自己的新的见闻趣事告诉自己的学生,每天有一点新的改变,那么我一定会一直喜欢自己的职业,并为此而感到快乐! 所以,我愿意把教师比作活水,那是学生知识源源不断汲取的源泉!

  二.为了跟上教育的脚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学生需要的是新鲜的知识和理论,最科学的方法和指导,最高效的课堂展示。这些都需要我们的引领者——教师。首先课堂上要有教学方法的变通。语文教学就犹如一个百花园,字词句段就是里面的花草树木,不一样的教学内容我们要有相对应的教学方法。接着有周期性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学情在变,教学策略在变,我们的教育理念也不能落后,理念配上实践才是最科学的搭配。教师如果光知道奉献,但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不知道根据学情、教材进行变通的话,那我们的教育前景只能望洋兴叹了。

  老师们,在我们的头顶是有“蜡烛、春蚕”这样美好的光环,但奉献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把孩子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才是我们最大的成就。做一溪活水吧!虽然没有大海的波涛汹涌,没有西湖的恬静淡雅,但我们会有万紫千红的春天,我们将会拥有生生不息的教育的源泉。

  2.教育不是管束人,而是发展人;不是死守教室,而是走进生活;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学会创造;不是记住别人的思考,而是产生自己的思考。结合你的教育实践说说你的理解。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教师的责任是‘唤醒’”

  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苏格拉底的父亲是一位石雕师傅。苏格拉底很小时,有一次见到父亲在雕一只石狮,便问父亲:“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雕刻师呢?”父亲说:“以这只是狮子来说,我并不是在雕刻这只石狮。我是在唤醒它。”“唤醒”“是的。狮子本来就沉睡在石块中,我只是将他从石头监牢里解救出来而已。”

  多么富有启发意义的话!教师就是学生心灵的雕刻师。学生,特别是我们认为成绩差的学生是石块里面沉睡的狮子。我们应该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天赋理性和内在力量,让学生从蒙昧中醒来。教育的目的不在传授和接纳某种具体的知识、技能,而是要从生命深处唤起学生沉睡的自我意识、生命意识,教育不仅要从外部解放学生,更要唤醒学生内在的人格和心灵,解放学生的创造力。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用一颗心感染另一颗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道理我懂,可是规矩不是约束人,而是发展人的,这个道理我更是懂得。于是我选择制定班级公约,由学生来为班级制定一些条约,并且只要有理,人人都可参加。一下子变身为班级的主人,学生们跃跃欲试,表现积极。其实学生本来就是学习和自律的主体,让他们有一点自主和想法,又能起到自律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对于同样的内容会产生不一样的想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和感悟”。所以在我的课堂上会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我有补充”“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认为......”学生在我的鼓励中畅所欲言,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望着他们一张

  张可爱的笑脸,我在想:“教师这一生最大的成就便是教育出了一个个真善美的活人吧!”

  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老师们,我们要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环境,搭建适合孩子发展的平台,真正唤醒他们内心的力量,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让我们的学生都成为真善美的活人!

  3.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请接下去说说你的观点吧。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教学由“喂养”式转为“觅食”式。

  教学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如果说教学内容已体现了这一方面的要求,而教师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的话,就无所谓能力的培养了。因此我主张要由“喂养”式转为“觅食”式的教学。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学”,就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更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素质教育主张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所以教师的社会职能就是体现出“导”这个特点来。

  一. 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如果你给孩子一份期待,他会还你一份希望。所以课堂的答案不要急于求成,多等等孩子,让他在文本里走个来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在执教《第一次抱母亲》一课时,文本里有很多感人的对话,但有些缺少提示语。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读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然后自己试着填一填提示语,最后小组交流各自想法。经过这3个环节的设计,学生把“我”和母亲的心理已经揣摩得差不多了,接下来的精读感悟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而不 仅仅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他们个性化阅读不应该被老师的分析所取代。教师应给学生创设适宜学生发展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增强理解和感悟,享受情感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扮演引导者的形象,尤其在南通市的“限时讲授、合作交流、踊跃发言”的教育十二字方针提出以后,我们的课堂更应该还给学生。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综合性能力。学生懂的不说,一定要懂的说,说了学生也不懂的不说。这些标准都是考核我们教师是否把课堂还给学生的依据。

  老师们,我们的学生现在并不缺乏听的能力,但却快要丧失说的能力了。不是不渴望精神食粮,只是在我们的喂养下已经不知如何去觅食了。请把我们的教学由“喂养”式改为“觅食”式,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学会自主,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和朝气!

  4.如何让我们的学生真正获得主体性?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把课堂还给学生”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新课堂教学中提得最亮的口号。如何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新课导入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各种感官包括大脑都会处于一种最活跃的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从新课导入起就应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意入主课堂,为充当主角作好心理准备。因此,新课的导入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快速而有效地吸引学生”为立足点。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从“两抓”入手。一方面教师要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学生,抓住学生的兴趣,同时要在深入地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抓准能让学生兴奋的点,在新课导入的时候从实际出发充分的利用这些资源确立引入的方法和手段。

  二.多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

  叶圣陶先生曾说:“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味地听讲;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的讲解”。因此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尽量地把时间还给学生。在教

  学中教师要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展示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自我。

  三.课内外学习相结合

  著名的特级教师窦桂梅曾说过:“差的教师只教语文知识,好一点的语文教师教语文学习方法,最好的教师提供学习资源。”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好课堂教学向课外的辐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学习资源,使有限的时间、空间获得无限的延伸,使课内外学习相结合,作到“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更进一步的体现。

  教师就是学生心灵的雕刻家,我们的责任是把学生内心深处的自我力量唤醒。第一步首先是要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meiwen/gushi/40681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