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与乡愁的美文(2)

经典美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与乡愁有关的美文【4】

  一位来美超过35年的乡亲,忆及上个世纪70年代末,离开家乡到香港去的情景。那时,她的丈夫随公公婆婆在九龙开小杂货店,她和三个儿女一起经过海关,和丈夫会合,再到美国驻香港领事馆申请签证,赴美国旧金山定居,那里有她的父母亲和兄弟。一家即将团圆,还有什么遗憾吗?有。

  她和儿女坐在从广州开往九龙的直通车上。没满月的儿子被母亲背着。两个女儿,一个四岁,一个两岁。小的伏在妈妈的膝盖上,大的看窗外疾驰的风景。家乡早已被抛在远方。乡村的老屋,在他们离去后只剩下年过70的太婆婆(丈夫的祖母)。这些年,是老人家帮助孙媳妇把孩子拉扯大的。车窗上洒下密密麻麻的雨点,沿途的树木、河水和稻田变得朦胧。

  四岁的女儿哇的`一声哭起来。妈妈惊问什么事,女儿揩着眼睛,哀哀地说:“下雨了,‘白白’(乡间对曾祖母的称呼)晾在禾堂的衣服,要给淋湿了!”是啊!老人家在井台旁洗了全家的衣服以后,晾在禾堂的晒衣竿上。平时,大女儿在家,一听到薄铁做的天井盖响起噗噗的雨点声,就跑出去,把衣服收回家。老人家有风湿病,走路困难。以后,谁替她去禾堂收衣服?

  当妈的这阵子才省悟,这些日子光想着和丈夫、父母团聚,乐昏了,忘记了,他们离开后,含辛茹苦一辈子的老人要在老屋孤独度日。列车外的雨愈发凶猛,女儿仿佛看见暴雨里老人颤巍巍的身影,滴水的白发,手里抱着从晒衣竿收回的衣服。“以后没人替‘白白’收衣服了!”四岁的女儿和母亲相拥着,号啕大哭。“大女儿年纪轻轻落下眼疾,医生说,是因为曾经哭得太凶的缘故。”

  乡愁原来是极具体的,小女孩对家乡的眷恋,凝缩在几个关键词上:晒衣竿、雨、老人;而不是名山大川、青史与版图。“乡愁是美学,不是经济学。思乡不需要奖赏,也用不着和别人竞赛:我的乡愁是浪漫而略近颓废的,带着像感冒一样的温柔。”这是王鼎钧先生的经典之句。进一步说,乡愁的种子撒在原乡,它的芽破土以后,当然可以移植,可以嫁接,可以在异邦开花结果,但脱离了血肉相连的生命体验,以理论、以族谱和历史所建构的逻辑缜密的“理性乡愁”,不敢说绝对不存在,至少是费力不讨好。

  我之所以起这样的感慨,是因为前几天聚会上的一场争论。乡亲的儿子,在美国出生,名校毕业,拥有两个硕士学位,一直从事机密的国防科技工作,年过30,依然单身。他向不是亲戚就是乡亲的在座者宣告:我是美国人。身为第一代移民的堂叔反感地问:“难道你不是中国人?”年轻人说:“我当然是,但我不想强调这一身份。对于‘你是谁’的发问,我的标准答案一律是这个。”顿时席间起了骚动,我从一张张脸上读到反驳和责难。数典忘祖、挟洋自重这类重话,差不多要出口了。

  这个年少气盛的“美国人”要我发表意见。我说,这一表述没有错。这是第一义。一如“广东人”的前提是“中国人”。将“美国人”细化,也有亚裔、非洲裔、拉丁裔之分。第一代移民在美国繁衍的后代,对“故国的乡愁”一路递减,乃是自然规律。让他们当完完全全的美国人又何妨?我们可以让他们从小学中文,但孩子长大后忘记了父母的母语,我们不要惊诧。我们可以宣扬故土的灿烂文明,鼓励后代继承、发扬,但是,如果他们将之与其他文明等量齐观,我们不要生气。乡愁是我们的精神必需品,却只是后代的文化选项。

  那位为了无法在下雨时替曾祖母收衣服而痛哭的女孩,如今已到中年,女儿不止四岁,她多半不会向女儿讲述这段经历,因为有太多隔阂,只是和已年过花甲的母亲不时谈及。

  与乡愁有关的美文【5】

  无论物质世界何以丰腴,无论精神世界何以丰足,人们的乡愁总不可以远去。它源于心灵之初,成长于心灵之田。绵延于岁月的深邃,升华于每一寸更迭的时空。

  你只要能远离喧嚣与繁华,静默于时光的一隅,独自地回味,便会感知,乡愁的浪花总在奔腾不息,默默地绵延。缺乏了乡愁的夜总会让人难以宁静,缺少了乡愁的黎明又是那样的黯然。只有背负着缤纷的乡愁,每一个淡然的日子才具有念想和色彩。

  岁月的长河,尽管人们步履匆匆,然而,乡愁总不会游离人们的灵魂,且历久分明,滋长出悲天悯人的情怀,积淀着点点滴滴爱的汁液,让匆忙的人群少了冷眼,多了一些博爱。

  乡愁是什么?乡愁是流火的夜晚,躺在大槐树下青石板上听鬼故事,吓得不敢吱声;是烈日炎炎的中午,到山坡挖药材交学费;是太行山颠采摘野菊花,编织成戴在头上的花环;是夕阳下痴痴守望着袅袅升起的炊烟,聆听母亲在村头的呼唤;是一条条幽深的小巷,一座座年久失修的老宅。这就是乡愁,在岁月里绵延,在日子里弥暖。

  每每回味浓浓的乡愁,又不乏些许遗憾。那百年老宅有的年久失修一片废墟,有的满目荒凉,一片感伤,不曾留下乡邻的足迹。过度开采和挖掘,村落的植被严重流失,不见曾经的葳蕤。曾经的故土,瞬间竟然那样的陌生,曾经的乡情,瞬间竟然那样的生疏。

  让人欣慰的是乡愁没有远去。城市改造滚滚的浪潮并没有淹没源远流长的乡愁,格外注意保护城市的遗产,让城市的记忆多些再多些。一座座新型城市,再现了天人合一,融合古今,让居者依山傍水,乡愁可寄的宜居生态。那些源远的城市记忆,已成为乡愁一个个闪烁着光芒的亮点。

  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都怕落伍,疲于认知新事物,追循新潮流。于是,我们的脚步在不断拔起的摩天大楼的玻璃墙间变得机械和迟呆。我们的目光在流光溢彩的焰火中变得干涩和贫乏,我们的心灵在第一时间获知了发生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新闻时却变得茫然和焦渴。在这样的时代,当人们实现了物质的梦想,获得了令人眩晕的所谓精神享受,可我们的心却像一枚在秋风中飘荡的果子,渐渐失去了自身的水分和鲜活,漫漫地干涩、萎缩了。为此,守望乡愁,该成为灵魂升华的一部分。

  无论一个时代多么的繁华,还是繁华过后何以的寂寥,乡愁都该成为永远的坚守。

  从初月一直到满月,从满月一直到残月,我都会在一个个静谧的夜晚,轻轻地启开厚厚的窗帘,舒缓紧锁的眉宇,沐浴着月色,默默地汲取着乡愁的精华,去润泽慢慢老去的生命。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meiwen/jingdianmeiwen/263142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